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古诗词的色彩美

2016-05-14唐波

文学教育 2016年9期
关键词:欣赏古诗词

唐波

内容摘要:在中小学语文课本中,选编了不少古诗词。这些古诗歌有很高的文学艺术成就,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品味蕴含在古诗词的意境美、情趣美、节奏美,也要引导学生欣赏古诗词表现出来的缤纷色彩,做“好色”之徒。

关键词:古诗词 色彩美 欣赏

黑格尔曾经说过:“颜色感应该是艺术家所特有的一种品质,是他们所特有的掌握色调和就色调构思的一种能力,所以也是再现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一个基本因素。”近代实验心理学告诉我们:色彩的经验类似感动或情绪的经验。诗人对色彩的敏感并不亚于画家,不过因为诗笔和画笔的不同,在对色彩的反映上和诉诸欣赏者的方式上有所不同而已。自古以来,诗歌就有用色彩描写塑造意象,表达感情的传统。《诗经》中就有“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何草不黄”等句子。到唐宋时期,用色彩营造意境,表情达意更是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一.单色的渲染

诗人有时为了描绘一个全新的境界,便用单一色来渲染画面,从而加强了读者的视觉印象。如:刘禹锡的《秋词》:“晴天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用碧色描绘整个长空,可谓清新之至,同时表现出了诗人无比激奋的壮阔胸怀。贺知章的《咏柳》“碧土妆成一树高,春风吹下绿丝绦。”杨柳婆娑,碧绿如染,春意十足。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玉树琼枝,漫天皆白,多么圣洁的世界!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从“海上生明月,明月共潮生”写起,接着是明月当空,朗照大地。皎洁的月光洒在江水、沙滩、芳甸上,一切景物都象是披上了一层乳白色的纱巾。一幅意境多么优美的春江花月夜的图画。

二.双色的对比

为了使画面富有层次感、立体感,诗人们不满足于单一色而常用色彩对比的手法。如明暗色对比,冷暖色对比,细加玩味,就感到富有含蓄的画意美。

杜甫在《春夜喜雨》中描绘:“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上句明言“黑”,背景是一片漆黑;下句暗点“红”,四野黑云中闪烁着一星渔火,以黑衬红,在整个黑色的底色衬托下,显得特别耀眼。这里明暗对比强烈,表现出诗人逢雨后的一片喜悦之情。

南朝乐府民歌《西洲曲》写一位少女:“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杏红色的上衣,多么鲜艳;再配上一头乌黑发亮的头发,有如小乌鸦的羽毛,下句以比喻写颜色。两相映照,其人之美,宛在眼前。

再如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里是红、白相映衬。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整个背景是漫天皆白的雪地,在临近结尾时忽然来了一句“风掣红旗冻不翻”,雪中红旗,特别耀眼,整个画面顿添活力。

诗人运用色彩的对比,还可以创造出一种独特的氛围。请看: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骆宾王)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司空曙)

“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李商隐)

好象电影电视的镜头,从树上黑色的鸣蝉,转为狱中白发诗人的悲吟;从秋雨中飘零的黄叶,切入寒灯下白头的客子;从夜残媳灭的烛火,化为春去夏来,石榴绽开的红花(暗示耿耿相思,随着时序的转换而永无尽时)。诗人悲苦的情怀都寄寓在色彩对比和转换的镜头中了。

鲜明的对比色,还可以增加感情色彩的浓度。秦观《如梦令》“莺嘴啄花红溜,燕尾点波绿皱”。连用两组色彩,莺嘴啄红花,燕尾点绿波,色彩分明,调子和谐,不仅在直观上引起对色彩的美感和联想,而且色彩美增加意境美,生动形象地展现如画春光,表达作者欢快的心情。白居易回忆江南春色之美,说:“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蒋捷感叹时序匆匆,春光易过,说:“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他在另一首词中写秋天清晨篱落间的景色之美,有句云:“月有微黄禽无影,挂牵牛数朵青花小。秋太淡,添红枣。”这些佳句都是用鲜明的对比色,使画面显得十分绚丽,诗人的情感也表现得明朗而热烈。女词人李清照也善用对比色表达感情:“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种“着色的情感”,具有绘画的鲜明性和直观感,仿佛可以使人触摸,增强了诗歌意境的感染力。

三.变色与组合

艺术家的视觉是非常敏锐的。他常常能捕捉到色调的细微区别以及色调间相互影响的微妙变化。如:“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早春呈张水部》)诗人韩愈凭借敏锐的观察力捕捉到了早春时节草色在远近不同的视觉点所表现的色调变化。读来清新之至。王维也是这方面的能手。“柳暗百花明”,(《早春》)“红衣复深浅”,(《红牡丹》)这里有明暗、深浅之别。“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书事》)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山中》)“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送邢桂州》)色调间的影响变化表现得淋漓尽致。难怪曹雪芹借香菱之田津津有味地品道:“‘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这‘白、‘青两个字也似无理,想来必得这个字才形容的尽,念在嘴里,到象有几千斤重的一个橄榄似的。”(《红楼梦》第四十八回)

色彩的组合,给诗歌带来了浓郁的画意和鲜明的节奏。有时,诗人在一首诗中运用多种色调来刻画意境。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鹏鸣翠柳,一行白簿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全诗四句用了黄、翠、白、青四种色调,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垠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在这里,明丽的色彩组合,正绘出了诗人舒展开阔的心境。柳中庸在《征人怨》中的“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仅有两句十四字,却用了白、青、黄、黑四个颜色词,一方面加强了诗句对仗,另一方面增强了画面的立体感。“烟中列岫青无数,雁背夕阳江欲暮。”这是周邦彦《玉楼春》词中的名句。“青无数”指暮霭中青山连绵,眺望不尽;而雁背上那暗红的夕照却不过一缕而已。青、红二色的对比,一个无限在,一个非常小;然而正是在无边青苍的背景上,才衬托出这一缕晚照是那样地引人注目和令人依恋。“清浅白石滩,绿蒲向堪把。家住水东西,浣纱明月下。”王维的《白石滩》这首小诗描写白石滩的月夜景色。诗中“绿”字,表面上看只是形容蒲草之色,用的平常;但细细品味,却大有妙处。蒲草生长在水中,又是在夜里,诗人却清清楚楚地见到它的绿色,并且感到它那么肥嫩,可以用手满把地采摘,这就巧妙地暗示出月色的皎洁、明亮。全诗仅二十字,就写出了月之明,水之清,蒲之绿,石之白,纱之亮,浣溪女之美。这一幅笼罩在月光的银纱中的绿色风景画,给人以清朗、明净、纯洁的美感,它也寄寓着诗人对这种美的热情追求。还有的诗不用直接表示色彩的词语,各种景物巧妙组合,形成色调之美。北朝民歌《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苍天、草原、牛羊,这些具有不同色彩的形象构成了一幅苍茫的画面。

四.色彩与情感

随着人类社会实践的不断丰富和发展,人们还赋予不同色调以不同的审美意义。绿色,是人自然植物王国的色彩。是春天的色彩,是生命力的象征。所以,古诗词中描绘绿色的诗篇真是举不胜举。象牛希济的《生查子》“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春草的绿色使离人想起爱人的罗裙,因而产生一种恋惜之情。在这里,色彩中饱蘸着的情感,它已经超越了客观的写景效果,而成为独特的抒情手段了。红色,给人一种热烈、激奋的感觉。所以,陈羽用“红旗直上天山雪”表现边塞战士的斗志,很有气势。“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满林枫叶,火红如醉,在诗人看来,不是秋霜所打,而是离人的眼泪染成的。白色,常常被赋予纯洁美好的意义,如王昌龄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芙蓉楼送辛渐》)黄、黑、紫是冷色,给人一种浑厚、冷寂、凝重的感觉。一般来说,写悲惨壮烈的战斗场面不宜用浓艳的色彩,然而李贺的“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雁门太守行》),诗人把金色、胭脂色和紫红色与黑色、秋色、玉白色等等交织在一起,构成色彩斑斓的画面。诗人就像一个高明的画家,特别善于着色,以色示物,以色感人。用压城的黑云暗喻敌军气焰嚣张,借向日之甲光显示守城将士雄姿英发,色彩鲜明,爱憎分明,写尽了悲壮、苍凉的气氛。

由于每个作家的生活经历不同,决定着每个作家的审美情趣也有差别。表现在对色调的选用上,也各具特色。王维喜欢用“青”、“翠”、“绿”等冷色表现其退隐之后的宁静的心情。李白性格倔强,心怀坦荡,他喜欢用纯洁的白色。“请以双白壁,买君双白鹇。白鹇白如锦,白雪耻容颜。”(《赠黄山胡公求白鹇》)短短四句二十字,一连用了五个“白”字,使整个诗境的意象纯净无暇,纤尘不染。一方面表现出诗人对白鹇无比喜爱之情;另一方面则含蓄地表现出诗人向往光明的磊落胸怀。李贺的诗歌意象奇特,向来以“诗鬼”闻名。他对色调的选用也很不同一般。“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李凭箜篌引》)“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金铜仙人辞汉歌》)“云生朱络暗,石断紫钱斜。”(《过华清宫》)这里都是用冷色渲染气氛,给人以阴森、冷寂的感觉。为什么李贺喜欢用冷色呢?这恐怕要联系他的经历才能说清楚。李贺的一生仅仅度过了二十七个春秋,而且遭遇极为坎坷不平。他的一生是凄苦的、悲凉的。他常常通过奇特的意象和冷色来创造悲凉的意境,从而抒写出诗人惨切的情怀。另外,李贺还特别喜欢用“白”色调。“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梦天》)“善甲锁蛇解,马嘶青冢白。”(《塞下曲》)“老夫饥寒龙为愁,蓝溪水气无清白。”(《老夫采玉歌》)“葛衣断碎赵城秋,吟诗一夜东方白。”(《酒罢张大彻索赠诗》)等等。用“白”修饰的词还如“白马”、“白驴”、“白草”、“白水”、“白涛”、“白衫”等等。很显然,李贺不象李白用“白”色来象征纯洁、美好,而是用惨白之色来渲染悲凉的气氛。可见,对同一色调的选用也表现出不同诗人的不同的审美情趣。

古诗词的色彩之美可谓美不胜收。

(作者单位:湖南邵阳县教师进修学校)

猜你喜欢

欣赏古诗词
藏在地图里的古诗词
我爱古诗词
本期主题:莲
《藏在地图里的古诗词》
猜诗词
侧重欣赏实效,着眼音乐创造
浅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技校生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
学古诗词的那些事
德媒:中印尚难以做到彼此“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