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职教育中加强美育的必要性
2016-05-14赵瑾
赵瑾
摘要:从高职院校的特点出发,着重从美育是个体审美发展的需要,是学校人才培养的需要,是社会发展变化对高职教育的要求等三个方面探讨了美育的价值和作用,明确指出加强高职教育的美育是具有现实性和必要性的,还结合高职院校的发展现实提出了加强美育的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高职教育;美育;个体审美;审美观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6)09-0049-05
美来自人类的社会实践,其内涵是对能引起人们美感的客观事物的共同本质属性的抽象概括。美育即审美教育,主要是通过各种美感形式培养人的审美能力、审美观念、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构建审美心理结构。美育在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中起着巨大的作用,因此,高职教育的对象当然也有必要接受审美教育。当前,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美育作为加强高职学生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越来越受到重视,但现实教育中的美育实施状况还存在着一些不足,我们有必要通过对其必要性的探讨来加深认识,推进美育在高职教育中的发展。
一、从高职教育特点出发,加强美育势在必行
(一)美育是个体审美发展的需要
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又有其特色。高职教育的学生年龄虽然与普通高校的学生相同,可他们却有着自己独特的心路历程。他们在中学阶段的应试教育中,大都经历过挫折,往往缺乏普通高校学生的那种自信;进入高职学院以后,由于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内心常常有着不同程度的焦虑和压抑;平日的学习多以技术性和应用型课程为主,接触人文艺术各方面的教育机会较少而影响获得更多的审美体验。蔡元培认为美育是“应用美学之理论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的科学,是引导人们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自己心灵的科学。①美育“陶养性情”即通过审美活动使人逾越现实中的利害纷争、人我敌视的障碍,而进入纯粹无差别的实体世界。因此,在高职教育中,我们要充分利用这种特殊的教育手段,它可以使人的情感理性化,可以完善人的审美心理结构。这种美育的情感性,无疑会为高职学生培养自信,找准定位,重新塑造自我发挥作用。美育还可以将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有机结合,让左右半脑协调发展,从而调动人的潜能,促进智力和技能的发展,这对于有学习挫败感的学生来说,将会重拾信心,找回自我。审美教育依靠美的事物的感染力,激起情感共鸣,从而产生审美愉悦,并在这愉悦的美之享受中得到情感净化,心灵升华,这就是审美的愉悦性。有了这种愉悦性,就会疏导人的情感,调节与稳定情绪,保持心理平衡,从而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缓解焦虑,使之焕发出新的活力。美育的愉悦性还会大大地形成对人的吸引力,使人主动地去追求美,体验美,获得美,这样就可以对学业课程中美育教育的不足进行一定的补充,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美的熏陶和感化。
高职的学生刚刚步入青年阶段,他们渴望美,追求美,尝试美,他们正处于自我美化意识极为旺盛的时期,因而审美追求异常强烈。他们有着可贵的完善自身的审美意识,有着择善向美的价值取向,有着对较高层次精神生活的渴望,有着培养自己具有健全人格的向往。他们正处于如何对待人生、事业、爱情、友谊等各方面的交叉点上,处于重视精神、气质、服饰、风度、交际等各方面美的阶段。他们时时、处处都在渴求着真、善、美。因此,在这个阶段实施美育,无疑是满足了青年人的需求,顺应了青年人的心理,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这个阶段的青年人还没有树立起稳定的世界观、审美观。尽管青年人富有独创性和挑战性的思维,可是由于受鉴别能力、评判能力、社会经验、知识修养等方面影响,在审美问题上仍然存在着某些盲目性、片面性,甚至美丑难辨。特别是面临着当代纷繁的生活,社会中的种种良莠、美丑、善恶现象都会刺激他们敏感的神经,都会影响到他们的情绪、言行和思想。当今审美环境的复杂性,形成了青年人认识事物的多重视角,反映在审美上则要发生矛盾、出现碰撞,这往往使他们斡旋其中,无从把握,陷于盲从、困惑、混乱、焦躁之中。如果在这关键时期实施美育教育,则可以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确立科学的审美标准,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培养崇高的审美理想,自觉地按照美的规律去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用美的尺度去塑造自己,从而建立更美好的生活。
因此,加强美育对个体审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是不可或缺的。通过美育可以激发青年人的活力,调动其潜能,发挥其创造力,让其在自由创造中全面发展,这是我们每个教育者的责任。
(二)美育是学校人才培养的需要
美育即审美教育,谈美育不能脱离它与教育的关系。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美是从实践中产生的,客观事物的美,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产物。所以说美是从客体方面对人的本质力量的积极肯定,而主体精神上感到的喜悦则是对人的本质力量的自我关照——通过对于对象的主体所产生的感性直觉,是人的本质力量的一种心理过程。
教育,作为人类的一项特殊实践活动,它本身就蕴含着美。教育同样是遵循着实践的基本规律来实现其目的的。一方面,人们(教育者)按照美的规律进行美的创造;另一方面,又不断丰富和发展自身的本质力量,显现自身的本质力量。所以美和教育的关系不仅是外部关系,美也存在于教育本体之中。从这种意义上说,美和美育也是教育实践的规定性之一。教育总要运用它自身的实践特点,通过各种方式让教育对象接受更科学、系统、集中的审美教育。换言之,美育正是以一定的美学理论为指导,借助多种多样的审美客体,去陶冶人的性情的教育,二者是相辅相成的。为了继承和发展人类在实践中取得积极的美之成果,采用教育实施美育是最佳途径。美育可以使教育实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目的。因此,美育于1999年被正式写入教育方针,成为指导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理念。美育是人类认识世界,并按照美的规律改造世界,改造自身的重要手段。可以说。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
不完全的教育则无法培养出合格的人才。从美学角度看,高职学生不仅作为审美主体,而且也将成为社会实践的主体,这就应该使其具备审美创造能力,即审美主体在感受美、鉴别美和欣赏美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实践活动“按照美的规律”直接创造出美的事物。学校要重视美育,认识到美育作为极为重要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手段,可以使今天的审美主体也是未来社会实践主体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可以使审美主体发挥出审美水平,创造出更美好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但是目前许多高等职业院校在美育的实施中还不够完善。有的学校将高职学院当成专升本的预备教育,单纯强调升学的重要性;有的学校因为就业需要大量设立实用技术型课程,而忽视其他人文教育,特别是审美教育。还有的学校在办学的指导方针上不能重视美育教育,只注重人才培养的实用性,有着急功近利的功利性色彩,这样在课程设置上、评价体系上、教师队伍培养上、学校活动安排上、各项经费投入上等各方面都不能将美育进行有效实施。再有,高职院校作为我国教育的一种特有形式,发展历程较短,还没有建立起丰富的有着人文色彩和文化底蕴的校园文化,美育氛围单薄,不能对学习者起到潜移默化地美育作用。
而美育的缺失,将直接导致学生的综合素质较低,个人审美能力不强,创造创新能力缺乏等后果。实际上,美育和技术能力能力培养并不矛盾,相反因为美育可以调动人的潜能,促进人的智力水平,提高专业综合素质,而使学生成为人才市场上更具有竞争力的人才。我们应该看到美育对于塑造学生完美人格的重要价值,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永远是教育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
(三)美育是社会发展变化对高职教育的要求
当今社会飞速发展,对人才的渴求是前所未有的。以往那种粗放式的只具有单一技能的人才培养模式早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取而代之的是对知识广博、发展全面、具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式人才的需求,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也是经济发展的需要。但现代社会随着工业化程度的提高,社会分工的专门化和细密化以及人的物质化也愈来愈明显,就像马尔库塞所说的,大工业社会存在着把人塑造为“单向度的人”的危险②,“单向度的人”即物欲满足的同时,失去了精神自由,职业枯竭,泯灭个性。所以,高职院校在培养人才的时候也要警惕这种危险,加强美育,因为美育是着眼于充分发挥人的一切力量,使人得到自由全面发展的教育,从而可以化解这种危机。正如席勒所言:美育的目的在于“培养我们感性和精神力量的整体达到尽可能地和谐”。③ 王国维也曾明确提出美育是培养“完全之人物”所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内容。④
我们今天的时代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的核心就是要进行创新;我们今天的社会是一个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创新是发展的动力源。
创新就需要想象力,而培养想象能力正是美育的重要功能,通过美可以激发人的灵感,有助于想象力的发挥。想象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有想象才能有创造,有审美想象就会有美的创造。影响创新的因素很多,但关键是人的因素,而美育则是以人为本原则的最充分体现,它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是为适应今天的社会发展变化而特设的教育机构,加强美育,进行以人为本的教育,既符合教育规律,也符合科学发展观,是我们的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在生产力迅速发展的今天,美学与物质生产和社会生活的联系越来越密切,美学已作为一种生产力的要素进入了物质生产领域,深刻地影响着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革。随着经济的发展,商品的交换价值、使用价值渐渐地被文化价值、审美价值所超越,人们不仅关注商品的实用性,也关注商品的审美性。作为高等职业院校,它是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就更应该有意识地将审美意识、审美知识传授给学生,使之将来能运用于生产、技术、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和生产力的发展。加强美育,就是让美育发挥作用,培养出具有审美把握能力,审美创造能力的人才。
当人的物质需求得到基本满足后,就会升起对精神生活的渴望;当人们在日益加剧的社会竞争生存压力下,就会产生对审美生活的需求;当社会飞速向更高水平发展时,人的内心就会萌生全面提升自我的欲望。而学校加强美育,就是让作为一种极为人性化的教育可以发挥其特有的作用,让它充实学生们的精神生活,增加学生们的审美体验,促进学生们的人格健康发展。
二、关注高职教育现实,加强美育大有可为
(一)高职教育面对的现实
高职教育即高等职业教育,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一部分。相对普通本科教育,它更侧重于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可是,在现实中,我们发现高职教育却面临许多困境,如生源问题,在现行的升学制度下,高职院校只能录取低分数段的学生;如就业问题,社会用人单位对其存在着学历歧视等现象;如社会认同问题,有的领导认为可以延缓就业增加稳定因素,有的家长觉得有学可上是无奈选择,还有的社会言论将之称为次等教育。面对这些困难因素,美育当然不是灵丹妙药,但它在提高学习者综合素质,增加学生的软实力,提升学生的竞争力等方面的确可以发挥一定的作用,这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已经形成共识。“打铁还需自身硬”,高职教育只有培养出社会所需的真正的高素质人才,才会逐步改变人们的看法,才会赢得良好的口碑,才能树立优良的形象。
当今,中国社会飞速前进,中国的工业发展已经有了新的宏伟蓝图,工业4.0有望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科技与经济进一步融合,国家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社会对从业人员的知识、能力、素质等都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高职教育在这种形势下应该说是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但也面临着很大的挑战。近年来,高职教育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他们将它视为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面对发展的春天,高职教育不断地将规模扩张式发展转向提升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建设。
高职教育必须注意其内涵建设,才能建立科学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内涵建设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可以包括队伍建设、制度建设、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等各方面的内涵建设。其中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建设是核心,美育应该融通与此,
更好地优化育人机制,丰富育人思想,拓展育人手段。所以,我们应该加强高职教育的美育,它不仅值得做,而且可以使高职教育更加具有发展前途。
(二)加强美育的思考和建议
1.对高职院校的整体教育来说,美育应该形成一种教育理念
这种理念的体现,其一是要转变教育观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在专题报告中指出:“21世纪最成功的劳动者将是全面发展的人。”新时期的高职教育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内涵。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而且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不仅使学生掌握专业技术,而且还要让学生能够立美创美。其二是要注重教学改革,我们应该吸收当今世界课程改革与发展的最新成果,关注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进行课程建设,可以将审美课程加入到课程体系之中,建立评价机制;可以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活动中增加审美环节,丰富学生的审美认识。美育加入其中的课程建设不是削减了专业技能课程,而是互为作用:美育指导课程教学,课程教学促进美育发展。同时还可以促进学生智力,挖掘学生潜能,使其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调动学生学习专业技术课程的积极性。
2.对高职院校的教学者来说,应该提高加强美育的意识
美育并非人们所认为的开几门音乐、美术、文学艺术课,只是少数几个教师的事情。在学校教育中,美育是一种包容德智体和艺术教育于一体的教育整体,我们每位教师都应该是传播美的使者,它应该结合到我们教学的观念中。其一是将美育的意识渗透到教学环节中。比如李克强总理指出:“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这正是我们教授应用技术的教师的指导思想,精益求精就是为了尽善尽美,把这种思想让学生落实到职业行为中就是美的创造,这就是美育。其二是将美育的意识蕴含在教师的言行中。如教师自我形象的外在美,钻研科学的理性美,兢兢业业的思想美,教书育人的情感美,讲课艺术的感染美等等,如果将这些言行影响了学生,这就是美育。其三是将美育意识结合到育人的思想中。教师教给学生诚实守信,高尚做人,敬业爱岗,勤奋学习,知行合一,探索求知等等都以真善美为核心,这就是美育。其四是将美育意识融合到实践活动中。审美的本质就是人类的一种实践活动,高职教育的特色就是注重实践,这是二者融合的最好基础。在实践中如何设计产品,如何运作商品,如何展示自我,如何美化环境,如何人际交往等等都需要教师教给学生审美原则,在实践中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3.对高职院校的学习者来说,应该提高对美育的认识
在高职院校里,学生主体焦虑日益明显;在社会转型中,学生审美困惑极为普遍;在学校生活中,学生审美倦怠成为常态;在求职就业中,实用功利被认为理所当然。在这种情况下,提高学生对美育的认识极为迫切。主要有:其一是对美育性质的认识,了解它不是一种强制性教育,而是一种关照人性的情感教育;其二是对美育的特征认识,了解它的形象性、愉悦性、实践性、普遍性,增加学生审美的知识;其三是对美育功能的认识,了解美育具有感化道德、深化认识、净化情感、开发智能、激发潜能、平衡心理、提升实力等作用,从而增加学生求美的主动性。这样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学习观、就业观和成才观。
美育是一种整体的教育活动,应该让它渗透到教育者的理念中,渗透到各个专业课程的环节中,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的意念中,这增加了教育教学的实效性,起到“润物细无声”的育化作用。在高职教育中加强美育是必不可少的,有着重要意义和现实需求。它不仅能够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审美能力和审美创造力,而且可以从审美的角度帮助学生深化认识、开发智力、感化道德、净化情感、陶冶情操。高职院校主要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在当今社会要想求得高水平,就应该有着人文精神的滋养。爱因斯坦主张自然科学和美学、科学和艺术联姻,用美学的观点去从事科学研究。我们认为,在高职教育中可以将专业学习和美育教育融合起来,加强美育,不仅势在必行,而且大有可为。
注释:
①蔡元培:《蔡元培美学文选》,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174页
②马尔库塞,刘继:《单向度的人——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年版,第72页
③席勒:《美育书简》,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4版,第102页
④王国维:《论教育之宗旨》(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61版,第1008页
参考文献:
[1]汝信.从科学发展观的高度看美育[J].高校理论战线,2013(3):18-19.
[2]曾繁仁.我国新时期美育建设的重要成果与共识[J].美育学刊,2012(3):1-5.
[3]彭军林,杨小华.试论高职院校美育的任务[J].职教论坛,2013(6):29-30.
[4]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文集(第3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143.
(责任编辑:付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