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氛围营造
2016-05-14彭波娜蒲明露
彭波娜 蒲明露
内容摘要:在教学中,最重要的不是灌输了多少知识,而是学生是否掌握了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并不是老师作用的弱化,恰恰相反,这样的教学模式对老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师需要掌握课堂的发展,引导推动课堂的进行。本文以台北西湖国中萧千金老师讲授的《爱莲说》课堂为例,来谈谈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氛围的营造。
关键词:以学生为主体 课堂氛围 营造
语文课程是教学中的基本学科,它是一门综合性的教学课程,表现为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五大领域。语文知识内容既包括具体的语文知识能力,也包括几乎所有的自然和社会的知识,语文是学习其他各门课程必须掌握的最基本工具。语文课程的特殊性还表现在它的三维度目标上,从“情感态度价值观”上来看,语文课程承担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重任,然而当今社会的价值观是多元的,相对于传统的讲授型课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从“过程与方法”方面来说,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改变了被动接受的倾向;最后,从“知识与能力”上来说,现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当学生有更强的主动性时,他们能更好地学习如何获取和筛选有用的信息,并在各种知识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
语文教育要适应学生的年龄和心理发展,初中生正值青少年期,性格相对活泼好动,同时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小学阶段的学习过程中,已经得到了较大的发展,进入初中阶段后如果能得到老师的良好引导,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则能更好地调动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初中阶段学生能力的局限性,虽然他们已经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但这些知识毕竟是松散的,不够严谨的,如果注重课堂的学生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定能巩固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学习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对已有的知识进行加工、整合和创新。
世界各国都对基础教育进行了不同模式的探索和尝试。在芬兰,教学考核体系不以分数为衡量标准,教师上课时能带学生去教室之外的环境中认识几何图形,了解大自然。在美国,没有国家统一的学制,呈现出各州百家争鸣的局面,中、小学教育主要是由各州教育委员会和地方政府管理,这种灵活的教学制度给了老师和学生非常大的独立性,有利于促进知识的交流。相比于中国,很大程度上还是以教师为中心,属于老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教育”,特别是在山区及偏远地区,教学条件相对落后,教育理念也没有得到及时的更新。在大陆地区,2001年启动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学生培养成为终身学习和发展的人作为目标。同时台湾地区近年来也一直在进行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课程形式的探索,可见,在两地的教学体制中都十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从前以老师为中心的“俯身倾耳以请”的教学方式早已不能满足当下的教学需求了。现在的教学,更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所谓的“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其实就是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课堂形式,发挥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学生的参与度和实践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传统讲授型的课堂形式不同,老师更多地是充当课堂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引导者。从学科特点、中学生的学习特征以及各国在教育方式上的探索,我们都可以看出营造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的重要性,而萧千金老师也是这种新型教学模式的探索者,笔者在台交换学习期间,有幸参与了由萧千金老师主讲的以学生学习为核心的公开授课,这是台湾东北区国文领域种子教师研习暨辅导团员的公开授课。在公开课上,萧老师用实践证明了以学习者为主的教学设计对于促进学生学习具有重要作用,其中她的许多主张是值得我们晚辈学习借鉴的。例如以下三个主张。
一.用提问灵活学习氛围
萧老师在课堂伊始就向学生布置了任务:请用平板电脑查出《爱莲说》的作者介绍、重要事迹以及写作背景等,然后上台分享展示自己搜索的结果,并由其他聆听的同学去补充说明。通常情况下,关于作者的介绍都是由老师直接向学生讲述,极少会让学生参与其中。而萧老师非常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她向同学引出这一问题,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其效果远远优于教师讲授的方式,而通过听其他同学的补充说明,教师又能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程度,同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
在课中,萧老师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花”与“人”之间的关系,制作了表格,请同学回答在《爱莲说》中每一种花对应了哪一类人,若有不对,萧老师不会直接给出否定的答案,而是向其他同学发问“剩下的同学觉得他的观点怎么样呢?”,这种方式其一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其二在无形中借其他同学的回答去完善前面发言同学的观点,以此循循善诱,引导学生思考表达,最后由老师去总结归纳。
在传统的教学中,提问方式多半是以老师为中心的发散性形式,也就是老师提问,学生回答,循环往复,主要是由老师主导的。而在萧老师的课堂中,她则化这种模式为“链条式”的提问方式,也就是由老师提出问题,请一位同学回答,再依次请其他同学来完善前一位同学的答案。在这种模式中老师所起的作用主要是发起问题、推动思考、总结陈述的作用,给了学生更充分的主动权。
二.在协同学习中发挥潜能
萧老师在课堂中大量运用协同学习的模式,有两人一组的合作,共同寻找答案;也有四人一组的合作,如“分类莲花的特质与君子之德”的任务,同学之间相互讨论、配合,分享观点,相互促进、补充,共同完成任务。同时,老师也会巡堂,随时帮助有疑问的小组。萧老师花了大量的时间给学生相互合作,在小组内,各个同学间相互帮助,每位同学都能充分表达自已的观点。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中,主要是充分挖掘学生内在的潜力,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即使平时表现不突出的学生,也能在小组的合作学习中变得活跃起来,不但提供了许多想法,甚至成为小组中的领导者。
初中生的心理逐渐摆脱幼稚,渴望独立自主,小组合作的方式使学生摆脱了教师的束缚,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在同学相互配合中促进共同成长。同时,协同学习对于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也有一定的帮助。萧老师分配合作小组时,也关注到了小组中男女比例、小组成员性格和能力差异等问题,合理的分配更能促进高效的协作。
三.自我评析创作自我价值
课后作业的布置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它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答题的逻辑性。对老师而言,作业是教学效果的呈现,老师可以根据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于新知的掌握情况,由此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完善教学方式。在传统的教学中,作业都是由学生回家完成,然后由老师进行批改,最后发还给学生。但这种模式存在一定的弊端,如果教师同时给多个班级授课,大量的批改无形中增加了教师的负担,费时费力,学生也无法得到及时的回馈,可见,这样的作业批改形式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不够高效的。在课堂接近尾声时,萧老师给学生布置了本节课的作业:
【借物说理】小作文练习:
仿照《爱莲说》的写作结构介绍一种自己喜欢的花,要求学生在第一段写出物的特色或特质,第二段则再选另一物与“喜爱之物”作对比,进而带出你喜爱此物的道理和原因,甚至是更深层的人生之理。
与传统操作系统不同的是,除了布置作业,萧老师还给学生发了“小作文作业自评单”,在自评单上萧老师共列出了对于此篇作业的20个要求,依次包括:
1.能有顺序地写出物的特质,如:生长环境、外观特性等。
2.能议论出更深刻的人生之理。
3.你的遣词能力极佳,运用了五个以上较为特别或水平较高的词汇。
……
学生需要对应老师列举的这些标准来评价自己的作文,勾选属于自己文章的评语。采用自我评价的方式,不仅节约时间,提高效率,同时,学生可以通过老师列举的这20条要求去检测出自己的不足并及时纠正。同样地,在日常的作业批改中,教师也可以采取类似的自测方法,和批改数量众多的作业相比,教师的工作量缩减为:布置作业、衡量通过此次作业需要达到怎样的教学目的并制定明晰的自评要求或评分标准、通过学生的作业和自评表反思教学效果。
自评式的作业修改方式,是一种以教师为辅,以学生为主的新型作业批改方式,它改变了教师单项批改作业的局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时代的发展,不仅仅是老师的教学方式不一样了,同时师生关系也在不断地演化。在信息化的时代中,对老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一定要与时俱进,不断尝试新的教学形式,老师不仅仅是学生的启蒙者,更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合作者。课堂是语文教学的载体,老师是这个载体里的引导者,而学生则是课堂的主体,只有师生高效平等的配合才能共同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
在教学中,最重要的不是灌输了多少知识,而是学生是否掌握了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并不是老师作用的弱化,恰恰相反,这样的教学模式对老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师需要掌握课堂的发展,引导推动课堂的进行。同时,营造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活动是需要循序渐进的,需要根据学习者的学习情况不断进行摸索和完善。萧千金老师非常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在实际教学中证明了这种课堂形式的可行性,作为晚辈的我们更应该在萧老师摸索成果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