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西西与他的电影课
2016-05-14朱永新
朱永新
人们常将电影称之为继诗歌、舞蹈、音乐、戏剧、雕塑、绘画之后的第七艺术,或许,我们可以更直接地把电影称之为浓缩的人生。在方寸之间,在那以分钟计算的时光里,观众通过观看别人的故事,回味着自己的酸甜苦辣,收获着不同的人生感悟。在这信息时代,影像传播的威力也越来越大,电影更是以其综合艺术的高度,以视觉文化的方式,在悄悄改塑着人们的生活,甚至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观众的人生。
电影的感染力、传播力、影响力和教育力,都是如此强大,新教育实验也非常重视电影的教育功能。这些年来,许多新教育人都从不同侧面,探索如何把优秀电影融进新教育的各项工作,尤其是进行课程的全面研发与深入开展。
作为新教育电影课项目负责人的李西西,是其中研究最为专注,耗费时间也特别长的一位。甚至可以说,他的这个电影课项目,是我千呼万唤“催”出来的。
西西从2011年9月加入新教育实验,没过几个月就主动提出他要研制电影课项目。我当时一听,就寄予了很大的期待。因为我知道,西西是一位儿童文学作家,有着儿童般的善良真诚,也有着作家特有的文学气质。他一直认为,优秀的电影,可以让人们同时看见三重世界:理想世界的影子,生活世界的镜子,心灵世界的自我,所以优秀的电影就是一本伟大的人生教科书。
同时,我知道西西还是一位编剧。他担任编剧之一的《天上掉下个猪八戒》是一部备受欢迎的动画片,不仅在中央电视台热播,还获得了很多奖项。对影视创作的多侧面了解,也培养出他良好的审美情趣。如何将电影之美与教育之需结合,如何让电影能够更好地从课程的角度切入,发挥更大的作用,这是他苦思冥想的问题。
从电影课项目立项开始的这几年里,我每次见到西西,几乎都会催问研制得怎么样了,可他每次总是回答快了,快了,却一直没有动静。直到这个明媚的5月,他突然把一部《好电影养成好习惯》的书稿送到我的面前。
虽然耗时4年多,但是,在看见书稿时,我很欣慰。
在新教育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这部书稿从新教育“每月一事”的主题出发,围绕着勤俭、守规、公益、环保等12个主题,分为低、中、高三个年龄段,从低段的幼儿至小学一年级,中段的小学二年级至小学五年级,到高段的小学六年级至初中,每个年龄段每个月对1部电影进行详细导赏推介,对1部同类电影进行简单推介,一共推荐了72部优秀影片,实用性很强。
更重要的是,和现在一般可见的电影教育类图书不同,西西和他的团队在创作的过程中,把详细推介的每一部影片都分为影片信息、影片赏析、教育要点、共鸣共行、相关推荐五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这样的研究框架设计,让每部影片的导赏既有骨架又有血肉,兼具可读性和操作性,既有知识的积累又有叩问的启发,不仅能够帮助师生更好地理解相关主题的内涵,还以主题为核心,进行了更为丰富的拓展。
如果说有什么不足,那么最遗憾的是碍于篇幅所限,这部书稿里少了电影课叙事的环节。我一直认为,记录那些观赏电影中发生的师生交流、亲子碰撞,本身也是教育的一部分。所以交出书稿,不是研究的结束,而是研究进入新阶段的开始。
当然,在西西交出这电影课研究的成绩单之前,我也知道他这些年在新教育里并没有闲着。他把属于舞台的光鲜给了别人,自己则悄悄退到了幕后。新教育团队的专职人员不多,他一直身兼数职,从每一年的新教育工作月历等各类资料的设计,到新教育萤火虫团队承办的各种会议的手册、资料袋、会议背景、会务证等的设计,从没有邀请过专业设计团队协助,都是由他一个人完成。当团队越来越庞大,事务也越来越多时,他甚至承担起了会务工作、财务工作、外联工作。西西不是那种特别擅长和人打交道的人,但他率真的性格,温和的处事方式,包容的态度,让他在长期工作中被越来越多人了解,赢得了越来越多人的信任和喜爱。
在前不久的新教育晨诵研制中,西西不仅提出了结合学生年龄段,以诗歌构建世界文明体系的建议,还围绕自己的建议列出了供参考的优质作品。他多年博览群书的积淀,跳出教育看教育的宽阔的视野,不由得让我刮目相看。
就在看见书稿的同时,我更高兴地听西西介绍说,这几年来,其实相关分主题的研究也一直在同步进行,另两部电影课的研究作品也会在一年中陆续出版。
我相信,教育是润物无声的过程,教育研究需要厚积薄发的力量。有了这些年的积累,接下去西西率领的新教育电影课项目组,一定能陆续推出更多更好的成果。当电影作为一种寓教于乐的教育内容和教学工具时,就会有更多的师生因此而享受到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收获完整幸福的人生。
我也相信,刚刚调任到新阅读研究所担任执行所长的李西西,将会在新的工作平台上更加从容地施展自己的才华。因为,见证着西西这几年的悄然成长,总让我不由得想起同为儿童文学作家的舒比格写的那段意味深长的话:“洋葱、萝卜和西红柿,不相信世界上有南瓜这种东西。他们认为那是一种空想,南瓜不说话,只是默默地成长。”
(责任编辑:黄常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