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育教育对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性

2016-05-14喻德霞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6年9期
关键词:品德教育教育者品德

喻德霞

素质教育以提高全民素质为宗旨进行教育,主要依据我国教育教学方针以及受教育者的长远发展为目标,全面提高全民基本素质,包括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品德情操、智力发展等。总之,素质教育的开展,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未来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德育教育学生发展重要性吃苦耐劳合作精神在推崇学生素质教育的社会大背景下,品德教育成为了关乎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环节,而学生所处的时代正是知识学习、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要将学生培育成品德兼修的高标准人才,就必须注重学生品德形成的过程。但当前我国很多学校的德育工作开展不容乐观,只有加大德育教育工作力度,才能确保学生的成长与成才。

一、学生道德形成的重要元素和意义

学生的品德也就是道德品质,学生个体在道德规范中通过言行举止表现出来的心理倾向与特征,其中蕴含的重要元素包括了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以及道德行为。

首先,道德认识是道德的其他方面形成的基础,包括学生针对道德在概念以及观点等方面的全面了解,同时吸入道德精髓并将其运用至实际的生活行为中分析各种道德情境,对遇事遇人的具体情况进行道德的评价与判断。如果学生没有形成道德认识,那么就缺乏完整的标准体系制约自身的行为规范,需要依靠他律的惩罚或批评方式进行引导和改正错误。学校对学生道德的教育工作要建立在学生不断积累道德知识与吸取道德经验的自觉性过程中,才能逐渐发展品德教育,获取成果。

其次,是道德情感,这是一种介乎于现实生活中学生思想和道德行为在情感上的好恶表达,也是伴随道德认识的发生而发生。因此,对实际的客观情境学生自身有感而发的内心体验。在学生品德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相应的责任感与义务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些情感因素在社会教育中一旦没有培养出来,就会为其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因此,没有义务感与责任的个体,也就无从个人品德的发展了。

再次,是道德意志,这需要通过学生利用自身的意识来达到正确理智权衡好坏的目的,应用意志实现对道德生活、精神生活甚至政治生活领域矛盾上的解决,也可以看成是人们为了实现生活的目的而通过努力不懈进步过程,是学生接受品德教育长期过程中的支撑力量。任何一个品德修养良好的学生,在面对挫折与困难时都要遵从内心的真实想法,对外部的各种威胁与引诱继续保持高尚的情操,一旦受到劣质品德的影响,就会直接导致学生无法坚持完成品德教育工作,甚至逐渐将品德的缺失表现在外部行为与思想当中,逐渐在引诱与威胁的合力下丧失人的气节与做事原则。

最后,是道德行为,这是学生在建立了道德意识、情感的基础上,通过行为对外人、对社会发生反应的过程,而结果也能表现学生行为意向和认识观念。在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时,教育者常用手段为表扬、批评、鼓励、惩罚等,这些手段尤其在心智尚未成熟的学生教育工作中非常重要。坚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点评,全力强化品德教育,才能促进学生逐渐巩固和发展自身的道德行为,并将过去不适当的思想与行为改进。

二、学生品德教育的有效措施分析

1.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是衡量一个人做人的标准,也是学生把握未来发展方向,选择正确发展道路的指南。当前很多受教育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自我与个性自由而矛盾,因而引发了不少社会问题。这与学生们没有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有关,很多学生的精神世界比较匮乏,因此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非常重要。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的品德精神,才能在各个方面进行及时的引导,通过对学生智力与能力的提升,因材施教,找准高效的学习方式与适合自身发展的教育目标,最终建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为未来的发展找寻出路。

2.强化学生基础知识的教育

学生正处于学习成长的关键时期,对其进行基础知识、基础能力以及基础素质的教育缺一不可。首先,要做好学生自然知识学科、人文知识学科基础知识的教育工作,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帮助学生提高专业能力、学习能力以及社会适应与实践能力。其次,还要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全面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培养思维能力。在基础素质方面,要重点加强道德素质与思想素质的灌输与培养,在素质教育推广发展的今天,学生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品德,是与其基础知识能力与水平的扎实程度息息相关的,站在学生长远发展的角度进行考虑,教师要保证学生基础知识水平与能力的提升,否则后续的一些品德教育与素质培养工作均为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在过去几十年的教育中,我国很多职业教育工作者过于将教育重点放在学生技能培养与最终的成绩上,忽略基础教育的培养,因此,当前要端正教育态度,从强化学生基础知识教育的工作出发,促进学生品德教育的有效性。

3.积极培养学生团队精神

学生接受教育的形式在我国多体现于班集体教学形式,每一个班级都以集体方式存在,且学生学习在这个集体当中,其言论行为、自身品德素质的高低与其习惯分不开,在心智逐渐成熟的发展过程中还很容易受到外界与他人的影响,同时影响着他人。因此,品德教育还包含了培养学生如何处理与其他同学关系的能力。作为教育者,也是班集体的领导者,教师更应该成为集体的主要引导力量,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的思维变化,因势利导,循序渐进,充分发挥团队与集体的作用,如积极开展多样化的班集体活动,让学生在相互合作与相互帮助中实现突破,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当前的社会,团结合作精神不可或缺,社会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化,使得个人能力单枪匹马发展的几率越来越小,于是团结合作精神的重要性凸显。学生只有形成团结合作的意识与精神,才能保证其在后续的学业与事业中健康成长。

4.积极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

吃苦耐劳精神也应该成为当代学生重点培养精神之一,教育者必须坚持教育工作的与时俱进,加大对吃苦耐劳文化环境的营造与精神的大力宣传,通过树立典型,加入实践活动的方式让学生积极投入其中,领会并培养吃苦耐劳精神在当前社会上的重要意义。古往今来,先人都告诫我们,实践才能检验真理,为了确保当代学生对吃苦耐劳精神的深刻领会,教育者必须要拓宽实践教育渠道,如在校内设置各种勤工俭学岗,或是志愿者奉献岗,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其中,通过自身基础知识的积累以及品德教育的成果,模拟并演练实践,注意自身实践感受的表述与交流,并定期开展相应的经验交流会,分享每个人的感受以及面对各种挫折与困难时培养自身吃苦耐劳精神的深切感受。吃苦耐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无论时代如何进步与发展,这种精神都不会过时,作为品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只有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才能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才能为自身未来的发展积攒筹码。

三、结语

综上所述,推进学生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品德教育,是当下每一个教育者不可推卸的责任。在抓好品德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从事的是一份非常崇高的教育事业,也是学生灵魂塑造和品德养成的工程师,除了要做好教学工作,更是要完成育人任务。以德治教、品德教育,才能为学生素质教育的提升及未来的发展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申巧英.德育促进学生品德和谐发展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12(17):12-13.

[2]张根岭.浅谈职业学校思想品德教育[J].素质教育,2012,(09):41-43.

[3]张广博.浅析培养大学生吃苦耐劳精神的途径[J].高教研究,2014,(380):251.

[4]苗富强,张峰.在大学生中开展吃苦精神教育的意义和有效途径[J].教育与职业,2014,(17):64-66.

猜你喜欢

品德教育教育者品德
通过家园共育提升幼儿品德教育有效性的探索
张慧萍:做有情怀、有温度的教育者
注重培养体系构建 提升品德教育质量——基于“互联网+”的品德教育实践策略
图画故事书对儿童品德教育有积极作用
与两位美国音乐教育者的对话——记于“2015中国音乐教育大会”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品德
中小学生品德教育分类指导探究
论茶的君子品德
道德教育者专长性的失落与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