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分析寓教于学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方式
2016-05-14俞占山
俞占山
初中思想品德是初中教育阶段的一门基础课程,它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形成有深远的影响,因此学校重视对思想道德的教育,然而初中学生却对思想品德课程的认识不够,他们认为思想品德课堂枯燥乏味,且对他们的成长没有实质性的帮助,再者他们认为,思想品德的考试内容简单,只要通过背诵就可以应付考试,所以在初中思想品德的课堂中,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教师的教学效率低下,因此,为了让初中学生重视思想品德教育,使思想品德课堂效率得到提高,老师应该尝试通过寓教于学的方法,让学生唤起对思想课堂的兴趣,正确认识思想品德的教育。
寓教于学思想品德教学初中生一、前言
初中思想品德对于初中教育工作有着重要的地位和特殊作用,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伴随教育改革进程的推进,学校的教育观念逐渐改变,教学不仅仅是授予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育学生如何做人。过去大多数老师以学生成绩的高低判断学生的好坏。如今,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逐渐引起学校的重视,然而初中思想品德的考试模式一直以来都是开卷的形式,再加上思想品德课程内容乏味、无趣,致使很多学生形成了“思想品德是副科,考试可以抄书,所以不必认真去学”这样错误的观念,致使学生忽视了思想品德的学习,寓于教学的教学理念就在这样的状况下应运而生。
二、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
寓教于学是一种科学的教育理念,在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运用这一理念是非常有必要。要科学合理的把寓教于学应用到课堂教学中,首先,要求老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对寓教于学有正确的认识,同时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如果老师对寓教于学的认识不充分,甚至不接受寓教于学的教学理念,那么寓教于学就无法发挥其中的作用,达不到预期效果。老师也要改变对学生的看法,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变化,学生的思想和观念也在不断的改变,这就要求老师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认识。老师要留心观察每个学生的特点,针对不同的个性给予不同的教育方式。比如,在上课过程中,老师可以让性格开朗的学生积极发言,甚至上讲台讲解,而性格相对内向的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老师要投以欣赏的眼光,不断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老师在认识学生的过程中,还要尽可能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掘学生的兴趣点,使学生能愉快的学习。
老师要贴近学生,不仅在学习上关心学生,在生活中也应该关怀学生。如果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遇到问题,老师应该积极与学生共同面对,耐心引导,做学生心灵上的导师,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老师的好感,使学生与老师的关系融洽,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学生良好品质的培养。老师要认识到不止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需要关心,学习成绩暂时落后的同学也需要关心,因此,老师对学生要一视同仁,充分考虑每个同学的感受。
三、通过举例子讲解理论
怎样将寓教于学科学地应用于思想品德的教学中,是老师必须重视的议题之一。思想品德课程的内容理论性很强,如果老师只是照本宣科的念出课本中的内容,那么该节课就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所有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理论的讲解,老师尽可能的运用丰富的语言,结合例子进行讲解。例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内容讲解,老师可以举一个学生耳熟能详的名人作为例子来介绍,如周恩来总理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周恩来总理一生都在为党和人民做贡献,他毫无保留地把全部精力献给了党和人民,赢得全国人民的尊敬和爱戴。然后,列举与之相反的价值观代表人物,如三鹿奶粉事件,老师可以严词批判事件的当事人,只为了眼前的利用,而不惜伤害无辜的小生命,这样的价值观是严重扭曲的,最终,导致社会声誉和钱财两空。然后,老师可以向学生分析导致后者情况发生的原因,我国过去的教育里大多以学习成绩的高低评定一个学生的好坏,过分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只关心学生对学习内容吸收的情况,忽略了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缺乏对学生的关心,学生没有在关键时期培养道德思想的观念,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很容易导致学生走上弯路,以此强调、提醒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另外,老师可以让学生发表自己对思想道德的见解,以及自己崇敬的名人和崇敬的缘由,这样,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了解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是否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如果偏离,就要引导学生回到正确的思想道德轨道。
四、创建活跃的课堂氛围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中,老师要积极创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这样使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加高涨,同时促进老师和学生之间和谐关系的发展,使老师进一步了解学生,因地制宜采取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过去的课堂氛围通常是严肃的,老师不停的授课讲解,学生一言不发,参与度不高,缺乏学习兴趣,老师很难清楚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因此,老师要积极创造轻松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培养学习的兴趣。例如,老师在讲解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内容拓展相关的课外知识,或者讲解一些相关的笑话,这样不仅可以让课堂气氛轻松,同时还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拉近老师和学生的距离,老师要引导学生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积极性。
五、注重课堂多样化形式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模式的多样化,在寓教于学的教学方法中是关键的,多样化的上课方式有助于实现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践性。关于思想道德的培养、以及思想道德素质对国家、社会的重要性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内容中多次体现,这说明了国家教育重视思想道德建设以及树立学生思想品德的意识。因此,为了帮助初中学生更好的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老师要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积极性。如何让学生愉快的接收思想品德知识,使思想品德课堂的教学充分发挥作用,这就求老师对课堂教学的形式有所改变。例如,老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教学资源,播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如选取一段感动中国人物的视频,播放完后,让学生发表观后感,以及学生对美德的看法,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有效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此外,老师要引导学生关心时事政治,多读书多看报。例如,在课堂上举办“政治时事我知多少”等课堂多动,或者在每节课开始之前先让学生先上讲台给其他同学讲解一则时事新闻,或者一个美德故事。这样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把学生带到课堂的氛围中,使学生能够快乐的学习,课堂教学效率高,使寓教于学的教学理念达到目的。
六、结束语
思想道德教育的目的不仅是授予学生理论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寓教于学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科学合理地把这一理念运用到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中,有助于初中生对思想品德的正确认识,培养学生对思想品德的兴趣,提高思想品德的教学效率。于思想品德任课老师而言,正确的教学方式对教学效率的提高、学生对学习思想品德课程的兴趣、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的培养是非常关键的,这也是寓教于学的最终目的。寓教于学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运用,对初中学生道德品德的培养,甚至初中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深厚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陈素英.“寓教于乐”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运用初探[J].新校园,2015,(10):88.
[2]陈远生.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实效性的有效策略[J].科教文汇,2014,(07):169.
[3]马云飞.关于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寓教于学的应用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5,(05):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