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道口印象

2016-05-14晨光

时代报告 2016年9期
关键词:道口滑县烧鸡

晨光

比县更有名的镇

曾听过这样一个发生在身边的故事。有朋友去滑县看望同学,到车站买完票一看,上面写着“郑州至道口”,颇为疑惑,要去的是滑县,目的地怎么会是道口镇呢?到了滑县,同学听罢哈哈大笑:“俺道口可比滑县有名,所以现在一些车票目的地标注的是道口。滑县就是道口,道口就代表滑县。”

确实,道口的名气很响亮。读滑县,必读道口古镇。

因为,滑县县城,就在道口古镇上。

明清以来,借助水路的便利,道口镇逐渐发展为商贸重镇。清乾隆年间,道口开始有集市;清光绪年间至民国时期,水路更加畅通,可达百泉、天津,道口境内设有10多个码头,发展达到了巅峰。

从外部环境看,可以说,天津拉动了道口的经济发展。到清代中叶,天津得漕运、海运和芦盐之利,已迅速发展为北方的商业集散中心,形成了一个“天津经济圈”:从开埠到民国时期,天津的经济影响很快覆盖了直隶、山西、内蒙古、山东及河南的全部或部分地区。据记载,大量天津的布匹和其他洋货,经南运河和卫河输入到山东的临清州,河北的大名府,豫北的彰德府(今安阳市)、卫辉府和怀庆府(今沁阳市)。这一时期,这些地区运往天津的药材、棉花等货物,经卫河下运,道口正是一个集散地。另外,道口在“天津经济圈”中之所以地位相当突出,除了通畅的水路运输之外,还有土路与铁路(1902年,英国在道口设立福通公司,修筑从道口至清化的道清铁路。道清铁路是河南境内最早的铁路,从滑县道口镇至博爱清化镇,全长150公里)的得天之便,将布匹和其他洋货通过土路运往濮阳、清丰、长垣、内黄等地,再将这些地区的棉花、粮食等土货运往天津。

据县志记载,当时道口河段“船桅如林”,每天可经3000船次,其中大船吨位在150吨以上,基本沟通了冀、鲁、豫等省的30多个大小城镇,道口也因此获得了“小天津”的美誉。

彼时,道口已经形成了12条大街,72条胡同,并且四面还有7个城门,两个水门,俨然成为一个戒备森严的城堡。

这座城堡,至今风韵尚存。特别是运河岸边的顺河街,依然难掩曾经的辉煌。落日余晖中,走进顺河街,仿佛在穿越历史隧道。斑驳脱落的黑漆门面,两层破烂不堪的方格窗,一扇扇可以拆卸安装的黑板条门,街道两边蜿蜒伸展近1公里的古老店铺,似乎能听见当年商贩的叫卖声。虽然,当年车水马龙的景象一去不返,但其中的一些商铺、宅院等建筑依然气势宏大,偶尔打开的雕花木窗、斑驳的砖雕牌匾、精美的镂空檐板……无不诉说着昔日的繁华。

古运河带来新机遇

道口古镇之所以在豫北地区兴起,离不开水路的便利。古时,黄河流经滑县境内,道口就是设在黄河西岸鲧堤的一个渡头。宋元以后,黄河改道,道口又成为卫河的一个重要码头。

卫河发源于太行山南麓的百泉,合淇河、汤河、安河,流经河南省新乡市、卫辉市、浚县、滑县,由道口过汤阴、内黄、清丰、南乐至河北省魏县、大名,山东省冠县,于徐万仓与漳河汇流后进入海河。

据当地县志的记载:“今卫河古名白沟。东汉建安九年(公元204年)曹操在黄河故道——宿胥故渎基础上疏浚而成。隋炀帝时重开,引泌水南达黄河,北通涿郡,因发源于春秋之卫国地(今河南辉县之苏门山),故名卫河。”县志上还记载:隋大业四年(公元608年),开挖永济渠(今卫河)。

在卫河283公里的干流中,滑县道口段不过4.61公里,从王湾东入,自军庄北出,但就是这不到5公里的河段,因为居于河段要冲,成就了道口镇历史的繁荣。

可以毫不夸張地说,卫河这条古运河给滑县带来了财富和发展的机遇。

大运河繁荣了地域经济,孕育了丰厚的运河文化。隋代以后,水路上达百泉,下抵天津,水中“帆樯林立”、三百万民船,四时畅行,南粮北运,津货南来,陆“通梁达燕、运卫仰鲁”,路上“轮蹄徒旅”。这一优越的交通条件,带来了道口古镇经济文化的繁荣,明清至民国年间,道口商贾云集、贸易繁盛、“日进斗金”为豫北重镇。

大运河滑县段现存的道口古镇风貌,一面街、顺河南街、顺河北街,长3000余米;老店铺、古建筑1000余间;老字号5处;绸缎庄1处;票号1处;老胡同16条;古庙宇2处;老码头9处;老水闸6处。2014年6月,包括滑县大运河在内的中国大运河27段河道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香醉尘缘 道口烧鸡

道口镇的繁华,造就了一道名吃:道口烧鸡。

滑县义兴张烧鸡广场上有一座铜像,戴瓜皮帽,手拿文明棍,一副乡间绅士打扮,若有所思地望向前方。铜像的原型便是张炳,道口烧鸡的“先祖”。他肯定想不到,300多年后的今天,人们能为他立这样一座铜像。

顺河街与大集街的交叉口,是当年道口镇最繁华的十字街。十字街东南角有座两层小楼,挂金字招牌,上书“本镇专家义兴张烧鸡老铺”,这便是道口烧鸡的正宗原产地。该楼建于清代末期,面阔两间,为砖木结构两层楼房,板门,格扇窗。该店因生产“义兴张”烧鸡闻名于世。

道口烧鸡始创于清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据《浚县志》及《滑县志》记载,在开始的100多年时间里,由于技术条件差,制作粗糙,生意颇不景气。到乾隆五十二年(公元1787年),张炳偶遇曾当过御厨的老朋友刘义,说起自己做烧鸡生意惨淡的悲苦。刘义便告诉张炳:要想烧鸡香,八料加老汤。张炳如法炮制,做出的烧鸡果然异香浓郁。从此,生意兴隆。感激之余,张炳把他的烧鸡店定名为“义兴张”,寓意“友义兴张”。自此,道口烧鸡便一代代传下来,既传家珍绝技,又传百年老汤。

“义兴张”的牌子打出以后,张炳反复实践,在选鸡、宰杀、撑型、烹煮、用汤、火候等方面,摸索出一套经验。据《滑县志》记载:嘉庆皇帝出巡路过道口,忽“闻异香而醒神”,问左右:“何物发出此香?”答曰:“烧鸡。”知县遂将烧鸡献上,嘉庆皇帝吃后称赞其具“色、香、味三绝”。从此,道口烧鸡成了清廷贡品。

1956年,“义兴张”烧鸡在全国土特产食品展览会上被评为“十大名吃”之首,并于同年国庆节进入国宴。此后,作为特供食品用以招待国外元首及驻华使节。

1962年,道口烧鸡进入国际市场。

滑县道口八代中和“义兴张”烧鸡在台中市开设分店。据了解,这也是内地唯一一家落户台湾的烧鸡企业。河南省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道口义兴张烧鸡第八代嫡传人张中和说,“义兴张”烧鸡分店正式落户台湾,是为了促进两岸饮食文化交流,让台湾同胞也能品尝到正宗的河南美食,提高大陆美食产品在岛内的知名度,为两岸民间饮食文化交流开辟一个新渠道,搭建一个新平台,做有益的探索。

猜你喜欢

道口滑县烧鸡
汽笛声中的道口
幸福鸡
滑县120急救中心集体献血忙
关于铁路道口安全管理的研究
滑县“健康中原疾控行”活动有声有色
滑县“健康中原疾控行”活动有声有色
滑县表彰“最美邮递员”
以牙还牙
买烧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