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建设的德育导向
2016-05-14王少杰
王少杰
摘 要:校园文化建设是德育教育的一个有效途径,在高中校园文化建设中起到加强德育导向,创建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为高中德育教育服务,为社会培养优秀人才的作用
关键词:高中 校园文化 德育
高中校园文化作为一种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它以创设氛围、陶冶学生情操,促使学生的道德品质、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发展为宗旨。发挥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对于加强和改进学生德育教育工作、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中应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校德育综合水平,为创建和谐校园做出应有的贡献。[1]
高中校园文化建设主要包括校园文化氛围建设、校园文化活动建设和校园人文环境建设。校园文化建设要依重德育,以德育为导向,才能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建设的功能,为高校培养合格的人才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校园文化是德育教育的有效载体
德育教育是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活动,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针对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而设的教育活动。在教育者施教传道和受教育者接受教育与修养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将一定社会或阶级的思想政治准则和法纪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思想、政治、法纪、道德品质的活动。这种活动在过去的时间里主要的方法是讲授,然而讲授的方法对于德育来说又是十分苍
白的。[2]
校园文化是一种群众性文化,它对于所作用的主观受体——校园中的人来说,具有外在的形象性与内在的影响力相结合的特点。校园文化建设与德育相结合,能够使校园中的人因被校园文化的吸引而接受社会的道德规范,通过校园文化感受到德育的潜在影响,无形中受到德育的熏陶,从而提高自身素质、规范个人品德养成。因此说,校园文化是德育的有效载体,蕴含了德育的校园文化建设才更有吸引力。如在教学楼楼道的墙壁上制作了古代以“仁”、“义”、“礼”、“智”、“信”、“孝”为主题的德育小故事,让学生每天接受文化的熏陶。在学校的校园里建立了“父母十恩”为主题的雕塑,制作了“父母十恩”的文化小册子,要求学生背诵;每周开“弟子规”的课程,通过这些方法让学生在传统的的文化氛围里每天接受教育,耳濡目染达到潜移默化的程度。事实证明,这种主题鲜明的校园文化环境和活动,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以传统中国文化的感染力唤起学生对美的追求,陶冶了情操,使他们的行为更文明,激发上进心和求知欲。所谓“近墨者黑,近朱者赤”说的就是感染力作用,长此以往,我们就可以确立起全校师生为之奋斗的共同文化远景,营造科学与人文相结合的校园文化氛围。
二、校园文化活动要以德育为指导
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包括学术活动、科技活动、文艺活动、社团活动以及各种课外活动等,它们构成了校园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内容。校园文化活动应寓思想品德教育于生动活泼、形象具体的活动之中,并以德育为指导。[3]
我校在每周放假时安排了育德家庭作业,让学生通过帮助父母做一些家务劳动,达到锻炼自已,提升思想境界的目的。
校园文化活动要充分利用重大节日和纪念日,开展主题鲜明的教育活动,节日本身就是德育要素,稍作策划便可以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主旋律等思想道德教育内容贯穿于活动全过程,同样也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高中学校德育要想取得实效,就必须同高中生的实际生活经历结合起来,而这种结合只能在校园这一“硬环境”中来进行。
良好的校园环境是学校开展德育的最佳场所,对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传统教育、培育高中生的理想信念、塑造高中生的政治人格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提升个人的思想道德境界,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创建和谐校园文化,为德育服务
校园文化使德育具有了潜在性、渗透性和感染性的特点。和谐的校园文化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全面的发展,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创建和谐的校园文化是高中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和谐的育人环境是社会主义人才培养的要求。在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各个方面都应体现以人为本,符合人性化的要求。在以德治国的当今社会,德育当然成为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和谐校园文化建设首当其冲地要为德育服务。在创建高品位的高中校园文化时,我们更应以德育为先,让莘莘学子在良好的育人氛围中净化思想,完善自我。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代表一种风气,体现一种和谐,孕育着一种教育力量。一位哲人曾说:“对学生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他周围的环境。”校园环境表现出一所学校精神的价值取向,是具有强大引导功能的教育资源。校园精神是学校发展的灵魂,它对学生的人生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而这种影响往往是任何课程所无法取代的。因此, 把德育思想、理念变成一种虚实转化的形式融入高中生的学习、生活之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提升学校文化品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学校的宏观发展具有不可言喻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廊坊八中育德作业安排表
[2]欧建忠. 关于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N] .教育导报,2007-01-27
[3]梁靖云主编.中小学生教育科研的主要方式.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