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职业教育课程的本质
2016-05-14赵文平
赵文平
所谓本质是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根本的属性,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根本性所在。本质问题具有导向性,只有准确把握职业教育课程的本质,才能真正认识职业教育课程,进而才能合理开展职业教育课程开发、设计与实施活动。那么,到底如何理解职业教育课程本质?
哲学中指出,每一事物的本质都是由它所包含的特殊矛盾决定的,因此我们要认识事物的特殊本质,就要对它自身内部的特殊矛盾进行分析。那么,对职业教育课程本质的认识,就需要首先对其内部特殊的矛盾进行分析。那我们要进一步追问,职业教育课程内部特殊的矛盾又是什么呢?笔者认为,职业院校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与未来岗位的素质要求之间的矛盾是职业教育课程内部特殊的矛盾,实际上职业教育课程就是要解决这一矛盾的。职业教育课程就是提供发展资源,提供供学生从现有发展水平向未来岗位所要求素质转型的发展资源。这一发展资源又是什么样子的?我们进一步分析职业院校学生现有发展水平与未来岗位的素质要求之间的内容。职业院校学生与普通院校的学生相比,在科学文化知识方面相对比较薄弱;他们渴求从事职业活动的一技之长,而又从未真正涉入到职业工作岗位之中。未来岗位的素质要求主要表现为综合职业能力,不仅要求工作者具备职业知识、职业技能,也要求工作者具备相应的职业精神、职业态度和职业价值观,还要求工作者具备可持续性发展的岗位迁移的工作方法,这些实际上囊括了职业活动中所涉及的所有体系。解决上述矛盾,需要考虑职业院校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重在推动这类学生实现有效学习、获得胜任未来岗位要求的素质。此时,职业教育课程不是基于知识逻辑的学术理论体系,而是基于职业活动逻辑的职业经验体系。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职业教育课程是能够推动学生发展的基于职业活动的职业经验体系。职业教育课程所表现出来的形态不局限于书本、教材和知识,也不局限存在于学校、教室和课程表之中;实践性智慧、隐形的工作环境、生产过程等均打破了课程的传统形态,都属于职业教育课程的范畴。职业教育课程具有几个基本特征:(1)职业性。职业教育课程指向职业活动。职业教育课程要突出职业教育的特殊性,非同于普通教育,职业教育课程更多关注的是学生获得某种职业素养的原材料。职业教育课程不能被窄化为专业教育课程或技术教育课程,而应体现出职业性。(2)实践性。职业活动重在做事,体现出实践性。职业教育课程本身就是指向职业活动的实践。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认为,“职业学校之课程,应以一事之始终为一课。每课有学理,有实习,二者联络无间,完一课即成一事。”再从技能的形成角度来看,技能并非靠人的死记硬背可以实现,它是一个实践过程,技能是学习者付诸于实践,并在实践中体验、涵养,将经验序化与理性化的结果。(3)体验性。职业教育课程是一种体验课程。学生在职业岗位上体验职业工作过程,认识职业活动的形式,践行职业活动的行为,感悟职业活动的价值。基于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化经验和实践智慧,每一位学生所体验到和建构到的课程是不同的。
我们可以在这种基于职业活动的职业经验体系的课程本质观的指引下,对课程系统要素进行重新解读。课程目标通过职业活动的岗位能力分析和工作任务分析来确定;课程内容是职业活动中所做的事情,涉及职业知识、职业技能和职业态度;课程组织依据职业活动逻辑顺序,基于职业发展阶段设计课程结构;课程实施的过程是职业活动开展的过程,可以采取对接生产过程的任务驱动、项目教学等方式;课程评价注重学生职业活动能力水平和职业活动的结果;课程开发主体多元化,即开发主体包括政府、行业和企业、课程专家、行政人员、教师、学生及其他相关人员。
(责任编辑:张学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