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中国马克思主义诞生历程
2016-05-14张建云
张建云
摘 要:1911年辛亥革命后,中国历史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节点。“中华民族向何处去”迫切地摆在中国人民面前。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先进分子最终坚定地选择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毛泽东思想转变、形成过程中,传统文化无疑具有基础与内核地位,其以人为本的人文情怀、自强不息的主体精神、“经世致用”的积极态度等等,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先进分子思想转变的根基。在此基础上,毛泽东“通过实践确立信仰”,形成了以理想信念为方向引领,以社会政治实践为根本依据,独立自主进行自我清算的思想转变模式,这是一个凤凰涅的艰辛历程。
关键词:青年毛泽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转变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09-0034-02
我们知道,1911年辛亥革命后,中国历史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节点。“中华民族向何处去”迫切地摆在中国人民面前。在这个彷徨时刻,“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的先进分子开始用无产阶级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成立了中国共产党,中国的革命面貌开始焕然一新。但是,一个更深层、更有意义的问题是: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选择又是如何选择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他们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凤凰涅的艰辛历程?这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过程,是一个值得中国知识界反复提出、不断琢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完满、深刻回答,无疑对今天人们思考国家的前途命运具有巨大启示,对如何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问题具有巨大启示。
毛泽东是那个时代中国先进分子的代表,探寻青年毛泽东思想转变之路,实质也是对当时中国人民思路历程的回顾和深省。金民卿新著《青年毛泽东的思想转变之路——毛泽东是怎样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的》追寻青年毛泽东读书求知和社会实践的足迹,以深厚的哲理思维将大量的资料串联起来,生动而又深刻地揭示了青年毛泽东如何通过实践检验、比较鉴别,抛弃了他先后接受的空想社会主义、工读主义、改良主义、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等各种各样的理论主张,并接受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最终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这部全面探索青年毛泽东思想转变过程的著作没有落入泛泛的资料介绍和常识性理论的复述之中,书中关于“青年毛泽东思想转变”这个平常问题的回答具有卓然超群的视野和深度,给我们提供很多启示。
一、传统文化在青年毛泽东思想转变、形成中的基础与内核地位
关于青年毛泽东思想的转变,人们一般关注的是当时剧烈变动的社会政治文化背景,以及西方民主主义、空想社会主义、社会改良主义等等思潮涌入及相互交锋对毛泽东的影响,而较少关注在这个新旧思想交锋过程中,传统文化在青年毛泽东思想转变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事实上,青年毛泽东思想转变之前绝对不是一个没有内容的虚空,恰恰相反,这是一个接受系统传统文化教育、深受传统文化影响的思想主体。传统文化是毛泽东思想转变、形成、发展的基础和内核。《青年毛泽东的思想转变之路——毛泽东是怎样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的》一书详细介绍了毛泽东童年和少年时代的读书情况,表明1910年秋,17岁的毛泽东在离开韶山之前,经过了6年的私塾教育,系统学习和接受了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基本完成了对传统文化启蒙知识和基本经典的学习和掌握。启蒙教育包括《三字经》《千字文》等基础性文化知识;基本经典包括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毛泽东还借助《康熙字典》,学习了《春秋》《左传》等著作,此后又在老师的指导下,阅读学习了《纲鉴类纂》《日知录》《史记》《汉书》《资治通鉴》《孙子兵法》《贞观政要》等等及大量古诗词作品。除了这些作为主流意识形态的儒家学说,毛泽东也大量阅读学习了非主流的文化典籍,包括小说、诗歌、戏曲等多种形式的作品,包括《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等当时的禁书。毛泽东天资聪颖,记忆非凡,这些传统文化知识被他牢牢掌握、吃透,融入他的生命、血液之中,作为思想文化基因,留下了终其一生的知识内核。“这些知识长期作为一种记忆硬核和知识基因,积淀在知识结构的底层,随时浮出同新接收的知识和信息发生碰撞和融合,以后获得的知识都成为围绕着这个内核而不断外延的信息积累和知识叠加。”[1]23传统文化以人为本的人文情怀、自强不息的主体精神、“经世致用”的积极态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深深地影响着毛泽东,构成了青年毛泽东思想转变的基础。尽管离开韶山之后,特别是进入湖南一师后,毛泽东广泛涉猎西方思想文化,形成了中西合璧的复杂型知识结构,但是,这个知识结构的主导是国学。不理解传统文化在毛泽东思想转变中的地位和作用,就不能真正理解毛泽东思想转变的源流。
二、“通过实践确立信仰”是青年毛泽东思想转变的根本特点
一个人思想转变,有理论上转变的,有实践中转变的。青年毛泽东思想转变的一个最根本特点:“这就是在实践中边学习、边体验、边总结、边转变,通过实践确立信仰,而不是先在理论上转变再在实践上转变。”[1]222之所以有这样的特点,是因为毛泽东从来就不是一个坐而论道的人,不是一个纯粹书斋型学者。经世致用的实用理性和报国为民的理想信念,使得他天生就不是一个教条主义者。青年时代的毛泽东不仅吸取各种新理论、新主义,而且他更注重对这些理论和主义进行一番实践考察,在亲身体验中比较鉴别、决定取舍。《青年毛泽东的思想转变之路——毛泽东是怎样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的》中详细介绍了毛泽东亲自设计、组织并亲身经历的关于空想社会主义实验、新村主义设计、工读主义实践、实验主义尝试及改良主义实验等政治运动。当然,这些试验或实践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彼此交织,相互验证。通过工读互助团实践,毛泽东认识到“工读团殊无把握,决将发起者停止”;在胡适主张的实验主义尝试中,毛泽东对“改良其旧”深存怀疑。这一时期最大的社会实践是1919年8月到1920年6月毛泽东组织领导的声势浩大的“驱张运动”,其主导思想是社会改良主义,参加者主要是知识分子,主要斗争方式是请愿、舆论批判。请愿活动的失败,对毛泽东打击非常大,让他认识到,靠着合法请愿是无法推翻反动军阀的。从此,毛泽东深入学习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并对政治运动的主导思想、依靠力量、斗争形式等进行了更深层次思考。
通过各种实践、试验的体验和反思,通过与众多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交流探讨,从1920年夏毛泽东开始了一系列初步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实践,包括:创办文化书社,宣传马克思主义;创办俄罗斯研究会,探索俄国式的道路;组建社会主义青年团,为建立中国共产党做人才准备;组建共产主义小组,准备建立中国共产党组织;领导湖南人民自治运动,在实践中验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及尝试俄国革命道路。领导湖南人民自治运动是毛泽东早期最重要的社会实践活动,在这一运动中,毛泽东开始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应用于社会政治实践中。此次运动中毛泽东还受改良主义、无政府主义等的影响,这也是本次运动失败的重要原因。湖南人民自治运动的挫折失败,使毛泽东彻底认清了非马克思主义的局限性和危害性,从此,毛泽东抛弃了旧思想模式,抛弃了改良主义、无政府主义等错误思想,坚定了马克思主义信仰。
通过各种社会实践的体验、比较、鉴别和反复思考,青年毛泽东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先进知识分子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青年毛泽东的思想转变之路——毛泽东是怎样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的》通过翔实资料和细密论述表明,中国人民选择马克思列宁主义,走上追求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不是偶然的,而是经过实践体验、理性选择的结果,是历史的必然抉择。
三、青年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化的具体过程
青年毛泽东思想转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首次中国化的过程。青年毛泽东思想的转变既是个人理论自觉的结果,也是中国社会实践推动、思想裂变的结果。《青年毛泽东的思想转变之路——毛泽东是怎样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的》通过新民学会的内部分化来具体说明这一过程,表明这种分化既是毛泽东思想转变的重要原因,也是其思想转变的直接体现。新民学会的内部分化首先始于留法的新民学会领导人蔡和森和萧子升之间发生争论和分歧,蔡和森主张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专政,而萧子升坚持社会改良主义、无政府主义,反对无产阶级专政。这些争论,“同毛泽东自己在自我清算过程中所涉及的几个关键性问题是一致的,那就是:主导思想是什么,根本目标是什么,具体道路是什么,具体步骤是什么。”[1]326这不是一般性学术问题,而是关系到根本理论、社会信仰的大问题。毛泽东通过理论清理和反思,坚定地站在蔡和森一方,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确立了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持走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道路,把建立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革命的首要任务。
毛泽东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化过程,同时也是他的知识结构融合重构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毛泽东深厚的国学积累沉淀整合到了以马克思主义为主导的新思想结构中,“例如‘实事求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种重要的道德价值理念和思想方法,但在知识分子和国民思想中有着深远影响,毛泽东把它同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联系起来,赋之以新的思想内涵,提升到思想路线的高度,成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内容。”[1]351随着政治信仰、思想结构的彻底转变,毛泽东实现了自身的马克思主义化。从此以后,毛泽东始终坚持认真学习、真正弄懂马克思主义,切实运用马克思主义,真正信仰马克思主义,并大力宣传、坚决捍卫马克思主义。
四、青年毛泽东思想转变的机制和模式
一个人思想转变,与哪些因素相关呢?《青年毛泽东的思想转变之路——毛泽东是怎样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的》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和观点,深入分析了影响青年毛泽东思想转变的共性和个性因素及其相互作用,提出了青年毛泽东思想转变的特色机制,包括理想引领机制、学习吸纳机制、实践动力机制、有机结合机制、集体智慧机制、思想交锋机制。这些机制整合到一个人的思想转变过程中,形成了一种特殊的青年毛泽东的思想转变模式,即“以理想信念为方向引领、以社会政治实践为根本依据、独立自主进行自我清算的思想转变模式。”[1]381具体来说:首先,青年毛泽东在思想转变过程中有着明确的目标指向,即实现救国救民、改造中国和世界的远大理想。正因为如此,毛泽东接受或者放弃某种主义或思想,并不是出于个人兴趣和学术追求,而是看这种主义或思想是否能实现救国救民,改造中国和世界。“他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从一开始就不是作为一般性的学术理论来看待,而是作为指导思想、理论信仰和行动指南来看待的。”[1]383其次,以社会政治实践为根本依据是青年毛泽东思想转变的突出特色。毛泽东同李大钊、陈独秀、蔡和森、周恩来等有着大体相同的思想经历,但是,李大钊、陈独秀、蔡和森、周恩来等人在转向马克思主义之前,都没有直接领导工人农民运动的社会政治实践经历。毛泽东不同,他直接领导了湖南五四爱国运动、驱张运动、湖南人民自治运动等,并从事了文化书社、俄罗斯研究会、创建共产主义青年团等社会实践活动,正因为如此,他对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局限性认识更加全面,对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体会也更加深刻,同时转向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也更加曲折,时间也更长。最后,青年毛泽东思想转变的独特方式是独立自主的自我清算方式,即通过亲身经历的实践检验,对理论进行反复比较、鉴别,甄别出正确理论,同时对自己思想结构中的错误倾向进行彻底毫不留情的自我清算。这种成长方式与毛泽东从小就具有的独立个性是内在相关的,学生时代的毛泽东学习以自学为主,自主性强,从来不人云亦云,无论是谁都不会盲从。这种独立自主的处世方式成就了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也成就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
五、青年毛泽东独特的思想转变方式的重要启示
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如何理解和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这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同时更是一个复杂的实践问题。每个时代的马克思主义者都应该对这个问题做出具体的回答。青年毛泽东思想的转变即马克思列宁主义首次中国化的过程对其后的人们有着极为重要的启示。总结起来包括:一是要阅读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精髓;二是要学习和把握中国传统文化;三是要分析和了解中国国情;四是要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同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想做斗争。这无疑是我们今天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原则,也是我们研究、反思青年毛泽东思想转变的根本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金民卿.青年毛泽东的思想转变之路——毛泽东是怎样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的[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