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教学运行模式内涵探析

2016-05-14胡耀华

职业·下旬 2016年9期
关键词:职业教育模式

胡耀华

摘 要:本文探究了教学运行模式及高职院校教学运行模式的内涵。高职院校教学运行模式是高职院校教学运行整体过程的结构系统,应是适应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运行模式,是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特点以及职业技术教育办学理念的教学运行模式。

关键词:职业教育 教学运行 模式

课 题:本文系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高职院校教学运行模式的改革与创新》(项目编号:20120301056)研究成果。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的颁布,为我们绘制了职业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规划指出,要更加完善现代职业教育的运行机制,统筹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继续教育发展,建立学分积累和转换制度,畅通人才成长通道。通过改革学制、学籍和学分管理制度,实现全日制职业教育和非全日制职业教育的统筹管理。这为新形势下的高职院校教学运行管理工作者赋予了新的任务,为高职院校教学运行管理的有效开展提供了新的探索方向。

根据当前职业教育形势的发展,高职院校必须坚持以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适应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积极研究和探索高职院校的教学运行管理方面的问题和对策,积极探索适应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教学运行模式,以期适应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一、教学运行模式的内涵

何谓教学运行模式?由于研究出发点或目标不同,不同的学者赋予了教学运行模式不同的内涵。要把握教学运行模式的含义,需明确教学、运行、模式、教学运行的含义。

教学运行模式中的“教学”,指广义的教学活动,包括教育教学思想、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方法、教学评价等一系列人才培养环节,也可以理解为人才培养模式的整体结构。它是一个系统,可视为一个动态的过程。高职院校的教学应是校企共同实施的。

“运行”,即周而复始地运转,是指事物的一种不断往复的运动过程。

“模式”,《现代汉语词典》的表述为:“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相当于英语中词汇“model”,含义为“模型”“模范”。简单地说,模式就是范式,是比较固定的方式、形式,是可以重复应用、可以复制的方式方法。当然,同一事物的模式又会有不同的形式,不同的模式 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模式具有以下特征。一是整体性,模式是由各要素组成的统一整体,残缺不全的、漏洞百出的方式方法不可能成为模式;二是示范性,一旦确定可仿效、复制,可以重复应用,具有示范作用;三是多样性, 同一事物具有不同的模式,受不同影响因素的作用,同一事物的模式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四是发展性,模式随实践不断发展和完善,模式是开放的、发展的、进化的,初级模式中孕育着高级模式。

“教学运行”一词在高等教育的有关教学管理的文件中一般以“教学运行管理”“教学运行过程”的形式出现。

教育部高教司[1998]33号文中《高等学校教学管理要点》指出:“在教学管理中,教学运行管理是按教学计划实施对教学活动的最核心、最重要的管理,它包括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师生相互配合的教学过程的组织管理和以校、系(院)教学管理部门为主体进行的教学行政管理。其基本点是全校协同,上下协调,严格执行教学规范和各项制度,保持教学工作稳定运行,保证教学质量。”

教育部职教司[2000]2号文附件二《高职高专和成人高校教学管理要点》指出:“教学运行管理是学校组织实施教学计划最核心最重要的管理。整个教学运行管理,要抓住两个核心:一是课堂教学(包括实习、实验教学)的管理,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贯彻教学相长的原则;二是教学管理职能部门为主体的教学行政管理,应制定教学工作规程,对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实习教学、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都要提出规范的要求,严格执行教学规范和各项制度,保持教学工作的稳定进行,保证教学质量。”

《广东省高等职业院校教学管理要点》强调:“教学运行管理是学校组织实施教学的关键。学校要制定关于教学运行管理的制度及规程,对教学运行的各个环节提出具体要求并认真组织实施。”

对“教学运行”主要有两种理解。一是狭义的,把它理解为具体的教学实施,通常是指一项教学任务按照设计方案实际施行的过程。对高职院校而言,就是要编制校历、根据教学执行计划编制课程表、组织学生注册、课堂教学、日常教学检查、组织课程考核等。二是广义的,把教学运行理解为包含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教学实施以及教学控制等内容。

狭义的教学运行观点将人才培养方案设计过程排除在外。广义的教学运行观点认为教学实施不能反映教学运行的全部,其不但包括教学的实施,而且包括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及教学进程设计,并经过运行实现教学产出的过程。我们认为,人才培养方案规定了教学运行的方向;教学实施是人才培养方案的具体实现过程,是教学运行的核心环节。

教学运行模式是关于教学运行整体过程的结构系统。教学运行的整体过程就是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组织教学资源和实际的教学形态转变过程。这一过程包括了教学思想、教学条件、教学组织机构及其职责、教学活动组织形式与方法、教学行为规范、教学过程管理等。教学运行模式是循环运作的系统,始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及设计教学进程,经过教学实施、教学监控与反馈等过程,再把教学反馈信息作为新一轮循环过程的输入,调整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再进行下一轮的运行过程。

可把教学运行模式看成是教学模式的延伸。高职院校的教学一般以学期为单位进行运作,与具体课堂教学不同,是学校整个教学的组织运作形式。我国高等学校主要有三种教学运行模式:学年制、学分制、学年学分制。

学年制是以读满规定的学习时数和学年数、考试合格为毕业标准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和模式。学年制以学年为计量单位判断学生升级或留级。学年制的核心是以必修课为基础,学生必须严格按照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完成学业任务,学生没有自主选择权。

学分制。学分是学生学习时间和学习量的计算单位。一个学分相当于16~18个学时的学习内容。一般每门课程的学分为2~6学分。学分制是把必须取得的毕业总学分作为毕业标准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它要求按照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中各门课程及教学环节的学时量,来确定每门课程的学分,设置必修课、选修课和综合实践环节,规定各类课程的比例,以及准予学生毕业的最低总学分。在学分制下,学生有一定的选学课程的自由,只要符合以下要求,就可毕业:修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必修课和完成必要的实践性教学活动,并选足选修课学分,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毕业总学分,思想品德经鉴定符合要求。

学年学分制是很多高等学校实行的一种集学年制和学分制主要特征为一体的教学管理制度和模式。实行学年学分制的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必修课,以自然班为基本教学单位组织教学;对选修模块的课程,学生有一定自由选择权,可以选课程、选老师、选上课时间、选上课地点、选学习进程等。但总体而言,在学年学分制下,学生自由度有限,自主修读的弹性不大。

二、高职院校教学运行模式

高职院校教学运行模式可以定义为高职院校教学运行整体过程的结构系统;应是基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由教学理念、教学条件、教学组织机构及其职责、教学活动组织形式与方法、教学行为规范、教学过程管理等组成的结构系统;应是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特点以及职业技术教育办学理念的教学运行模式。

我国高职院校建立之初,基本上是借鉴或沿袭本科高校的教学管理制度,实行学年制或学年学分制,鲜有实行完全学分制的。若以此高职院校课程的管理方式为标准来分类,则高职院校通常有以下三种常见类型的教学运行模式:学年制教学运行模式、学分制教学运行模式、学年学分制教学运行模式。因各高职院校的办学指导思想、教育理念、客观条件、办学主体以及人才培养目标等因素的差别,还包括政策因素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等条件影响,使高职院校教学运行模式呈现多样性。目前我国各高职院校以学年学分制教学运行模式占主导地位,学分制与学年制结合共存,是高职院校最终实现学分制教学运行模式的长期过渡形态。由于各高职院校历史的积累都已经形成各自比较传统的教学管理理念和教学运行模式,要完全实现学分制的教学运行模式,还需要相当长的探索实践过程。随着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内涵建设的深化,为提高竞争力,更好地适应高职学生特点,有学者提出的实施弹性学制是高职院校教学运行模式的一种选择,也是高职院校教教学运行模式改革发展的一种趋势。

高职院校教学运行模式中的教学应是由校企共同实现的。国内学者姜大源提出职业教育是一种“跨界的教育”,并认为“‘跨界是职业教育的本质和特征。”职业教育跨越了企业与学校、工作与学习,是一种跨职业与教育的活动。他认为,职业教育所强调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对跨界教育的最好诠释。高职院校已基本形成了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的教学不能没有企业的参与。各高职院校实施工学结合的形式各种各样:有些高职院校“引厂入校”,有些高职院校在校外与企业合作建立实习基地,给学生创设顶岗实习的机会。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各学生在高职院校接受以理论知识为主的教育后,再在校内工厂或企业以准员工的身份参加相关实践工作,从而把学生培养成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最大的不同点在于其专业鲜明的职业属性,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要创新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专科高等职业院校要密切产学研合作,培养服务区域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重点服务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加强社区教育和终身学习服务。

高职院校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开展校企合作势在必行。尽管目前各高职院校有效开展校企合作,还存在诸多困难或障碍,但各高职院校正在积极实践,探索实施深度校企合作的各种有效路径。如笔者所在的职业院校创新提出“双三元”办学模式。“双三元”是指“政校企”(即以政府为主导、以学院为主体、以企业为支撑)、“行校企”(即以行业为指导、以学院为主体、以企业为支撑)协同融合的合作办学模式。“政校企”是前提和基础,解决政府政策主导不力、校企合作法律缺失等问题,促进学院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提升;“行校企”是关键和抓手,解决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热情不高等问题,促进学院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提升。“政校企”提供政策、打造平台,“行校企”负责实施和执行,同时又把合作中遇到的问题和难点反馈到“政校企”层面,“政校企”对其进行指导和帮助。二者相互促进、相互支撑,通过“政校企”“行校企”有层次、分路径的协同融合,培养符合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促进高职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

三、小结

高职院校教学运行模式是高职院校教学运行整体过程的结构系统,应是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特点以及职业技术教育办学理念的教学运行模式。高职院校教学运行模式改革是一个长期而又漫长复杂的过程。理想的教学运行模式,不仅能保障教学活动顺利进行,而且能够良好地适应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同时,需要指出的是,作为我国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高职院校由于面临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存在差异,培养的人才目标和规格也不尽相同,其教学运行模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参考文献:

[1]俞启定.中国职业教育发展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王伟廉.中国大学教学运行机制研究[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姜大源.职业教育立法的跨界思考——基于德国经验的反思[J].教育发展研究,2009(19).

[4]周玉泉.高职院校教学运行机制建设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1(12).

[5]薛成龙,邬大光.高等学校教学运行模式及配套管理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2005(3).

[6]陈智勇.论高校学分制下教学运行模式与管理模式的构建[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8).

[7]陈胜蓝.高校本科教学运行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硕士论文,2008.

(作者单位: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职业教育模式
高端饭店业产学研模式研究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