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意识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体现
2016-05-14丁进
丁进
怎样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实践出发,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求新,不断培养学生勤于创新的思维和善于创新的本能,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轻松愉快的音乐环境中陶冶自己,锻炼自己,提高自己,快乐自己。
音乐创新意识情境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应根据自身的学科特点,运用各种方法途径实施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下是笔者对初中音乐教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一些见解。
一、创设情境,启发想象
创设情景的手段多种多样,如讲故事、观看绘画和音响资料、即兴表演、运用电脑多媒体等,只要灵活运用,一定能营造美好的创新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音乐是通过声音来完成的,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想象能力要注意设置情节、激发兴趣、营造空间。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应从本学科特点出发,运用各种途径,在想象的基础上动手、动脑、动肢体,实施联想,大胆的幻想,激发学生无限的创新能力。以下是本人在课堂中激发学生想象力所运用到的:
1.自赏音乐。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去欣赏音乐,感受音乐的风格,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同一首曲子,不同的人一起去欣赏时,每个人的理解都是不同的,正如“有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每个欣赏者都有自己对音乐的独特的理解。因此,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去欣赏音乐。比如,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开头的引子,长笛在轻柔的弦乐背景上吹出恬静而优美的旋律,有的学生认为描绘的是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江南景色,而有的学生则认为是夏天的原野上鲜花盛开、小桥流水、蝴蝶飞舞,优美的音乐给学生带来无限的想象。这样的想象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创造性的新的思维能力,有利于接下来的欣赏中更进一步深入理解作品。
2.为乐曲添标题。为乐曲添标题所展开的想象更广阔,更无拘无束,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思维的多样性。如欣赏二胡曲《二泉映月》时,不告知学生音乐标题,请学生自由欣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进行想象,然后为乐曲添上标题。学生们随着音乐很快进入“角色”,于是《悲伤曲》《谋生曲》《贫穷》等名字诞生了。孩子们的想象很丰富,也很有特色,即使有的不够贴切,但他们敢于想象,并且充分展开了想象,这就是一种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学生不再畏惧欣赏作品,激发了他们探索音乐的兴趣。
二、激发鼓励,培养乐感
新课标提出,在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创新教育就必须要让学生参与进来。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丝路驼铃》时,先以欣赏《玛依拉》这一课为例。在学生不知课题的情况下,让学生聆听乐曲,听后老师提问:“听了这段乐曲,你觉得是属于哪个民族的?”学生纷纷讨论,气氛热烈。通过结合所学知识和衔接前后内容,学生确定是属于哈萨克族。教师启发:“你们认为它表现的是怎样的场面?”学生很快联想到了节日或是婚礼上,一位哈萨克族姑娘在放声歌唱,接着老师可以播放音乐片段、图像来为学生解惑。通过画面学生会看到歌曲中的主奏乐器冬不拉,这时老师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法介绍关于冬不拉的美丽传说和音色特点。然后,引导学生讨论哈萨克族音乐风格与汉族音乐风格不同的地方,通过节奏、旋律、音色、调式、速度、力度、表演形式上的不同来深入了解整个单元即新疆歌曲的特点。最后,让老师带领学生学习新疆舞蹈——晃头移颈、拍掌弹指等基本动作,最后激励学生随着音乐边听边舞。这样,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了主体作用,同时,学生的创新意识也得到了增强。
三、探索发现,培养创新
课堂教育方法中发现法的特点是不把现成的答案告诉学生,而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轻松地掌握所学音乐知识和技能。例如,在“力度标记”的教学中,采用发现法。教学步骤如下:(1)设问火车由启动到远去声音有什么变化?从远处向进开来,声音又有什么变化?(2)观察思考,教师播放声像带。(3)讨论揭示:学生价格讨论后教师用挂图、录像结合讲解力度标记“<”渐强、“>”渐弱。同样,节奏教学也比较枯燥,如果通过发现法、通过形象的实践模仿,就能掌握其基本特点和应用能力。在节奏教学时,可以把节奏分别写到黑板上念出来,让学生去想象、去讨论、去发现——这些节奏像什么声音?像什么样的词语可以这样念?如xX (钟摆摇——滴答滴答); XXXX(机关枪——哒哒哒哒):XX.(车喇叭响——笛笛);X.x(喊错名字——失口了),等等
这些比喻既贴切又生动,学生再碰到这些音乐记号和节奏不会时,自然会想起自己想象并得到的发现,想起自己创造的词语,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让学生自己创造词语,不仅能解决问题,而且能提高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这样,学生在发现中学到了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教学研究与管理.2008.
[2]中小学教学与研究.2010.
[3]音乐课程标准.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