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技能大师工作室”的精英工匠培养模式研究
2016-05-14邱建忠金璐
邱建忠 金璐
摘 要:当今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社会各界对高技能人才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中央提出要大力加强高技能型人才队伍建设,培养造就一大批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人才队伍,这是我国打造制造业强国的本质需求。“技能大师工作室”作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一种创新模式,被广大技师学院认可并积极付诸实践。本文基于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建设,探讨如何通过企业项目引领式教学来培养高技能人才队伍,发挥技能大师工作室主体作用的可行性。
关键词:高技能人才 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创新模式 项目引领
近年来,我国职业院校培养了大量的技能型人才,许多学生也取得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颁发的高技能等级证书,但这些学生却很难胜任企业高技能人才岗位的工作。究其根源,一方面是我们的职业教育课程仍以学科体系为中心,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忽略了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实际要求,使职业教育偏离职业属性;另一方面是许多学校为了使学生顺利通过各类工种的高技能考核,针对考题的技能训练几乎占据了全部的技能实训内容。“技能大师工作室”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一种创新模式,非常有必要研究和探讨“技能大师工作室”运行模式,推动人才培养工作。
一、技能大师工作室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特殊性
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是机械行业振兴亟须解决的问题。对这一问题,以机械制造行业为例,从机械制造行业的现状来看,培养机械行业高技能人才与其他行业有所不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目前机械行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绝大多数学校机械类相关专业设备通常是一台机床同时供几个学生训练。由于学校的实训设备的缺乏,使高技能人的培养受限。那么肯定有人会问,增加学校的实训工位到充足,改变教学计划到能满足训练要求可不可以呢?当然可以。但这个教学成本是任何一所学校都承受不起的。
二是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社会生产方式和经济结构发生相应改变,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也发生变化。然而,作为承担高技能人才培养主力军的技师学院仍将培养方式局限于应试训练,强调应对社会化考核的操作技巧训练,造成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应变能力不足、操作技能单一、综合素质薄弱等问题,面临技能人才与企业和社会实际需求脱节的窘境。
由此可见,职业教育首先要解决的是职业学校的定位问题,依托技能大师工作室通过项目引领式的教学方法,进一步推进校企合作,只有企业与学校根据各自任务目标确立人才培养方案,才能破解机械行业高技能人才缺乏的难题。
二、发挥校企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优势,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人才培养定位关系到一所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搭建,是人才培养的根本指针,是办学理念和教育思想的集中体系,对于人才培养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对于职业院校来说,培养精英工匠的人才定位有助于明晰职业院校发展思路和职责定位,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
通过对高技能人才需求的调研,相较于职业技能而言,企业更看重员工吃苦耐劳的品质,特别需要在企业工作一段时间后,既能在技术部从事科研工作也能放下身段去车间做一线工人的人才,简言之,即需要员工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既然对高技能人才的定位要具备这样的能力,单方面靠学校教学资源是不够的,学校要根据企业的生产要求制定相应的课程体系,人才的培养也不能局限于单一的校园环境。要利用校企合作,以技能大师工作室为平台,充分发挥企业和学校的优势,整合相关资源,通过多种模式、多样化办学探索,加大实训设施建设投入,保证技术设施的更新,从而解决目前职业教育发展中资金短缺、实践薄弱等问题。
三、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互通培养模式,充分发挥技能大师工作室的作用
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建设工作,是政府科学谋划、推动技能成果传承的重要渠道,其整合了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资源,为技能人才成长提供了新途径、新环境,有助于弥补专业师资短缺的问题。近年来国家推出一系列人才政策和保障措施,评选出了技能大奖、技术能手,进一步提高了高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而技能大师工作室的设立,不仅为他们搭建了展示能力的舞台,还为他们的授艺带徒提供了渠道,突破了传统学徒制的局限,充分促进了紧缺技能人才培养和成长的有效性,从这个方面来说,技能大师工作室是一种创新。
同时,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建设也为企业参与高技能人才培养注入了一针强心剂。企业通过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建设不仅解决了技术难题,也收获了技术对口的技能人才。技能大师工作室最显著的特点是通过岗位养成培养学生技能,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企业项目,学生不再是模拟训练,而是可以直接参与到项目中,通过实战培养实践能力,与企业实现“零距离”对接。与此同时,这种培养模式可以在导师与学生之间进行双向选择,使得双方形成更加紧密的关系,在交流切磋中进一步提升实力,从而得到更具价值的技能成果。
四、基于“技能大师工作室”的精英工匠培养模式
本文以在技师学院创办的数控技能大师工作室为例。大师工作室的成员由学院技师研修导师、企业技术人员和技师研修班学生组成,整个系统以两年为一个运行周期,如下表所示。
在为期半年的企业技改和产品研发项目过程中,由工作室的导师作为项目负责人。导师在学期初与合作的企业进行充分接触,在取得企业合作项目的同时充分了解企业目前的生产状况,尽可能取得企业的支持(包括项目周期、经费、项目与现有生产的衔接等等),并配备1~2名企业的技术人员。取得企业项目后,各导师向技师研修班学生进行项目简介与说明,此时导师与学员开始进行双向选择,一般一名导师带3~5名学员。
基于“技能大师工作室”的精英工匠培养模式自实施以来,效果显著,导师引领效能初显。一是解决了企业生产技术难题,多项课题被立项为省市级科技计划项目,并申报了国家发明专利。二是有效培养了一批具有实战经验的高技能人才,使学员在进行技师研修的同时,深入了解企业文化及企业运行模式,在技师研修阶段就做好就业准备,甚至一些项目在完成时,企业要求学院将项目与学员一起交付企业。这样,不但解决了学员的就业问题,而且还能使学员进入企业的技术研发等核心部门。三是技术成果推广与转化,开展技术讲座、技术交流、成果展示与推广、组织编写专业讲义,锻炼了学院的专业师资队伍,并使高级工阶段的学生看到了技师研修的成果,期望进一步的深造。四是由于项目研发活动由企业注入大量的研发经费,这样大大减轻了技师学院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负担,企业与学院达到了双赢的效果。
(作者单位:邱建忠,温州技师学院;
金璐,温州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