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网络小说这把双刃剑
2016-05-14林芳
【摘要】网络小说故事情节波澜起伏,内容轻松愉快,语言具有视觉冲击力和趣味性,消减了学习生活的沉重感,迎合了青春期学生的心理特点。笔者在教学中发现,越来越多的中学生迷恋网络小说,导致其学习成绩下降,作文语言不规范等。面对此现象,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应以积极的心态,加强对网络小说的研究,利用网络资源一方面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文学素养,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认清网络小说的利与弊,存利去弊。
【关键词】网络小说;中学语文;利与弊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一、阅读网络小说行为在语文教学中的表现
中学生阅读网络小说的行为在语文课堂上的表现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表现之一:因为长时间在学校上课的缘故,对于日日更新的网络文字,他们没有条件时时追踪,所以常常是从书店租借或购买纸质网络小说。为了能有更多的课余时间看书,作业要么草草做完,要么抄袭别人的,甚至压根不做。与此同时,读书时间也延伸到了课堂上,老师在上面讲,他在下面偷偷地看。实在看不成了,就在心里想。课堂上常常能见到那些痴迷网络小说的同学发呆、跑神、莫名微笑……
表现之二:网络语言轻松活泼、幽默风趣、戏谑调侃,深受学生欢迎。部分学生甚至将网络小说的语言运用到作文日记中,如“私の心情”“亲,你做得实在不地道”“叔叔,我们不约”等。纵观全文,由于受网络语言影响,语言表达不严密、话题松散、重复、多口头禅、多错别字。
表现之三:网络小说语言直白、肤浅,追求故事情节的曲折和内容的淫靡猎艳,受此影响,中学生们习惯浅阅读,走马观花似的浏览所看内容。而对于含蓄、凝重、典雅的经典名著,他们觉得枯燥乏味、深奥难懂,无法静下心来进行深层阅读,因此,常常拒绝阅读经典。对老师倡导阅读名著的行为嗤之以鼻、阳奉阴违。拒绝经典,迎合低俗的网络文学,语文素养会不进反退。
二、网络小说对中学语文的利与弊
“存在即合理”,网络小说的存在的确有其合理性,对学生的语文学习也不是完全没有益处。
网络小说能够激发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热情。目前的网络小说创作者中出现越来越多的中学生身影,他们用稚嫩的笔触书写他们生活或对世界的认识与想象。在创作的过程中,如何组织语言,如何设计情节,如何塑造人物形象,都需要他们去斟酌,而要架构这些元素,作为基础层面的语言文字必然是认真研究的对象,这种主动探索的热情和方式所达到的效果远大于老师的谆谆教导。
但网络小说对中学生身心、学习的负面影响也应引起重视。
(一)内容层面的危害表现
1.在阅读网络小说的原因里,大部分学生选择了打发无聊情绪或时光,花大把的时间沉迷于虚幻的网络,不愿意面对繁重的学习现实。对学习一味地敷衍或逃避。这点在语文教学中看得尤为清楚:客观题错得一塌糊涂,而对于需要感悟的主观题或作文题,则是草草了事,根本没有思索的痕迹。
2.网络小说的创作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小说创作,作者在写作的过程中往往缺少一种责任感和道德意识。青少年社会经验缺乏,还未形成成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容易被外界环境所影响。这点在痴迷阅读“言情”网络小说的青少年身上表现得很突出。
(二)语言层面的影响主要在于
虽然网络小说发展很快,有很大的阅读群体,但网络语言毕竟是非正式的语言,正处于不稳定的发展期,新生词语层出不穷,难免会产生大量超出汉语规范的词语。而青少年学生正处于打基础的阶段,需规范语言习惯。这样杂糅了各类符号、字母等极具后现代特征的语言,解构了现代语言的规范体系,有可能会对青少年正确地使用文字的表达方式产生极具破坏力的影响。
三、利用好网络小说这把双刃剑
索绪尔提出:“语言是一种约定俗成的东西,是一种社会制度,同时又是一种表达观念的符号系统”。网络语言轻松活泼、幽默风趣、戏谑调侃,确实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在网络上和特定的受众交流使用无可厚非,但是任由网络语言出现在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则会影响到对传统文化和规范的传承。
作为语文教师,一方面要与时俱进,了解网络文学。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不知道流涟紫、唐七公子等著名网络作者,如何和学生就这个问题交流沟通,更不要提顺势引导了。
也只有熟悉了网络用语习惯,才可以将它与规范的现代汉语的进行比较,以鲜活的网络实例来引导学生掌握和运用相对规范的网络语言,尽力避免让网络语言影响到学生对传统现代汉语的学习与掌握。
另一方面,在教学中尽可能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用“艺术”引领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引导他们多读经典,接受经典,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规范语言文字的热情。
在这个引导、教导的过程中,可利用网络素材来增进课堂的新鲜感,让学生在新奇、兴奋、愉悦中接受教育;可引用最新的网络小说作为示范材料,举例给学生听;可利用网络用语来制造课堂新的兴奋点,给学生不断的刺激,能使他们的兴趣与精神处于积极的兴奋状态。满足了学生的新奇感,调动学生的注意力,教育教学上就很容易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网络小说作为一个规模越来越庞大的个体,并且还是处于正在规范中的个体,正视、重视它的同时,关键是要做好引导、利用的工作,发挥它的益处,去除它的弊端。
参考文献
[1]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10).
[2]孙彩惠.论网络语言对现代汉语发展的影响[J].鲁东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2).
[3]于永革.试论网络语言对规范汉语的冲击[J].现代语文,2007(2).
[4]黎昌友.网络语言与现代汉语规范化[J].山东文学,2008(11).
作者简介:林芳,女,1981年生,河南信阳人,硕士,中学一级,初中语文教学。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