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向课堂更深处漫溯

2016-05-14高海云

课外语文·下 2016年9期
关键词:牡丹调控深度

高海云

【摘要】何谓深度语文?就王开东老师而言,“深度表现在课程理解之深,文本剖析之透,课堂把握之精到”。教师对语文课程资源开发的深度,决定了学生思维的深度,从而决定了课堂深度。怎样让课堂有深度,让学生的思维活跃度和心智深处在整堂课中都精神愉悦呢?

【关键词】课堂;语文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一、引导点拨得智

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尤其是阅读小说,更要坚守教师的机智引领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把教师的角色定位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促”和“导”是教师献给学生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决定了课堂生成难免存在一定的偏颇、缺陷乃至失误,这时就需要教师适度发挥主导作用,给予学生有效的价值引导和点拨。

记得那是一节公开课,而且是借班上课,所教内容是九上第五单元小说《范进中举》。在最后一个环节分析小说主题时。问了学生这样一个问题:“你认为是谁使范进受人奚落,又是谁使范进平步青云,倍受尊敬?”这个问题抛出后,使得原本就很安静的教室,显得更加寂静了,很显然大家都在积极思考。不一会儿,一位学生站起来说:“我认为是科举制度,封建科举制度毒害了范进,他像有神附身一样,整个身份地位发生了焕然一新的变化。”另一学生说:“老师我同意刚才这位同学的发言,不过我还有一点补充的那就是科举制度不仅让范进这样,就连他身边的那些目不识丁的老百姓也深受其害。”两位学生的回答让我暗自庆幸:不愧为实验班的学生,答案如此完美。我自以为可以顺理成章地总结小说的主题了,没想到就在我们大家为刚才两位同学发言拍手称好之时,又有一位学生举手回答说:“我认为是范进自己,他从二十岁开始考到五十四岁,整整考了三十五年,在这三十五年的时间里,他经历了许多场考试,考试失败了,他并没有放弃,考不上再考,他就是凭着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支撑到今天……”他的回答是我没想到的,但我知道问题来了。于是我又抛出了以下几个问题:范进屡次失败再考的动力来自什么?除了有坚持不懈的精神外还有什么在吸引着他?在“那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社会里,他屡次考试的目的是什么?在我的一步一步引导下学生终于“迷途知返”。

此时教师机智引导,适时点化,层层追问的方式,不但不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反而会让课堂向更深处漫溯。

二、设疑启智需深

深刻的问题能启迪学生思维,教师在课堂上所提问题类型的多样化和问题难易程度的梯度化,决定着学生的思维层次和教师的教学水平。如果教师经常提出“是什么”之类的问题,学生的思维活动将以再现为主,这是记忆水平的提问;如果教师经常提出“依据是什么”“怎样理解”“怎样应用”之类的问题,学生的思维活动将以顿悟、理解为主,这是说明性理解水平的提问。语文的课堂一定是理解顿悟和研究的课堂。如季羡林的《成功》这篇课文,是苏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一篇很典范的议论文,文章开头从《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成功”的解释说起谈到成功之道,用公式提出自己的见解:(成功=天资+勤奋+机遇),然后逐层剖析“天资”“勤奋”“机遇”这三个条件,最后总结告诉大家一个道理:勤奋是成功的必由之路。他的《成功》语言平易,观点明确,层次清晰,学生是易懂的。

三、调控课堂要活

教师就是放牧人,是站在学生群体后面的指导,而不是牵着他们的鼻子前行。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时而会发现更加丰美的“水草”。教师在面对有别于预设的生成时,该怎么办?是蜻蜓点水一带而过,还是因势利导,灵活调控课堂,让无效的生成变为以外的精彩呢?

我上《爱莲说》讲到“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这句时,我特别强调这里的“甚”是“非常、十分、很”的意思,让学生养成积累文言词语的好习惯。这时班上有一学生举手说课外辅导书上 “甚爱” 的“甚”是“盛开”的“盛”。这个班是学校的千里马班,学生学习非常自觉认真爱提问题,这个问题被提出后,全班40双眼睛齐刷刷地看着我,我的大脑飞速运转快速回忆,虽然知道教材在改革,可开学初教材发下来时我们就核对过了,主要是七年级变化比较大,有九篇文章作了变动。八年级一篇都未变啊,怎么这里有改动,真没想到。

怎么办?学生们还是疑惑地看着我,我不想让学生失望,课堂虽是学生的,但出现突发情况,教师要灵活调控好课堂。于是我又像抛绣球一样把这个问题抛给了学生,你们觉得哪个好?教室里先是一片沉寂,而后在我的点拨下,学生立刻七嘴八舌话开来,有的说用现在这个“甚”好,这样不仅翻译起来顺畅,而且还形象地写出了世人爱牡丹的程度,有的说既然课外书用“盛”,说明以前教材就用这个字,说不定是新书有错呢。我即刻表扬了这一看法,不唯教材论,不迷信书本,真的是尽信书不如无书。还有的说,从文意角度来看,前文说“陶渊明独爱菊”,接着说“世人盛爱牡丹”,“独”与“盛”构成呼应关系。学生分析得都有道理,究竟用哪个字好呢?我随即又给学生展示出一组诗句“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白居易)“唯有牡丹真国色,开花时节动京城。”(刘禹锡)“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白居易)“三条九陌花时节,万马千车看牡丹。”(徐凝),通过对诗句的理解,学生们一致认为还是老版本“盛”好,因为这里的“盛”不仅可以翻译为“盛行”,还表现了世人纷纷追求奢华的社会风气,更表达了作者对牡丹之爱的讽刺之意。

由于我及时调控课堂,使原本僵死的课堂变得有味道,有内涵,有活力,才让课堂走向纵深,邂逅不曾预约的精彩。

教师既要有课前预设,更要有课上动态生成,在“生成”中,展现师生智慧互动的火花。课堂要有深度,教师必须调控好。

课堂不仅是学习,课堂也是一种生活。教师必须努力做到“几番心血一堂课”,有深度的课堂一定是有内涵、有味道、有活力、讲实效的课堂。有深度的课堂一定是让学生觉得走着走着花就开了,走着走着春天就来了。

(编辑:李艳松)

猜你喜欢

牡丹调控深度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三不够”牡丹节
如何调控困意
经济稳中有进 调控托而不举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牡丹的整形修剪
“牡丹”情
顺势而导 灵活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