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内容入手,指导小学生作文
2016-05-14孔祥莹
孔祥莹
叶老说:“小学作文教授之目的在令学生能以文字直抒情感,了无隔阂,朴实说理,不生谬误。至于修词之工,谋篇之巧,初非必要之需求。能之固佳,不能亦不为病。”叶老的这段论述,是我们掌好评分尺寸的指南。
小学生作文内容为主充实写作阅读是沟通生活与写作的渠道。读是内化的吸收,写是外化的表达。吸收,最重要的是内容上的吸收。只有大量吸收阅读中的内容,才能充实学生写作中的内容。在吸收中,着重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一、借课文内容为学生的作文内容导向
我们要求孩子们以我手写我心,表达真情实感。写什么样的“心”?表达什么样的真情实感?这都受着一定的写作观的支配。我们虽不宜对小学生讲“写作观”之类术语,但对他们从小就要有一个正确的导向。我曾发现不少孩子喜欢写生活中的消极面,写报复行动,写恶作剧。什么“叫化子夜宿街头”啦;什么“弟弟受了气,喊哥哥来打人报复”啦……写得还有声有色的。这是为什么?因为我们的生活,光明面是主流,孩子们生活在一片光明之中,习以为常,感到平凡无奇。而某些消极的东西虽是枝节,但很显眼,对孩子们剌激大,留下的印象深。他们年幼,鉴别是非、美丑能力还不强。
由此可见,写什么样的内容,需要有一个正确的导向。在这方面,小学语文课本有很多篇文章便是最好的范例。我让孩子们从中感受课文中的人物形象美,感受祖国山河美,感受景美、物美,感受语言艺术美,从而悟出一个道理:观察社会、认识生活、选择材料都要善于发现光明的美好的东西,以光明的为主,以写好人好事为主,以歌颂、赞美为主。让这种观念进入当代的儿童意识,有利于他们做人和作文。
二、借课文内容练笔
缩写课文,扩写课文,改写课文,续写课文,是一些好的练笔方式,有利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借鉴课文内容练习选材。选材是作文最重要的基本功。我注重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作者考察生活、认识生活、选择材料的方法。
三、在日记中积存
近年来,开展“轻负担,高质量”教改实验,对作业总量实行控制,我对日记的写法也来了一点“改革”;多写一些一句话或几句话的日记。写一句话日记,就要求这句话“四素俱全”,只要能采到当天的一朵美的浪花就行。这样的“材料库”,聚汇着绚烂多彩的生活浪花,我常常启发孩子们到这儿去提炼写作素材。
四、在指导中点拨
1.从内容入手,加强句子训练
一个句子,就要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表达是不是完美,直接影响一篇文章的质量。低年级学生用“聚精会神”造句,一个学生说:“我聚精会神听课。”多数学生的书面作业可能雷同。第一个学生的这种表达虽较完美,但全班出现千句一律局面,就不算是完美了。我注意积极开拓学生的思路,广开造句材源,引导大家用“聚精会神”去描绘老师备课,司机开车,工人操作,工程师绘图等。
2.从内容入手,加强段的训练
一句一句话,按一定语言规律连接起来就构成段。我曾以一般的构段法(如总分式、方位式、因果式、转折式、概括举例式、对比式等)训练学生写段。
3.从内容入手,加强篇章训练
(1)早出题目,下达选材任务。要让学生闯过选材关,功夫在课外。临到上作文课了,老师突然出了个题目,学生一时很难找到材料。我的办法是上周出好下周的作文题,或者定好作文范围,布置选材作业,规定每人要找三种以上材料,用一句“四素俱全”的话写在家庭作业本上。
(2)搞好材料交流,互相启发提高。课上,组织大家开“材料汇报会”,互相交流各人选取的材料,我择优板书,师生共同评析,决定取舍。材料选定之后,再讨论布局谋篇,提供一些可以借鉴的范文。这样,孩子们写起来就比较顺畅了。
(3)一题多写,从中领悟到如何充实内容。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反复循环,才能完成,学生练笔同样如此。“一题多写”是一种有效的训练法。有一次,我采用《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个题目,让学生作文。先后写了3次:第一稿,许多人都写了间接材料,写的是刘翔,姚明、郎平等名人,内容虽充实,但材料不属于作者自己的发现。第二稿,要求学生都写从自己身边择来的材料,但写的内容单薄,压不住题目。讲评之后写了第三稿,许多同学采用二三事写人的方法,结果,内容具体充实了。
以2人或4人为一小组,互阅作文和上表,边阅读边评议。组织自改和互改。在小组评议的基础上,向全班推介好的篇章,好的片断,总结主要问题,提出修改意见,让学生自改、互改。掌好评分尺寸。衡量一篇文章的优劣,既重内容,又重形式。鉴于内容和形式不可分割,只有从内容入手并兼顾形式才能作出全面的评估,给予恰当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