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塑:需要被重拾的中国雕塑

2016-05-14石淑芳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6年9期
关键词:面塑动手文化遗产

石淑芳

面塑俗称“捏面人”,是我国独有的优秀民间艺术,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称为“立体的画、无声的戏”。近年来,面塑受到了国家以及各地政府部门的高度关注,被定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无形文化遗产,代表着人类文化遗产的精神高度,我们应该加以保护,使其充分发挥应有的价值与作用,促进和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

学校积极响应让非遗走进校园的政策,通过工作实践摸索出了抢救性保护、生产性保护和整体性保护等保护方式,使其得到传承和延续。学校在主教学楼设立了专门的非遗教室和专业教学设备供学生学习、展示;同时,聘请面塑方面的专家有针对性地、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学校教师也参与其中,一起讨论,总结教学中遇到的难点,一一突破,力求让每一个学生的课程体验都达到最大效果。

学校面塑的课程设置基本以作品展示为主,即把学生的作品摆放出来,让学生看到自己展示的作品和上一次的作品,学生在比较自己两次作品不同的同时,也能从其他同学的作品中吸收精华,融入自己的创作中。由浅到深的课程设置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提高,在众多作品的展示下,学会观察别人的优点和自己的不足。我们鼓励学生多动手、多动脑,仔细观察、大胆创新,把学到的知识进行总结归纳,与自己的生活相结合,动手创造身边的美好。

一个学期的课程设置主要是希望学生在短期内了解作品设计方面的新理念,增强作品造型和创意设计的表现能力,树立学生创意设计的自信心。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艺术造型的基础知识;面塑材料知识、主要原料的配置;面塑工具的使用知识;面塑艺术造型的技巧和方法,让学生从中学习和体验揉、压、挤、扎、粘等面塑的基本技法。

小学的授课方式为集体授课。教师示范制作,学生边做边学、边学边做,动手与动脑相结合,设计与制作相结合。在教师示范、学生制作的过程中,学习立体造型和色彩搭配两个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学习动手能力。

一团团面粉在学生手中变换着、创作着。学生通过学习、讨论、尝试、评价等过程,将心中美好的事物以立体的形式表现出来,不仅仅制作出了大量表现其个性特长的作品,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实践,将学到的知识自由广泛地运用,将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进行了个性化发挥。

学生通过面塑,将天真浪漫、粗犷豪放的造型带入自由创作中,用面粉这种媒介记录对生活经验的感受,获得情感的发泄,自由创作的快感,使其真正成为开启智慧大门的钥匙,这便是我们对学生进行面塑创作的意义所在。每周一次的面塑课程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课堂上,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每节课的小组活动培养了学生合作互助的能力。在手与思维的协调配合中,每个人的作品都越来越出色。从学生的不断摸索提高中,我们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在未来的发扬与普及。

学校是非遗文化传承的一片沃土,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会努力让非遗活动常态化、系列化,让每一个学生从中体验到悠悠中华留给我们的灿烂文明并身体力行地传承和保护。

猜你喜欢

面塑动手文化遗产
我也来动手
与文化遗产相遇
承地方面塑特色 探创意实践之路——以《面塑鱼趣》一课为例
胶东面塑——花饽饽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动手吧,把水“洗”干净!
动手画一画
宜宾面塑的保护、传承与创新探讨
动手演示找错因
《文化遗产》2016总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