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域性对于民族舞蹈的影响

2016-05-14李秋萍

艺术评鉴 2016年9期
关键词:时代性形式舞蹈

李秋萍

摘要:民族舞蹈是我国舞蹈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地域文化都会孕育不同的民族舞蹈形式。地域文化赋予了舞蹈本身较强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底蕴,从而让民族舞蹈艺术呈现出较强的独特性,它象征着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存状态、审美情趣、情感态度等多方面的要素,从而推进了民族舞蹈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地域性对于民族舞蹈文化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只有从根本上来对地域性进行有效的保护,才能够让民族舞蹈这种艺术形式在新时期散发出持久的魅力。

关键词:地域性 民族舞蹈 艺术形式 文化特征

民族舞蹈是一种起源于人民生活中的肢体动作语言,以日常活动抽象化为表现形式,其受到地理、地形、气候、生活习惯、风俗民情、历史背景等多种文化要素的影响,紧密地与特定的地域文化背景联系起来,从而来从根本上提升民族舞蹈的地域文化内涵。在文化多元化的社会大背景之下,要想让我国民族舞蹈得到更加有效地发挥,就必须要能够不断地对地域文化进行深入挖掘,以此来更加凸显出民族舞蹈的特质,这对于不断促进文化繁荣和艺术进步有着无比重要的促进意义。

一、地域性在民族舞蹈中的体现

(一)民族舞蹈形式感强,种类繁多

我国民族众多,不同的民族都具有不同的风土人情和审美特征,造成我国民族舞蹈形式感强、种类繁多的局面。民族舞蹈是不同地域性文化元素酝酿的结果,这为我国民族舞蹈的发展和进步注入了新鲜的活力。蒙古舞草原上的“安代”和《安代舞》、妙趣横生的壮族《火猫舞》、新疆哈萨克舞蹈、吐鲁番鹅舞、哈密鸡舞、麦西热甫、塔吉克鹰舞、白鹤翩跹的朝鲜族《农乐舞》、婀娜多姿的傣族《孔雀舞》、苗族芦笙舞、铜鼓舞、木鼓舞、湘西鼓舞等等,多种多样的民族舞蹈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彰显出我国民族舞蹈独特的形式感和地域特征,从而为我国民族舞蹈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地域文化动态发展丰富了民族舞蹈的形式

民族舞蹈是依托于地域文化而发展起来的舞蹈形式,地域性是民族舞蹈的根基所在。对于地域文化来说,它是一种活态的文化发展形式,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变革,地域文化也在随之进行了变化和改进。从民族舞蹈的分类上来看,民族舞蹈主要分为两类:传统土风舞和现代土风舞。传统土风舞主要依托于当地的节日和祭奠仪式而存在,它主要代表着一种独特地域的风土人情和风俗习惯;而对于现代土风舞来说,它主要在前者的基础之上汇入了更多时代性的要素和创意要素,从而来从根本上实现了民族舞蹈本身与时代性的融合,从而与时俱进、历久弥新,不断地提升民族舞蹈的凝聚力和生命力。这个过程是地域文化动态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是民族舞蹈形式和内容不断创新的过程。

二、目前民族舞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民族舞蹈元素变质现象严重

目前民族舞蹈元素变质现象十分严重,影响了民族舞蹈的发展和进步。第一,从目前民族舞蹈的构成要素和文化内容来看,不少的民族舞蹈原有的地域色彩、文化内涵、风土人情等精华内容都已经逐渐流失,让民族舞蹈内容和精神内涵都趋于形式化,降低了民族舞蹈的艺术魅力和鉴赏力。第二,随着文化多元化号角的吹响,社会各类的流行元素都蜂拥而来,随之而来的是民族舞蹈被很多现代化舞蹈内容所取代,这造成了民族舞蹈文化元素的变质和异化。总而言之,民族舞蹈本身文化的流失和时代民族舞蹈内容的异化,共同造成了舞蹈元素的变质。

(二)民族舞蹈组织培养稀缺

民族舞蹈组织培养稀缺,导致目前民族舞蹈管理和发展现状不客观,影响了民族舞蹈的发展秩序和效果。在社会新时期,越来越多的现代文化冲击了传统的民族舞蹈文化,游离于民间的民族舞蹈形式已经不能够最大限度地保留其原有的文化气息,必须要通过社会上各类培育组织、团体的力量来对之进行有效的宣传、管理和培育,从而来从根本上提升民族舞蹈的艺术魅力和表演效果。然而目前相关的民族舞蹈组织培养较为稀缺,导致不少的民族舞蹈形式被社会化的浪潮所淹没,这在根本上降低了民族舞蹈的艺术魅力和原有的地域风格,不利于其发展。

(三)民族舞蹈保护措施不足

民族舞蹈保护措施不足,导致民族舞蹈发展不利,从而严重降低了民族舞蹈本身的艺术魅力、审美体验和地域风格。对于民族舞蹈的保护和发展来说,民间艺术家、艺人、民族舞蹈发展纲要等方面的内容都成为了决定民族舞蹈保护和传承的根本要素,然而这些要素缺失现象严重,加上国家政策对此的忽视,最终让民族舞蹈发展处于后继无人的局面,不利于传统文化的发展和弘扬。

三、如何依托于地域性实现民族舞蹈的发展

(一)充分实现地域文化元素的挖掘与整合

充分实现地域文化元素的挖掘与整合,依托于地域性资源来实现民族舞蹈的发展和创新。积极走访民间,对于优秀的民族舞蹈文化艺术形式进行有效的搜集和整理,对所有的民族舞蹈艺术形式进行汇总,从而来从根本上提升地域民族舞蹈发展的有效性,为后续发展和传承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在进行民族舞蹈发展过程中,应该积极地借鉴这些文化元素来进行创新,推进民族舞蹈传承。

(二)对地域民族舞蹈进行活态保护

对地域民族舞蹈进行活态保护,为后续发展提供有效的着力点。第一,积极地对原有的民族舞蹈发展形态进行有效的整理和梳理,通过与当地的旅游业相结合来实现对于民族舞蹈的振兴和发扬,这在保护民族舞蹈艺术形式的同时,也促进了这种艺术形式的传播;第二,积极对民间艺术家进行保护,通过资金支持等来鼓励他们的文化热情,促进对地域民族舞蹈的活态保护。

(三)打造社会、高校并行的发展轨道

打造社会、高校并行的发展轨道,形成地域民族舞蹈发展合力。将地域性民族舞蹈教学引入到当地教学过程中去,不断地为民族舞蹈的发展培育继承人,从而来推动民族地域舞蹈文化的传播和宣传。同时,积极成立民族舞蹈协会等官方组织,积极地对民族舞蹈发展形态来进行有效地指导,规范现有的民族舞蹈管理秩序,从而来更好地实现民族舞蹈本身的传承和保护,不断提升民族舞蹈的凝聚力和生命力。只有打造社会、高校并行的发展轨道,才能够从根本上保护民族舞蹈文化。

(四)与时俱进,实现地域性与时代性的结合

与时俱进,实现地域性与时代性的结合。在保留民族舞蹈原有文化元素、地域特色、审美心理、情感特征基础之上,还应该结合时代流行元素和审美元素来进行民族舞蹈文化的再塑造,不断地增加其社会适应性和时代性,从而来从根本上提升民族舞蹈的生命力,不断地实现民族舞蹈在新时期的发扬。总而言之,只有充分地实现地域性与时代性的结合,才能够不断地与时俱进,让民族舞蹈散发出独具特色的文化内涵,为我国传统文化注入新鲜的活力。

四、结语

地域性是民族舞蹈的重要特征,独特的地域文化和审美特征让民族舞蹈不仅仅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艺术形式,同时还具有非常浓厚的文化气息和地域气息,这在根本上让民族舞蹈展现出别样的艺术光彩。依托于地域性文化来实现民族舞蹈的发展,充分地挖掘并整合地域文化元素、对地域民族舞蹈进行活态保护、打造社会高校并行的发展轨道、实现地域性与时代性的结合,从而来从根本上提升地域性在民族舞蹈中的融合和价值,促进这门艺术形式的生成和发展,为我国社会文化的发展及繁荣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何云.地域文化中的藏族与维族舞蹈之比较[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2]肖澄宇.地域性民族文化元素对舞蹈创作的价值与意义——以广东舞蹈《鱼龙舞》为例[J].黄河之声,2011,(06).

[3]石胜.地域性因素对蒙古民族民间舞蹈风格的影响[J].名作欣赏,2014,(33).

[4]永康.现代舞与少数民族舞蹈的结合发展[J].鸭绿江(下半月版),2015,(06).

[5]刘晶,熊瑛.地方性高校舞蹈教学对地域性民间舞蹈的传承与发展探析[J].特立学刊,2012,(02).

[6]高源.高等师范类院校地域性民间舞蹈教学改革探究[J].黄河之声,2015,(23).

猜你喜欢

时代性形式舞蹈
散文诗的时代性、视野与创新
青铜器的时代性与器型的演变
舞蹈课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中国共产党党员质量标准演进研究
例谈机械能守恒定律几种形式的应用
雪地上的舞蹈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复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