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进课堂教学评估的几点看法

2016-05-14盛群力

新教师 2016年9期
关键词:教学评估量规分类

盛群力

【编者按】学业测评也就是通常理解的考试。怎样的学业测评才是科学合理的?素质教育下的考试与传统的以分数作为唯一成败标准的考试应该有怎样的不同?诸如此类问题,都值得教育工作者从新的视角去思考。本期这几篇专题文章,有改进建议,有范式介绍,有经验分享,希望能为读者增进对此问题的认识提供更多的参考。

课堂教学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培养新世纪的人才,实现教育要促进人的发展、服务于社会发展和人生幸福的宗旨。本文主要对改进课堂教学评估的改革谈几点看法,供教师们参考。有些改革的做法已经在许多学校实施,还有一些可以创造条件逐步实施。

1. 要把课堂教学评估看作是教学过程本身的一个组成部分,精心设计,全面实施,以评促教,以评促学。

教学评估不是游离于教学活动本身的。教学——学习——评估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学习居于中央的位置,表明学习是变化,学习是发展,学习本身是学校的根基和学生的天性。虽然说离开了教学,学习也能自动发生,但是如果教学促进学习,那么,学习的效能将大大提升。这种促进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是有一个基本共识就是,不能再像传统的做法那样,把教学仅仅看成是“传道、授业、解惑”,而是起到一种支持、帮助与协同的作用。教师不再是“讲坛圣贤”,而是一个“俯身指点”的人。教师完成了教学活动,但是有没有发挥教学应有的功能呢?有没有促进学习呢?这就需要有评估这一环节。评估本身是为了检查教学对促进学习的效能而设置的,评估需要精心设计,全面实施。当然,要时刻记在心里的是:评估本身不是目的。我们所说的“以评促教,以评促学”,就是想说明评估乃是为了检查教学的效果,评估乃是为了衡量学习的质量。

2. 课堂教学评估所获得的数据是为了改进教学,而不是对学生进行排队分等。

如果说“教学评价”和“教学评估”之间有什么区别的话,我们可以对其做一个简单的要素区分。教学评价有三个基本组成部分,第一是获得数据,第二是判断赋值,第三是改进决策。现在教学研究中有一个大趋势,就是越来越强调使用“教学评估”,放弃使用“教学评价”。为什么呢?就是因为“评价”里面往往有一个判断赋值的因素,很容易将学生分等排队。采用“评估”一词,就是要减少判断赋值这一环节,直接将通过教学检查获得的数据资料作为改进后续教学工作之用。现在教育行政部门还经常有定期的教育质量抽测,尽管抽测的结果不一定公开发布各个学校的名次,但仍然还是会对正常的学校教学工作带来一定的冲击。许多学校在应付这一类检测和评估时,还是会出现加班加点,甚至违心地搞些形式主义的东西,如多练多读多写多算多做,等等,学生和教师都苦不堪言。这真是令人可悲可叹的!减负增效提倡了多少年,为什么一直收效甚微呢?恐怕同我们根深蒂固的“分数排队、等级排名”这一类错误的绩效观有关。我们要大力宣传,教学评估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改进教学,将分等排队的功能毫不犹豫地加以抛弃。呼吁教育行政部门、教科研部门要合理公开公布教育质量抽测的数据,更多地采用雷达图、优势与弱项分布矩阵图等方式来反映某个学校或者某个年级的教学评估总体情况与特点分析。

3. 课堂教学评估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习迁移能力上,不能眼睛只盯住学习保持能力。

我们知道,现代学习科学研究将学习检测主要分为“保持性检测”和“迁移性检测”。前者是“看学生记住了多少?”,后者是“看学生真正学会了多少”。保持性检测自然是不能一概予以排除,但是现在的主要情况是,这一类检测太多太烂了。君不见,现在几乎所有的教学评估或者考查学生的主要法宝都是靠“背”,似乎学习就是将教材上的东西搬运到自己的头脑中,在需要的时候再倒腾出来。这是典型的“银行储蓄式教学”的弊端,早已受到批判。教学评估不能仅仅是再现教材,更不能是记诵式的。许多人觉得“单元检查”“期中考试”与“期末考试”,无非就是要在规定时间内看谁做得快,看谁做得多,教材内学过的东西谁掌握得好,这完全是落伍的评价观。课堂教学评估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习迁移能力上。如,学好一个单元语文的标志,主要不是看这个单元的三篇“精读”课文是不是完全掌握了,而是看学生能不能自己学会后面一篇“略读”课文,能不能在单元检查或者后续学习中(考试中)自己学会(完成)相应类别的其他“课文”。这才是学习迁移。学习迁移是学习最重要的目标,当然,教学与评估也要围绕这一目标进行,着眼于迁移,鼓励学生学会迁移。

4. 评估一定要超越纸笔考试,以期能够反映学生多种表征(输入,内化)和表现(输出,外化)的各自偏好。

鼓励、培育学生能力和品质的多样性,这是教学评估一个重要的依据。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存在,每一个学生都应有自己的偏好,每一个学生都要表现出其与众不同的地方,这样才是万紫千红、百花齐放的生机景象。有的学生爱说,有的学生爱写,有的学生动手能力强,有的学生运动天赋好,有的学生善歌舞,有的学生善挥毫泼墨,为什么要用统一的书写和计算来检查学生呢?纸笔考试,千人一面,标准答案等都是旧的评估套路,一定要逐渐改一改。教学评估时,要千方百计地鼓励“展示”或者“秀我”,朗诵、讲演、歌唱、舞蹈、动作、绘画、说唱、书写、计算、手工作品、电脑海报等等方式都要大力倡导。如果教学评估采用项目学习或者综合任务的方式进行,那么,完全可以适当考虑跨学科、跨班级或者跨年级的性质,同时吸引家长参与。

5. 教学评估要做到形式上创新,打破各种清规戒律,时间放开、空间放开、答题形式放开。

教学评估要打破各种清规戒律。首先可以是时间放开。以往教学检查或者考试,时间是一刀切的,时间一到,就收卷。但是,作为教学评估,可以尝试采用弹性时间,给出一个时间幅度,照顾到不同学习者的需要。布卢姆为开发掌握学习所提出的“时间就是能力”这一革命性理念,不仅适用于教学过程,同样适用于教学评估。其次是地点放开。实际上,许多教学评估不一定在校内、班内完成,可以在家中或者其他社会场所进行。第三是答题形式放开。我们一直固守着闭卷答题、独立完成,好像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是,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大脑不再是记忆的仓库了。在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时,很少是不让带资料、不让上网、不让同别人商量甚至请教的。我们要积极倡导在日常的教学评估中,尽可能让学生查资料、用工具,包括使用电脑,甚至互相可以讨论、分享,这样才有利于意义学习和深度学习,才能看出其是否具有迁移能力。

6. 教学评估还要打破只能个体独立完成的惯例,应该强调合作,互助与协同,沟通与分享,质疑与反思。

在一个小组中,同一个任务有分工有协同,彼此取长补短,方可以突出才能的多样性和选择性,以及独特性和创造性。同一项任务用不同的方式来完成,如创作一首诗歌——用说、写、唱、书法、绘画、舞蹈、电脑制作海报、手工制品等等形式不是都可以呈现吗?在一个小组活动中,培养了计划(选主题,定分工,考虑时间精力的支出安排,编制计划表和任务分工单,商量怎么请人来帮助作指导,等等)、实施、协调、调整、监控等整个活动过程的能力。

7. 教学评估要真正树立以目标达成度为主要依据,坚决摒弃所谓的正态分布做法。

还有一些教学行政部门、教科研部门,守着100年前的测验理论不放,喜欢人为地规定一些比例,觉得这样才符合人群中“左中右、快慢停”的性质。所以,明明均已人人达标,个个争先了,还是不放心,怕教师放水送分,要硬生生地划出一条正态曲线来,没有达到这一标准,成绩无法录入登记系统,等等。这是对学生能力非乐观主义的看法,容易造成“学而生厌”的压制氛围。教学评估要真正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鼓励为主,即使是薄弱的学生,也要找到他闪光的地方。要落实当代国际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斯滕伯格关于成功智力教育的先进理念:成功智力教育要促使人人能成才,个个有前途。教育的秘诀在于先扬长避短,后扬长补短;先发挥优势,后纠正劣势。

8. 教学评估中要注意帮助教师了解教育目标分类或者学习结果分类的理论,熟悉编制量规的方法。

教育目标分类或者学习结果分类是对是否掌握教学内容的真正检验。不是考内容,而是检查学习结果的掌握程度,以此保证实现学习迁移,摆脱死记硬背内容的弊端。教育目标分类目前比较得到公认的是布卢姆认知目标新分类和比格斯的可观察学习结果分类(SOLO分类)。当然,还有马扎诺的分类和乔纳森的分类等。选择了教育目标分类之后,教师还要学会按照内部心理模式和外部行为表现相统一的方式来编写教学目标,使得教学目标能够成为指引学习活动的路标。在这个基础上,再尝试编制量规。量规是依据教学目标,采用等级制和文字描述来确定具体的评估要求,在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和检查试题之间建立起一种内在联系。有了“写目标”和“编量规”这两件武器,教师编制的检测题,就能够比较好地围绕着教学目标,同时,甚至有利于学生和家长自己根据量规来作出评估。

猜你喜欢

教学评估量规分类
师生共同制定评分量规——基于文献与实践
分类算一算
基于教学评估及反馈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晨课改进
分类讨论求坐标
高校教学评估成绩影响因素的分析
数据分析中的分类讨论
教你一招:数的分类
体育学习评价量规的研究
浅谈评价量规在音乐翻转课堂中的作用
量规检定和使用过程中相关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