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教教研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2016-05-14崔蕾

河南教育·职成教 2016年9期
关键词:教研员教研学科

崔蕾

与普通教育的教研员相比,职业教育教研员有其自身的特点:比如学科、专业门类庞杂,无法像普教教研员一样,每个或者几个教研员只研究一个学科。一般来说,普教教研员都是科班出身,本身就是这个学科的专家,对负责的学科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学科研究都是行家里手,学科领域的“专”是普教教研员最大的特点。职业教育的教研员情况就复杂得多,就笔者所在单位而言,每个教研员要负责几个专业(学科)的教研工作,涉及的课程几十门。在这样的情况下,职教教研员要想做到学科领域的“专”是不大可能的。如何解决这样的矛盾呢?我觉得职教教研员应该具备另一种“专”的能力,这就是要紧紧抓住职业教育教研工作特点,正确引导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的方向,帮助一线教师提升课堂教学水平。要实现这样的“专”,教研员必须有针对性地提升自己的素质和能力。下面我就结合自己多年的职教工作经历及教研工作体会来谈谈。

一、要有基层工作经验

熟知一线的教学情况和基层情况,对学校教学、教研环节心中有数,是开展教研的基础,是教研员和学校领导与一线教师进行有效对话、沟通的必要前提。如果教研员本身来自基层,对职业学校的办学模式、政务(教学、行政)管理、办学条件、生源情况以及课堂教学等非常了解,当他以一个业务指导者的身份去探讨或指导教育教研问题的时候,很容易就能切中要害,使得沟通研讨更加顺畅有效,也更容易赢得基层学校的认同。具备课堂教学经验,更是教研员的宝贵财富。熟练的课堂教学示范能力,是教研员最基本的能力。教研员应该拥有比一线教师更好的课堂教学设计和驾驭能力,因为教研员的重要阵地就在课堂上,教研能力的体现也在课堂上,只有谙熟课堂教学方法和技巧的教研员,才能更好地指导教师上好课,才能对一线教师的课堂教学给予恰当的评判和指导。教研员应该不仅是优秀教师,更是优秀教师的发现者、培养者和推介者。

二、要有把握政策的敏感和自觉

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与国家的教育改革密切相关,关注政策、了解政策、吃透政策才能保证教育改革的方向。教研员要做先进教育思想的传播者,站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前沿,参与和指导教育改革实验,保证区域教育改革的稳步发展。教研员要协助教育管理部门把政策规范落实到教育教学中,因此,教研员要研究党和国家的有关政策法规,对教育决策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情况和问题进行及时研究,为教育决策的调整提供依据。教研员还要从学科教学研究、教育科研的角度,对成功的决策进行分析、论证,为教育行政部门的理性概括总结和未来决策提供参考。教研员在工作过程中还要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或行政管理岗位上的同志打交道,要想沟通顺畅,就要与他们思维方式同步,这就要求教研员在教学研究工作之外,有一定的行政意识而且视野开阔。

三、要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一定的研究能力是一个优秀教研员应该具有的重要素质。教研员要有调查、实验、教育测量、经验归纳、分析总结的能力及运用理论、概念对教育教学做出合理判断的能力。具体来说就是教研员对教学与教研思考、斟酌、揣摩、判断之后,要把对教学与教研的各种问题进行系统的归纳与总结,并让其达到理论的高度。这种总结应该不像教育专家的理论那样深奥,也不同于一线教师的经验那样直观,比起教育专家曲高和寡的纯理论要更具有操作性,比起一线教师的感性认识要更有理论指导意义。

四、要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

教研员是各级各类教研活动的发起者。教研活动开展的成效如何,是否能够引起师生的积极响应,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和产生良好的社会影响,主要取决于教研员的组织协调能力。组织能力体现在教研员的策划水平、工作思维方式、工作魄力、组织程序安排、活动的管理调控、语言表达能力等各个方面。教研员要开展各种各样的教学研究活动,如入校调研、组织各级各类竞赛、组织公开课和观摩课乃至教学研讨及经验推广活动等。这些活动的顺利开展需要上级领导的支持、承办单位的配合、基层单位的积极参与、各级各类专家的鼎力支持,每个环节都需要教研员去组织、沟通、协调,因此必须具备较强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亲和力、凝聚力等,才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职教教研员分管的学科(专业)多,每个专职教研员都分管几个中心教研组,每个中心教研组里有少到几个多到几十个成员,管好用好这些资源,充分调动各成员的工作积极性,用其所长,避其所短,都要求教研员有较强的管理能力。

五、要有强烈的服务意识

研究、指导、服务是教研员工作三大职责定位。研究是先导,是基础;指导是关键,是根本;服务是目的。

1.为教育行政部门的决策提供服务

教研员要对教育决策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情况和问题进行及时的研究,为行政部门提供决策依据;同时从学科教学研究、教育科研的角度,对成功的决策进行分析、论证,为教育行政部门的理性概括总结和未来决策提供参考。

2.为学校发展提供服务

教研员要为学校发展提供信息、搭建平台。教研员可以是先进经验的推广者,为学校提供展示成果的舞台;可以帮助学校之间搭建合作交流的平台,促进学校之间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促进校际之间研究共同体的形成。

3.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服务

教研员通过组织各级各类教研活动,为教师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促进教师成长。教研员要通过关注校本教研,对一线教师进行专业指导,成为教师成长的助推器,要通过深入课堂教学指导,建立教研、培训一体化教研模式,引领教师成长。教研员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为教师发展提供空间。在教师成长过程中,教研员应该转变角色,不能仅仅作为教师教学水平的鉴定者,对教学工作要明确指出好在哪里,不足在哪里,怎样做才能克服不足变得更好。教研员要在专业上成为教师成长发展的良师。

六、要有较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教研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职责是指导教育教学,我们的教育思想、研究成果、教学技巧与艺术等内在的素质需要通过恰当的语言表达才能传递给我们的指导对象从而起到指导作用。如果研究能力很强,但表达能力欠缺,指导效果也会大打折扣。作为教育研究人员,我们对教育教学现象的总结、规律的把握、改革的思考等方面的研究需要通过文字表述形成论文、专著、研究成果才能更好地推广和交流,而这些都需要我们有一定的文字功底。组织一项活动,也要用到公文的撰写,一份好的、成功的活动计划可以起到很好的宣传发动效果,可以使参与对象快速明确活动要求和流程,为活动圆满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为我们的研究和指导工作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语言、文字是我们教研工作重要的工具和载体,是我们能够做好研究和指导工作的软实力和保障,因此教研员必须着重锻炼提高自己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职教教研员只有正确把握职业教育改革方向和发展规律,努力提高自身基本素质和能力,立足研究、指导、服务的工作职责,才能在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责编 陈 颖)

猜你喜欢

教研员教研学科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做慧眼识珠的教研员
苦练内功强素质 务实求精促发展
教育从“心”开始——基于心理教研员的视角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问题指向:学校教研品质提升的实践转向——以福建省尤溪县教研实践为例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超学科”来啦
关注教研活动提升教研能力
学生获奖及学科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