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016-05-14刘媛媛
刘媛媛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呢?虽然新课程给我们提出很多新的要求,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往往会让教学只能围着考试转,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地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教学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根据教学实践来调整教学,注重教学引导,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的个性能在课堂上得以展示,从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学生个性发展在小学数学新的课程标准中,对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作出了明确的要求。但是,在我们的传统教学过程中,往往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流于形式,都在围着考试目标在努力,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就此作出了如下思考。
一、根据教学实践来调整教学
在我们小学数学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老师要根据我们的课程教学标准来不断分析教材的重难点,然后来确定我们的教学目标,从而来选择比较恰当的教学方法来指导我们的教学,然后根据我们的教学实践来不断调整我们的教学。
比如,我们在教授学生学习年月日的时候,我就先让学生自己来观察日历,然后让部分学起来回答,是不是每个月都是30天呢?这时就有学生说:“有的月份是31天,有的月份是30天,还有就是二月份是28天,所以说,每个月都有30天是不正确的。”有一个同学做补充:“有的年份2月是29天。”当学生说到这的时候,我顺势向我们的学生介绍闰年和平年的区别,这时候学生便知道了原来闰年的二月要比平年要多一天。通过这种方式来展示我们的教学,学生的心理产生了冲突,在冲突的过程中加深了学生的记忆。
在教师的备课过程中,在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情境的时候,我们要考虑整个课堂的教学内容和我们的学生目前的知识水平。比如,我们在向学生教授合数和质数的概念的时候,可以依据小学生的兴趣,让小学生用一张纸写上自己的学号,然后再让在自己的学号下面写出自己学号的约数。接下来,再让学生在学号的下一行写出自己的学号到底是合数还是质数。这时候,让每组学生相互之间进行判断和评价,老师可以巡视并且帮助每组学生解决他们的争议,在这个过程中达到了全员参与,让每一个学生在这个活动过程中掌握合数和质数的概念,通过这些独特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也提高了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
二、注重教学引导,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往往过分看重我们的教学成果,有时会出现忽视教学过程,只注重数学知识的传授,但却忽视了学生思维的培养,如果这样长期下去,就会让我们的课堂有效性没有得到长足的发展,更不利于我们学生的个性发展,所以,我们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要学会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要学会注重教学引导,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这一点往往会显得尤为重要。
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如果我们能够学会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来形象而又生动的描述我们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来探究知识的内在规律,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我们的学生在不断感受,理解的过程中来开拓学生的视野,从而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比如我们在教授圆周率相关知识的时候,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来让学生充分理解正方形和内切圆、圆和内接正六边形的关系,进而推测圆周率。首先我们可以利用动画来展示正方形内切圆(正方形→内切圆,如图a),接下来老师可以让学生来讨论圆形和正方形的关系:正方形的边长和圆的直径相等,圆的周长小于正方形的周长,根据C=4a推出圆的周长小于4d。
接下来,我们再来展示一个正六边形,让学生自己讨论得出六边形的周长;然后我们再用动画演示正六边形的外接圆(如图b),这时候让学生自己找出圆的直径,接着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得出圆的周长大于正六边形的周长,并推出圆的周长大于3d。
最后,我们将正方形和内切圆、圆和内接正六边形合并成一个图形(如图c),接着我们再来用课件来演示使其图形变小或变大。这时候我们就会发现圆的周长总是小于4d而大于3d。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能够使得多媒体课件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其最大的效能。
小学数学新课标一直都在强调我们的的课堂教学有效性,也就意味着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来让学生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得到知识的提升和能力的发展呢?如果我们的学生在我们的课堂中没有得到进步或发展。那么我们的课堂教学就没有效益,所以,我们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善于运用多媒体课件来创设教学情境,充分体现学生自主能力,在我们老师引导过程中来进行合作探究,并且注重我们的教学过程,让学生在有效教学过程中获得有效的个性发展。
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升华教学效果
在我们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想方设法从多个方面来挖掘学生的最大潜能,提升我们的教学效果。
无论我们的教学怎么改革,我们都要以学生的能力发展作为我们的教学重点,要想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我们就要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比如我们教授:怎样将一个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4个小三角形,通常又有几种分法呢?这时候我们带着学生一起来思考这个问题,怎样才能保证我们所分的4个小三角形的面积是相等的呢?同时我们还要考虑所分得4个小三角形是不是还要确保形状和大小也要完全相同呢?当学生进行多次尝试以后却发现难以做到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这时候我们再来确立目标:我们主要要把三角形面积公式S=ah÷2作为参照,然后再对三角形的底边a和高h进行拆分,这时候我们所得的小三角形的面积也就是大三角形面积的1/4。在这一思路引导下,不少学生很快有了解决的方案:四等分某一底边(如图1)。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来引导学生尝试分步拆分底边,通过不断探索尝试之后,有一部分学生得到了类似图2的方法,当然我们也可以进一步尝试同时拆分底边a和高h,可以引起对图2中⊿DBF的特点的关注,提示取各个底边的中点相互连接,这样也就可以进一步得到图3的分法。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从数到形,数形结合,解决关于形的问题,这样就可以有效地拓展了我们学生的视野,可以让我们的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从而在我们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我们的教学效果得到很大程度的升华。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多的是要让学生掌握在解决数学问题的时候,可以利用我们的发散思维,从多个方面解决,在不断判断和比较的过程中来选择比较合理、科学的方法来作为我们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和方法。
总之,随着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要学会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和改革,跟上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步伐,不断学习新的教学方式,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辅助小学数学的教学的同时,要学会在小学课堂中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断引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为打造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小学教学设计数学.西太原出版社.
[2]小学数学教师.上海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