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精益化管理的必要性及影响员工心态的因素
2016-05-14唐玲
唐玲
摘要:在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环境下。企业如果想要得到良好的发展,实施企业精益化管理是一条十分有效的途径。精益化管理也凭借自身的诸多优势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广泛应用,更好的实现了企业的发展目标。
关键词:企业精益化管理、必要性、影响员工心态的因素
一、引言
精益生产(Lean Production)是对企业现有生产方式的一种变革,是解决质量、进度、效益矛盾日益突出的有效工具与途径,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它的重要性与迫切性,精益生产如雨后春笋般在中国蓬勃发展,然而大多数企业推广和实施后并未获得预期效果,主要是在推进过程过于强调精益方法、过于注重精益改善手法,从而忽略了精益管理的本质内涵,忽略了更深层次精益文化的培养。人是精益生产的灵魂,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改进完善、杜绝浪费到追求卓越,无一例外的都需要员工支持和参与,员工支持和参与的积极程度,影响了精益文化和改善氛围建立,及精益生产的全面推广和深入发展。
二、精益化管理的涵义
精益化管理中的“精”是精细,“益”为效益。精益化管理主要是要求企业在各项活动实施的时候,都要秉承着精益求精的思想。以最小资源的投入,包括人力、物力、时间和空间,创造出尽可能多的价值,为客户提供新产品和及时的服务,从而使企业的效益提升到最高的层次。精益化管理是一种全新的企业管理、经营运作的方式。实现企业在为顾客提供满意的产品与服务的同时,把浪费降到最低程度的目的。
三、实施精益化管理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顾客满意最大化
对于企业来说,“顾客就是上帝”这句话是绝对的真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的生产和服务必须要赢得顾客的满意才能得到销售市场,精益化的管理要求以顾客需求为首要任务。从顾客的立场出发,为顾客提供满足需求的产品和服务。而不是从企业的角度出发,考虑什么有价值,什么没价值。
(二)有利于企业控制成本
精益化管理所要达到的目标是在使用最低的成本创造出最大的效益,使企业的资源能够得到合理的运用,减少资源的浪费量,有效控制企业的成本。精益化管理实现控制成本的方法主要有提高产出和降低产品成本两种方法,在现代化的企业竞争中,第一种方法已经不适合用在企业的发展中,而通过降低产品成本来增加企业的利润,已经得到了广大企业的认可。
(三)有利于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企业如果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占有一席之地,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是刻不容缓的事情,通过精益化管理的方式来提高企业内部的活力。有效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益。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一种重要手段。
(四)精益化管理展示的是一种企业文化
企业所展现出来的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的发展也是有着很大推动作
用,精益化管理首先展现出来的是一种追求卓越的企业文化。消除浪费,以最小的成本来获取最大的利润。并且,精益化管理还体现了团结协作的企业文化,在协作的过程中,是企业生产的效率大大提高,保证以最快的速度保质保量的完成任务。
四、影响员工心态的因素
精益生产的需要员工简化生产中的不良习惯,消除生产中一切不增值的活动,这些改变总会引起员工产生一种本能的抗拒心理,本人仅从自身多年的企业管理经验出发,总结以下几个影响员工心态的因素。
(一) 未给予员工期望的尊重,使员工缺乏主人翁意识
一般国内的企业都无法象对待研发、技术管理人员一样对生产型员工给予充分的尊重,企业仍然按照传统的员工管理模式对待生产员工,导致大多数生产型员工都会认为自己只是一个打工者,员工被排除在参与改善之外,只是被动地执行改善成果或按照标准文件操作,这就造成了员工的散漫和惰性,而很难形成主人翁意识。
(二) 加量不加价或价量不对等,造成员工不愿也不想变革的心态
对员工的绩效考核是产量,由于企业前期在5S 方面的“欠帐”太多,推行精益生产后,员工发现生产任务没有减轻,推行5S 后工作量反而增加,有的甚至影响到生产任务的完成。不仅员工的收入待遇没有随之水涨船高,还有可能“缩水”,岗位工作职责和衡量员工能力的指标里没有精益生产和5S 考核指标,没有体现员工的价值贡献,员工自然拒绝变革。
(三) 绩效考评制度不健全或激励措施不到位,引起懈怠情绪
有考评奖励制度,但被考核人员对评分标准了解不足,评比机构高高在上,评比周期长评分标准变化大,缺乏公平。精益工作的努力与绩效挂钩不够,关注员工的个人成长不够,对改善案例突出的员工没有适时给予晋升,奖惩罚懒没有真正做到,引起不满。
五、解决员工思想包袱,促进精益的纵深推广
(一)把员工当成企业最重要的资源,通过精益为员工提供参与改善、提升的平台
企业要从管理理念、方法、激励、环境、机会、福利等各方面根本上转变用工观念,要使人力资源得到最大的产出,必须把劳动力看成是长远的、比机器更为重要的固定成本,把员工当企业最重要的资源,要从过去粗放式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转变为以员工为中心的精益化管理。使通过对精益事务的参与,为员工创造提高、认可及发展的机会。事实上,很多员工因为没有合适的能力提升途径、才能展现空间和职业发展渠道而寻求其它机会,而精益生产的理念、方法则为员工的需求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二)建立持续改善的精益管理团队和及时有效的激励措施
精益管理的核心在现场,注重员工参与,完善“以绩效为导向,以利益为基础,以价值贡献为准则”的薪酬激励和绩效考核体系,建立合理的企业组织结构与管理制度,保证所有措施的有效落实,加强对班组长的筛选、培训、引导和激励,提高班组长的管理能力、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和执行力,企业的员工制度和精益生产方法需要班组长来组织、落实和跟进,没有班组长有效的基层管理,企业以及精益生产的所有方针、制度和流程都形同虚设,班组长要学习、掌握精益生产的理念和方法,充分调动员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主动性与能动性,充分调动员工参与性和创造性,引导员工进行改善活动。利用的团队改善提案数量、达成产线节拍等精益生产团队绩效管理方法,分享团队目标和组织意愿,通过团队全员参与的良好沟通和积极努力达成团队的目标,能够有效培养员工的团队意识,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凝聚力。建立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让“雷锋”吃亏的企业价值导向。鼓励生产型员工主动地去提升自己的技能、工作方法等,及时对员工改善行为给予合理的奖励与回报,引导和激励员工参与持续改善。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努力倡导在企业长远发展之中实现员工的个人价值的人才成长价值理念。
(三)构建符合员工利益的企业文化,让员工与企业在管理变革中更加和谐
企业的价值观念、企业的精神、经营之道、经营境界和广大员工认同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统一,这是企业享有的、特有的、无形的、能动的精神财富,时时刻刻对企业的经济活动产生影响。建设好企业文化,对内,可以形成企业的凝聚力;对外,可以形成市场的竞争力。这就需要在我们的使命与愿景中重新审视员工的意义,而不仅仅是股东的利益,要有与员工共创事业,共谋富裕,使企业成为员工的幸福家园,才能使员工建立与企业风雨同舟、休戚与共的意识,理解、支持、主动地参与改革的意识,当企业改革和发展的主人。
六、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企业来讲,生产型员工是企业的价值创造主体。企业应针对生产型工作和生产型员工的特点,实行有针对性的差异化管理,积极挖掘、激发员工的智慧,这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关键。企业要从物质与精神两方面激励员工参于精益的改善项目,只有员工认识到精益生产管理对自身发展、企业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力,才会深入到践行精益生产管理的活动中,从而推动企业业绩的增长,促进企业精益生产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