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桥”课程培育奔腾小马

2016-05-14常恩元姚天义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6年9期
关键词:校本特色学校

常恩元 姚天义

学校依托地域文化,提出“马&桥”教育。通过“马&桥”教育的实施,力争使每一个学校人具有马的精神、桥的品质:志存高远、世界眼光、自主发展、勇于实践、吃苦耐劳、团结合作、宽容待人、真诚无私、身心和谐。

课程是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主要载体,将“马&桥”教育与课程建设相结合是学校培养“自主发展的马桥人”的必然要求。学校坚持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化实施,开发具有马驹桥地域特色的校本课程,形成独特的课程体系,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品行自修、学习自主、身心自健,让学生拥有自主发展的精神,具备自主发展的能力,表现自主发展的行为。

“马&桥”教育特色课程包括两大系列:一是历史类课程,“这里是马驹桥”包括马驹桥的由来、马驹桥镇行政区域概况、马驹桥名人、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水利交通、文教事业、农业、经济等,帮助学生了解马驹桥的历史文化,引导学生知马桥、爱马桥;二是精神类课程,包括“好习惯”“好品质”“好人生”“做最好的自己”,唤醒学生主动发展的意识,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行为品质,促进学生的健康和谐发展。

在“马&桥”教育特色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将教育教学活动统一到育人目标上来,整合全校优势教育资源,推进特色课程建设。

例如,学校将“这里是马驹桥”的内容按学科特点分配到各学段、各备课组,融入到日常教学之中。如“马驹桥的由来、马驹桥名人、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由历史教师落实;“水利交通、文教事业、农业、经济”由地理教师落实;教师人手一本“这里是马驹桥”校本教材,凡是教材中涉及到的内容,所有任课教师结合学科特点加以渗透。“好习惯”“好品质”“好人生”“做最好的自己”校本课程按学段实施,初一为“好习惯”、初二为“好品质”、初三为“好人生”,思品教师、班主任依据课程内容分别通过思品课与主题活动课进行渗透和落实,将“做最好的自己”校本课程的内容进行分解,由思品教师、班主任分学段实施。

在“马&桥”教育特色课程推进中,学校强化实践育人,打破学校的时空界限,充分发挥社会实践的育人作用。举办探寻马驹桥的历史由来、历史古迹、历史名人、地域植被、民间文艺、乡土风情、民间体育、民宅的变迁等系列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了解社会、融入社会,知家乡、爱家乡;组织学生瞻仰烈士陵园,使学生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与理解;组织学生走进清真寺,让学生了解民族文化,接受民族团结教育;在皮影艺术博物馆,让学生感受皮影艺术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从事创作的热情;在马村古槐,让学生感受历史的沧桑与变迁……在活动的参与中,学生有认知、有体验、有感悟、有收获,而贯穿其中的马驹桥人的精神与品质,成为激励他们学习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

我们坚持以学校课程资源为基点,以学生发展为目的,以开发与实施过程为主线,既关注特色课程开发的程序和内容,又关注师生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行为、体验、感悟,从课程设置、课程方案、教师课程教学、学生学习情况等方面对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进行全方位的评价。

“马&桥”教育特色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实现了地域文化与学校特色建设的有机整合,符合学校实际,促进了学校师生的自主发展。

“马&桥”教育特色课程的实施使学校初步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优化了学校的课程结构,使特色课程建设成为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推动力,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搭建了新平台,增强了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增强了课程对学生发展的适应性,突出特色课程的教育功能;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新载体,在特色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研究、实践中,教师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实施者、建设者和研究者,全体教师对课程改革的精神实质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教师队伍课程建设总体水平不断提高。

编辑 于萍

猜你喜欢

校本特色学校
特色种植促增收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中医的特色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完美的特色党建
学校推介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