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2016-05-14周日升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6年9期
关键词:评价方法内部控制有效性

周日升

摘 要:内部有效控制是保证企业正常运行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在企业的管理工作中应该重点关注如何提高企业内部的控制,尤其是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文章针对企业内部控制,主要探讨了影响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因素,并在文章中提出了两点评价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方法。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方法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自中国加入WTO以后,中国经济迅猛的发展,以及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进一步加快。目前,在我国有很多的企业已经开始将投资的目光放在海外的国际市场。然而,针对于中国目前的国情,我国仍然是处于发展中国家。相对于其他发达国家而言,我国的资本市场发展还是很落后的,尤其是在内部控制方面。内部控制发展的严重滞后,制约着我国企业的发展。面对这一现象,我国的很多研究学者以及企业家也已经意识到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尤其是,如果一个企业没有一个良好的、健全的以及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那么,这势必会严重阻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通过仔细研究和分析发现,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可以提高现代企业的资源利用率,企业内部的有效控制可以激励企业,亦可以制约企业的管理,企业内部有效性可以有效的促进企业的正常运转。因此,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企业本身无论规模大小,都需要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通过适当的方式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1 制约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几点因素

1.1 企业内部控制中的风险评估

企业在正常的运行过程中,势必会遇到各种风险,这些风险,有的来自外部,有的来自内部。在面对这些风险的过程中,有很多的企业都没有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进而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中败下来。而企业内部控制的主要目的就是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通过不断的改革等措施,不断完善控制的过程,以及各种权限的审核过程。也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避免企业在遇到风险时,失去方寸,进而降低企业在面临风险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损失。除此之外,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发挥可以提高对企业管理人员的监督力度,保证企业资金管理的安全。

1.2 企业内部信息沟通与相互监督

高效的企业内部之间相互沟通是实现内部控制的关键因素之一。所谓企业内部之间的沟通主要指的是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以及企业内部领导与员工之间的信息沟通。一个企业如果缺乏必要的信息沟通,那么,对于整个企业而言,将会有着严重的危害。例如,缺乏必要的沟通将会导致信息理解的偏差,增加企业内部控制的成本等。除此之外,有效的、合理的内部之间的相互监督也是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关键手段之一。尤其是针对企业内部控制质量的有效评价而言,如果可以有效的利用企业内部的相互监督,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企业内部控制的成本,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效率。

1.3 企业内部环境

企业内部的环境同样对企业内部控制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所谓企业内部环境是指,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可以影响或是制约企业内部控制建立或是执行的各种因素的总和。然而,区别于外部环境,内部环境是企业本身可以进行控制和选择的。通常来讲,企业内部控制环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企业员工的价值观;企业员工对自身工作岗位的胜任能力;企业员工的诚信等。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程度直接影响着企业整体员工的内部控制意识。而且,企业管理层的领导对于企业内部控制的执行以及主观能动性也会影响企业董事会或是管理层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推动。内部控制的最根本目的就是控制风险的出现,或是在遇到风险时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制定相应的战略措施。

1.4 企业内部控制缺乏执行力

企业内部各种有效的内部控制措施或实施方案等,对于企业内部控制的执行都是必须的。虽然,在目前国内的很多企业中,可以有效的评估出现的各种风险,但是在一些方面仍然存在着不足。例如,很多的企业在执行的过程中,其执行力度严重滞后。很多企业缺乏必要的执行监管部门。只有很少的企业在董事会的下面设置了执行委员会。并可以针对企业内部的各个部门进行有效的监控和管理,针对出现的问题,可以及时制定解决方案。

2 评价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方法

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是很多部门进行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而且,为了保证企业的正常发展,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也是必须的。可以说两者是相辅相成的。通常,不同性质的企业在内部控制系统的运行过程中会存在一定的差异。虽然,目前,很多企业在内部控制上在不断的完善,而且,有些企业也做出了很好的样板。但是,仔细研究,内部控制可以从很多方面进行考虑。目前,就我国的经济发展以及不同的企业而言,主要存在着两种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价方式。

首先,风险基础评价方式。该种评价方式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相关目标已经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二是,识别和确定企业充分应对这些风险的内部控制是否存在;三是,进一步确认企业内部控制运行的有效性,以及评价当前使用的内部控制是否有效;最后,评价内部控制是否存在缺陷,进一步确定内部控制是否有效。

其次,详细评价方式。该种评价方式主要特征是可以从企业内部控制得到相应目标实现的评价。但是,如果想要进行详细评价,首先应该根据企业目前的内部设计详细的制作标准,并可以有效的运行。找出控制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不足,并可以有效的判断这种存在的不足是否为实质性的,进而,进一步的判定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详细评价方式在某种程度上说,可以有效的实施内部控制。但是,值得注意的关键问题是如何根据企业内部控制的框架或是相应的规章、标准等来确定内部控制设计的有效性。

详细评价方式的基本观点是,将企业内部控制的框架或是标准作为评价的依据,随后依据企业内部控制框架的组成要素是否存在,来初步判断企业内部控制的设计是否是有效的;然后在进一步的测试和确定企业内部控制运行的有效性;最后,依据整个的设计和运行效果来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价。评价的主要内容是,内部控制目标实现是否存在风险,以及判定存在风险是否是实质性的,最后确定企业内部的控制是否可行和有效。通常将这种方式用于企业内部控制的建立和维持,该方式并不适用于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年度评价。

参考文献

[1]潘良君.增强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

[2]何建国,张欣,周曙光.上市公司内部信息披露质量及影响因素——基于公司治理视角的经验证据[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3).

[3]张颖,郑洪涛.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与分析[J].审计研究,2010(1).

[4]刘海蓉.浅析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与应用[J].中国外资,2011(12).

[5]罗新华,隋敏.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对内部控制影响的实证研究[J].东岳论丛,2008(4).

猜你喜欢

评价方法内部控制有效性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我国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及建议
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制造企业销售与收款业务的内部控制分析
评价机制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应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