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合作,构建活力数学课堂
2016-05-14宋雅玲
宋雅玲
数学是一门学科属性很强的科目,具有逻辑性、严谨性、数理性、系统性等特点,它给人最直观的印象就是复杂、公式多、计算量大、很抽象,致使许多学生对其产生了畏惧心理。因此,要想构建一个活力向上的数学课堂,教师需“化零为整”,从合作方式入手,帮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独特魅力。
一、结伴互助,增强学习信心
职高学生数学基础大都较差,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学习的自信心,而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以立体几何的教学为例,这个单元是几何学的内容,比较抽象,因此,笔者就借助实物演示来提高课堂内容的具象化程度。在学习空间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时,笔者借助水笔、圆珠笔、A4纸等物品构建不同的直线与平面;在学习柱、锥、球及其组合体课时,笔者鼓励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学生之间相互进行实物演示并指出教材中所讲到的这几种物体各个部分的名称及特征等。学生在合作中结伴互助,一个演示,一个观察,一个记录,一个提问,这样更容易掌握知识点。当学生感觉到知识点学起来更容易了,抽象的东西理解起来不难了,整个课堂就活跃起来了,学生的学习信心自然就增强了。
二、集智群策,提高学习效率
“众人拾柴火焰高”讲的是团队合作的效益创造更明显,而这放在教学上也同样适用,合作的方式有利于学生集智群策来提高学习效率。以函数的教学为例,每一个函数的基本知识点都包括但不局限于表达式、值域、定义域、对应法则、表示方法(解析法、图像法、列表法等)、基本性质、单调性、最小值、最大值、图像、奇偶性、对称性等,将每一个点展开又会有很多小细节,假如让学生自己将每一个函数的每一个要点都一一厘清,学生很容易心生倦意。而如果以合作的方式来共同完成对于《函数》相关知识点的梳理,就可以将任务“化整为零”,学生有的负责研究图像,有的负责研究奇偶性与单调性,有的负责搜集函数的典型例题考题等。一个人需要90分钟才能完成的学习任务,如果有五个人的话,每个人只需18分钟,最后再将大家搜集的资料进行汇总、整理,累积用时可能还不到30分钟。与在课堂上让每个学生独立思考与整理相比,这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效率与活力。
三、扬长避短,优势互补
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而学生之间互相合作的最大价值就是可以扬长避短,让小组成员尽可能地发挥各自的长处并规避短处。以数据表格信息处理一课的教学为例,笔者通过自己设计的社会实践活动开展教学,先将整个班级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以抽签的方式来决定本组所要研究的主题,如学校周边上下学期间交通状况与天气状况的关系、区域内景点人流量与时间段的关系等,学生需要在实地调研、统计数据后,将数据以表格的方式呈现并进行处理。对于职高学生来讲,这种实践性非常强的数学技能也是教师培养的重点。当学生学会合作时,逻辑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就可以承担起设计整个实践活动的重责,性格比较外向的学生就可以承担起询问调研的任务,观察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就可以承担起数据记录的任务,演讲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就可以承担起最后在课堂上进行结果报告的任务。以合作的方式来完成任务和学习时,小组内的每个成员都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学习热情被大大激发,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都踊跃表现,这也是活力课堂的理想状态。
四、互相督促,磨炼意志
合作学习有利于互相监督,通过强化学习意志的方式来构建富有活力的数学课堂。以算法与程序框图的学习为例,大部分学生都反映这个单元的内容难度较大,不论是基本逻辑结构的选择、基本算法语句的书写,还是算法案例,理解起来都颇有难度。教师让学生独立思考时会发现学生很容易疲倦,但如果以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当小组成员有松懈时,其他成员就可以善意提醒;当小组成员信心不足时,其他成员就可以加油鼓劲。当学生感受到来自团队成员的监督与鼓励时,就会有更强烈、更坚定的学习意志,对知识的探究也更加积极,整个课堂也会更有活力。
数学具有极强的科学性与系统性,有助于培养、训练、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分析预判能力,在学生毕业后的生产实践中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因而数学能力的培养对职高学生来讲非常重要。而“合作”这种抱团取暖的方式则可以通过民主性、互助性、团结性、多维性等特点来帮助学生增强学习信心、提高学习效率、强化学习意志,最终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责编 黄紫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