APP下载

试论古筝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2016-05-14王晶晶

艺术评鉴 2016年9期
关键词:古筝教学试论审美教育

王晶晶

摘要:艺术具有鲜明的活力,能够陶冶人们的情操,净化人们的心灵,对人们的非智力因素能够起到十分明显的推动作用。在整个古筝艺术发展体系中,审美教育是其重要内容,本文通过说明古筝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意义,从而引出如何在古筝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的方法策略,希望可以对我国的古筝教学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古筝教学 审美教育 试论

众所周知,古筝是我国特有的民族乐器,具有非常强烈的审美价值和传统美学,古筝这种音乐艺术表现形式不仅能够净化人的心灵,还能够陶冶人的情操,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物质形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要求,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精神享受,古筝作为一门审美的艺术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其中审美教育是古筝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审美教育是音乐教育的本质,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要求,有着自己独特的价值。本文针对古筝艺术的审美价值展开了分析,就古筝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进行了深入研究。

一、古筝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意义

在古筝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可以使人们更加深入地感受和鉴赏古筝的美学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古筝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不仅可以美化学习者的品格,净化学习者的心灵,从而使学习者在精神层面上感知艺术,是治疗人们浮躁心态的一剂良药。古筝乐器演奏的曲目不仅悦耳动听,而且典雅柔和,具有非常鲜明的民族特性,这种乐器所体现的审美价值既代表了中国传统之美,又代表了深层艺术之美,具有持久的生命力,但古筝结构本身较为复杂,对演奏者的技艺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就容易导致古筝教学只是追求片面的演奏技艺传授,从而忽视更为重要的审美教学,这对古筝教学的审美教育是极其不利的,当然,高超的技艺对古筝演奏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演奏过程中需要技艺与情感交织在一起,共同作用,才能使古筝教学更为完整。现代社会音乐逐步向多元化、多样化发展,这就使得古筝艺术的美学建设尤为重要了,在现代古筝教学中,应该在提高学习者古筝技艺的同时,对学习者进行艺术文化熏陶,加强学习者的艺术修养,提高学习者的审美能力,古筝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通过美育学习,加强艺术修养

在古筝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感受美,古筝具有旋律优美的鲜明特色,尤其是在鉴赏古筝乐曲的时候,可以带人进入一个优美意境,学生可以真正感受古筝演奏出的优美旋律。在古筝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可以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因为古筝演奏不仅需要高超的技艺,还需要在演奏过程中声情并茂,融入自己的情感,可以把古筝作为演奏者表达情感的工作,真正抒发自己的情感,这种技艺和情感相融合的方式对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在古筝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还可以促进学生创造美,在古筝演奏过程中,需要演奏者通过释放自己的情感来达到创造一个美好意境的目的,需要演奏者声情并茂,这样不仅可以带给人们视觉上的美好感受,还能够表达演奏者的特定情感。所以,在古筝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不仅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还能够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使学习者全面发展,因此,在古筝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势在必行。

(二)通过美育学习,培养健全人格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生活节奏不断加快,面对如此巨大的压力,就必须通过情感的释放,来使自己身心和谐发展,古筝教育和其他音乐教育大同小异,都是通过音乐的实践活动,来达到对音乐曲目的欣赏,在欣赏过程中,可以增强人们的记忆力、观察力和凝聚力,开阔人们的思维和提高人际沟通能力,从而达到自我心理调节的目的,古筝教学的审美教育,对人们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人们在欣赏音乐曲目的同时,美化了人们的心灵,使人们的情感和音乐元素融于一体,在当今社会这对培养人们健全的人格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如何在古筝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

(一)引导学生理解古筝音乐的相关文化背景

要想成功演奏任何种类音乐,不能仅停留在技艺达标的基础上,更要了解音乐背后的相关文化背景,主要包括音乐产生的背景,音乐创作的时代特色,音乐创作者的简介等等,因为任何音乐的创作并不是凭空产生,音乐中融入了创作者的思想情感,如果对音乐背后的文化背景知之甚少,那么高超的技艺仅仅可以演奏出高质量的音乐,并不能表达音乐创作者的真实情感。引导学生理解古筝音乐的相关文化背景不仅可以扩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见解,还能提高学生对音乐作品本身的理解力,从而在演奏过程中倾注自己的情感,使演奏更具有表现力。例如在学习《寒鸦戏水》中,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向学生介绍作品背景,然后进一步向他们阐释潮州音乐文化的特点,在学生了解这些相关知识后,就基本掌握了该曲的表现风格,在演奏《寒鸦戏水》时,演奏者就可以控制自己的情感,释放出特有的韵味,从而表达出音乐本身的魅力。

(二)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古筝教学过程中,教学老师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不仅要求教学老师教授学生高超的技艺,还需要培养学生对音乐文化的理解力,主要表现在教师演奏细节要示范准确,演奏动作要到位,演奏情感要表现的淋漓尽致,将演奏技巧的教学和审美教育相互结合起来,其中演奏技巧是基础,审美教育是关键,通过对学生进行演奏示范,调动学生学习古筝音乐的积极性,通过教师在演奏过程中情感的表达,触动学生的感官,实现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让学生主动去发现古筝的美好之处,帮助学生感受古筝艺术。总结地说,古筝表演非常考验演奏者的技术,教师在进行演奏示范的过程中,一定要确保技艺示范准确,情感表达饱满,充分的渲染学生,给学生更好的视觉和听觉体验,熏陶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力和表现力,最终激发学生对古筝学习的积极性。

(三)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欣赏能力是每一个学习古筝艺术的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力,这也是古筝教学的关键,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首先要引导学生充分分析古筝作品,了解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其次是学生需要感受古筝音乐优美的旋律,经过反复聆听,帮助学生感受其中的优美之处。最后是充分发挥演奏技术,释放演奏情感,通过技术和情感相结合的演奏方式表达乐曲意境,促进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提高。

(四)加强艺术实践

在实际古筝教学过程中,“回课”是常见的环节,这种检查教学成果的方式能够检查学生是否有演奏不准确或者情感表达不充分的行为,为了避免上述情况发生,学生需要参加更多的艺术实践来提升演奏的准确性和表现力,加强学生艺术实践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可以采取情景教学的模式模拟表演氛围,还可以鼓励学生观摩更多的中国民族音乐作品表演,通过参加这些专题性的音乐会,可以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深层次理解,体会其间的韵味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让学生在音乐中领会作品内容,感受丰富的情感,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学生的文化修养。可见,加强艺术实践能明显缓解学生演奏时的紧张心态,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三、结语

综上所述,古筝演奏具有优美的旋律和独特的意境,然而古筝教学的审美教育,不是一朝一夕便能实现的,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古筝艺术本身的特色,通过高超的演奏技艺,释放自己饱满的演奏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培养学生学会欣赏乐曲、理解乐曲,进而演奏乐曲。

参考文献:

[1]李双燕.探究新时期下古筝艺术的文化审美属性和艺术创新[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04).

[2]顾硕.浅谈古琴、古筝的文化内涵与雅俗音乐的审美并存[J].音乐创作,2013,(12).

[3]吴楠.关于在高校古筝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理念的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4,(23).

猜你喜欢

古筝教学试论审美教育
试论同课异构之“同”与“异”
探析高校古筝教学的创新与有效性提升对策
探析高校古筝教学的创新与有效性提升对策
试论音乐与文学的关系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小学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初探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试论当前我国雕塑艺术市场
试论装饰雕塑的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