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言意兼得”的四个着力点
2016-05-14缪云
缪云
当前,不少小学语文教师常常困惑,不知道用教材教什么,怎么教,课堂上如何做到在理解教材内容的同时,兼顾语言文字的训练。其实,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作为一线语文教师,应该立足文本,引导学生扎扎实实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通过语言实践打造“言意兼得”的语文课堂。那么,如何让学生既“得意”又“得言”呢?在教学中,笔者尝试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品——个性品悟,感受语言
教师对教材应具有敏锐的信息检索、辨析和处理的能力,要善于从教材中捕捉到体现文章情感的重点词语,引导学生在比较、品悟、揣摩、想象中,反复涵泳,从而体会词语表情达意的特殊效果。如《荷花》中有这样一句话“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在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抓住“冒”,尝试更换“长、钻、露、伸……”进行比较。通过对比阅读,学生发现“长”“伸”很平常,“钻”“露”有点偷偷的、小心的意思,而“冒”则显示出一种蓬勃的、旺盛的生命力。学生深刻感受到一个“冒”字淋漓尽致地写出了荷花蓬勃向上的精神。不论荷叶怎样多、怎样挤,都挡不住它向上生长的生命力。在反复品评感悟中,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荷花顽强的生命力和奋发向上的精神,这些词语也深深地嵌入了学生的心中,成为富有活力的生命元素。
二、补——锦上添花,习得语言
中国画最擅长使用留白,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使画面表达意境深远,从而提高审美效果。语文教材中,许多优秀佳作也体现了这个特性。教师要潜心领会教材,找准空白点,引导学生想象补白,为文本锦上添花。
1. 文字留白处。如《菩萨兵》一文中写到了朱德为躲在山里的藏胞所急,担心藏胞怎么受得了,耽误了春耕怎么办?这两个细节文本没有细致描写。因此,在教学时笔者紧紧抓住这一情节的留白,创设情境,让学生说说朱德同志急成什么样了,他带领着红军战士是怎么为藏胞尽心尽力地干农活。通过想象描述朱德同志当时的语言、神态、动作等,朱德这个人物形象在学生头脑中变得清晰并逐渐丰满起来,同时,他们也更深刻地理解藏胞为什么称朱德与红军战士为“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兵一样的兵”,这样不仅轻松地突破了教学难点,还进行了一次有效的语言训练,真可谓“一箭双雕”。
2. 插图留白处。如《英英学古诗》一文,插图展现的是诗人站在窗前,仰望明月的情景。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画面,想象诗人此时心里正在想些什么。有的学生说:“诗人想起往日与家人在一起,一边喝酒一边吟诗,有说有笑多开心啊!可如今远离亲人,孤孤单单一人在他乡,多寂寞呀!”有的学生说:“月儿这么圆,只有我孤单一人在赏月,不能和家人团聚,多冷清啊!”……通过想象插图开展二度创作,这样的语言表达训练,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还有效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力,既得意又得言。
3. 标点留白处。在教学中抓住省略号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创意表达也是常见的语言训练方式。如《雪儿》一文中,“从此,我天天和雪儿一起到阳台上去看蓝天,去看蓝天上那飘飘悠悠的白云……”除了看蓝天上那飘飘悠悠的白云,还看到什么了呢?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展开想象。学生们写下了许多生动的语句:去看远山,去看远山上郁郁葱葱的树;去看小河,去看小河水面上荡漾的轻波;去看小路,去看小路弯弯曲曲伸向远方……学生通过想象填补省略号所省略的内容,不仅有助于理解文本内涵,还可以领略到文章语言表现形式的独特之处,更重要的是充分地激发了他们智慧的火花,真正实现言意共生。
三、仿——举一反三,运用语言
低年段可以仿写句子。如《秋游》一文中,描写田野美的句子“农田里,稻子黄了,高粱红了,棉花白了”这句话连用三个结构相同的短语,构成了排比式句段,描绘了秋天田野农作物的色彩美,读起来朗朗上口,意境悠远。教学时,让学生仿照句式进行练笔。说说秋游时,你走进果园、树林、菜园是什么样的呢?课堂上涌现出许多妙语佳句,如“梨儿黄了,苹果红了,葡萄紫了……”“桂花黄了,枫叶红了,菊花白了……”“黄瓜绿了,辣椒红了,茄子紫了……”
中年段可以仿写段落。如《北大荒的秋天》一文中的第4自然段采用总分段式写了“原野热闹非凡”的特点,是一个段落仿写的典范。笔者让学生以“节日里的公园热闹非凡”或“老师非常关心我们的学习”为开头仿写一个片段,因为有例可仿,降低了习作难度,学生个个跃跃欲试,兴致盎然,实际训练效果不错。
高年段可以仿写篇章。如学完《桂林山水》这篇课文后,可让学生模仿课文写山和水的特点的写法,抓住景物的特点,用上对比、比喻的手法,排比的句式等,试着写家乡的一处风景或名胜。学生通过观察,将家乡的山水与桂林山水进行对比,感受各自不同的美。这样的仿写训练,目的是让学生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并在仿写训练中进一步体会课文内容和情感,同时强化了读写结合的训练目的。
四、创——拓展习作,提升语言
以教材为写作素材,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还有助于张扬学生的个性,提高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习作训练。
1. 续尾。即要求学生顺着课文结尾的故事情节,进行续写。如《狐狸和乌鸦》一文教学后,可以让学生想象乌鸦丢肉之后又发生了什么事,进行续写。再如,学了《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一文,可以续写《小红马的沙漠之旅》。这样的续写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的,能有效迁移课文的表达技巧。
2. 改写。学生通过对文本内容进行再加工,重新组合语言,改变表达方式。如学完《恐龙》这篇课文,可启发学生根据课文和自己搜集的资料,以“恐龙的自述”为内容写一篇短文;学完《海底世界》一文,可让学生用拟人化的手段改写成科普文。这种形式的练笔既有利于提升学生个体的独特体悟,又提高了写作能力。
3. 读后感。如学习《第一次抱母亲》以后,让学生写出学了这篇课文后想到了什么,也可以开展实践活动,给母亲洗脚,并以“第一次给母亲洗脚”为题写下过程和感受。这种形式的练笔,一方面能让学生加深理解文章的内在情感,还有助于学生将自己的独特感受表达出来,使学生的情感体验得到升华,促进其写作能力的提高。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安市穆阳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