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高中语文古诗词情趣化教学
2016-05-14刘伟虹
【摘要】古诗词内涵丰富,意蕴悠长,在璀璨夺目的历史长河中散发着浓厚的历史人文气息和审美情趣。然而,长期受应试教育和教学模式的影响,高中古诗词教学重知识传授轻人文价值培养的状况导致学生厌恶学习古诗词,学习成效低,学习异化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自身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由此,情趣化教学应势而生,重拾古诗词妙趣横恒生的高妙艺术,激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古诗词中延绵不断的高雅情趣开启学生丰富的情感之旅,从而提高学习成效。
【关键词】高中语文;古诗词;情趣化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欢愉之辞难工,穷苦之言易巧”被誉为文学创作的铁律,古诗词是集知识和艺术于一体的语言载体,语言精练,意蕴深远,是创作者情感境界的化身,承载着中国千百年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散发着迷人的芬芳,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在素质教育与新课改理念推行的时代背景下,高中语文的教学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让学生发现学习古诗词中的乐趣便是最佳的教学途径。这就需要教师通过情趣化的教学方法将古诗词中情感性和理趣性的知识挖掘出来,调动学生主动探索求知的欲望,引领学生走进古诗词的美好意境中,让学生的思维去理解古诗词丰富的内涵,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认识学习古诗词的人文价值,从而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故此,本文对情趣化教学在古诗词教学中的具体运用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以便为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一、情趣化教学的内涵
情趣化教学是指教师采用情趣化、娱乐化的教学策略实施古诗词教学,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整到最大化,激起学生学习古诗词的乐趣,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别具一格的古诗词学习氛围,体会学习古诗词的妙趣横生,而不再是枯燥的、遥远的、模糊的感觉,最终实现古诗词教学与情趣的和谐统一。情趣化教学不仅能营造良好的学习心理氛围,还能激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以古观今,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接受古诗词文化知识学习的方法,从而提高古诗词知识的感染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情趣化教学在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一)温情引导,品味意蕴
原本生机盎然的古诗词,为何落到:“出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的窘境?其原因是应试教育和成绩为指挥棒的理念让古诗词的教学丢了情趣,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不到一丝的乐趣。这给我们的启示是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提升教师讲授的情趣化,通过趣味故事、引经据典、幽默诙谐的语言等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一个情趣化的教学氛围,燃起学生对古诗词的趣味性,发现学习古诗词的乐趣,从而开启学生自主学习古诗词的大门。例如,教师在讲授《古诗十九首》中的“涉江采芙蓉”时,教师并没有一开始就对这首诗进行讲解,而是通过多媒体展示一幅画有古代美女的风景画来引起学生视觉上的注意。通过语言调动学生的情趣:“当一位绝色美女出现在你们的面前时,你们能想到用什么样的诗句来描绘这幅画的意境?”,学生们纷纷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积极作答。有的学生回答:“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有的学生回答:“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瞬间每位学生都成了诗人,语言犀利,用词准确,为教师接下来的讲课奠定了情感基调,吸引学生探寻“涉江采芙蓉”这首诗中描绘的别有洞天的情感世界。
(二)用心欣赏,知、情双收
古有云: “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强调的就是古诗词的教学要与情趣性的结合,要善于发掘诗词中的情感和理趣性,能够缓解学生学习古诗词的枯燥和乏味感。古诗词的欣赏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理解能力的重要课型,通常教师选择课外的古诗词作为学生鉴赏的素材,不仅是对学生已有知识灵活运用的考察,也是提高学生文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例如,教师组织学生鉴赏民歌《西洲曲》,其中经典的诗句:“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是学生需要重点掌握的。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了诗歌的全文,让学生在语音和画面的欣赏中体会其中的意境,引发学生进行思考,表达自己的观点。有的学生从情感的角度阐述了自己的感受:“此诗表达了昔日与心中所爱一起游玩的美好回忆,并体现出深深的相思之情”;有的学生从艺术的角度上阐述自己的看法,认为:“这首诗善于在动态中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写法上采用了叠字和顶真的手法”;还有的学生看出这首词还采用了双关隐语。无论学生从哪一个角度对诗文进行阐述都体现了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兴趣,并从中收益,体会学习古诗的乐趣,提升自己的审美情趣。
(三)真情美读,营造氛围
诵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方式,然而目前的很多高中生都把它给丢了,用默默地看代替了有声的朗读,把平面的有温度的文字变成了冷冰冰的语言,这样如何去体会文字行间散发出的浓烈情感?因此,教学中我们要用声音去唤醒文字间的情感,要用心去触摸具有生命热度的文字,让古诗词的意境与学生自身的情感融为一体,古诗词的意蕴与学生已有的情感产生碰撞,最终内化为学生自身的情感,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审美能力。例如,学生在学习《归田园居》这首诗歌时,教师通过演示朗读、配乐朗读的方式让学生体会诗歌中的意境美,音乐美和语言美。首先教师借助多媒体播放“归田园居”的示范性朗读,让学生在画面的欣赏中体会诗中的美妙意境,表达了诗人愉快、恬淡的心情,以及对田园生活的满足,沁人心扉,与学生的思想和情感融为一体。紧接着,学生在教师播放古筝音乐情景下,让学生跟着音乐的节奏进行朗读,一字一句细细品味诗词的精妙之处,营造情景交融的学习氛围,激情导趣,诱发学生的内在情感。最后通过画面的演示,使得学生顺其自然的吟诵全诗的内容,让有温度的文字焕发出生命的异彩。
(四)热情鼓舞,自主创新
罗丹曾言:“生活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精妙的诗词,正如一幅绚丽多彩的风景画,横看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诗人用如花的妙笔在点缀诗词的同时,也留下了许多值得耐人寻味的“空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的则发现其中的言外之意、韵外之旨,有的却走马观花无动于衷。其原因在于是否有鉴赏能力,在有限的文字中发现新意。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晓情动理,还要授渔导行。通过角色扮演、多元化阅读、合理归类、拓宽题材等创新教学形式和内容,增添诗词教学中的“情趣”。例如,教师在教授诗歌《短歌行》中,首先教师通过一个小故事来讲述有关诗歌创作的背景,通过对曹操人物形象的分析以及生平介绍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东汉末年,正逢乱世,群雄并起,纷争不断,为了统一天下,各路英雄各显神通。赤壁之战,曹操带领将士陈兵江上,恰逢月光皎洁,故把酒狂欢,纵论天下……”,从而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之后教师为了让学生体会诗人求贤若渴的情感,运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进行诵读,此时的学生即是当日的曹操,以诗人的意境来吟诵诗歌,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体悟。
三、结语
朱光潜说;“文学的修养是趣味修养的外在表现形式。”“真正的文学教育并不在于你读了多少本书,知道多少历史文学理论和史实,而是在于是否培养出具有纯正的文学趣味。”由此可知,在倡导以人为本、尊重个性差异、鼓励创新的时代背景下,情趣化教学已经成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一种学习方式,成为古诗词教学中的有益补充[6]。故此,本文从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两种角度对古诗词情趣化教学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为古诗词教学增“情”添“趣”。从艺术的审美高度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这不仅要求教师具有丰厚的文学知识,还要涉猎广泛,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丰富教学素材,通过鉴赏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和领悟能力,让充满温度的文字焕发出生命的色彩,感染学生,内化为学生的情感,从而促进学生自身全方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季元春.论中学古诗文情趣化教学[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9.
[2]朱姗.缘情牵念 触摸动机———浅谈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 [J].语文天地,2013(10).
[3]李雪.中学现代诗歌情趣化教学探析[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4.
[4]莎莉.中学语文情趣化教学[D].扬州:扬州大学,2009.
[5]李子孝.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J].甘肃教育,2014(5).
[6]杨全红.语文教学情趣化探究[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6(4).
作者简介:刘伟虹,女,1983年生,福建龙海人,本科学历,汉语言文学专业,任教于福建省龙海第二中学,二级教师。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