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民主党派参政议政不足及对策分析
2016-05-14岳丹琪王雁菊
岳丹琪 王雁菊
摘 要:面对日渐丰富的民主决策形势与局面,高校民主党派在自身建设与实践中却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不仅在组织成员吸纳方面存在缺失,在意见实践过程中也有明显不足的表现。高校民主党派只有对组织的纳入标准进行适当调整,并且对高校建设决策建议做出实践性贡献,才能够充分发挥其参政议政作用。只有通过高校和身在其中的民主党派的共同努力,修订补正不足,才能使民主党派在高校建设中不断建言献策,真正发挥民主党派的作用,实现党派成员的个人价值。
关键词:高校;参政议政;民主党派
中图分类号:D6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09-0047-02
高校民主党派作为高校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参与群体,在当前日渐丰富的民主决策形势背景之下,应充分利用自身的权利通过参政议政发挥重要作用。民主党派参政议政不仅是自身价值的体现,更是对我国党政建设和社会民主制度全面发展的尊重。高校内民主党派在参政议政中适当发展新成员,践行参政议政,才会对高校建设和民主党派自身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推进互利共赢。
一、高校民主党派成员方面的不足
1.成员来源不足,进入门槛过高。相比于加入中国共产党,高校职工想要加入民主党派的较少。我国全日制在校大学生和研究生被批准加入中共者的比例达到10%以上,许多高校高于15%,有些高校甚至超过20%[1]。各民主党派在党章内对入党成员做出了相对明确的规定,中高级职称的优秀人才方可成为申请人。在校学生由于学业及身份问题绝大多数无法达到要求,这就使民主党派丧失大批潜在党员。据各民主党派党章规定,发展新党员须有考察期,中国农工民主党设立了六个月以上的培养期;有些未设立明确的培养期,致公党和民主同盟以及九三学社,培养期限模糊化,从而导致有意愿者难以确定申请志向。有些高校统战部对民主党派的宣传力度小,以笔者所在院校为例,从本校统战部主页发布的信息可以看出民主党派一页仅列举几位曾是政协委员的成员,并未对各成员做简要介绍,大多数人无法接触到各民主党派的成员,但老成员引介是申请的必备条件,这也就导致想入党派的人员无门路可进。
2.老成员惰性化,后备成员缺失。高校往往更注重学科成效,由此就会忽视民主党派成员的发展,造成统战部署局面失衡,对民主党派成员思想引导少,培养次数少,交流沟通少。民主党派成员参政议政渠道不畅加之自身能力所限,发展平台不充足,年龄结构又偏向中、老年[2],造成原有民主党派成员参政议政惰性化,无心将自己所在党派介绍给周围年轻群体。当老成员达到民主党派规定的任职年限时,学校往往会突击发展新成员,确定举荐标准仓促,多以学科绩效及职称单项指标举荐成员,忽视思想政治建设标准,甚至有些书面举荐意见多是照搬模式抄写并非对个人的实际考察结论,这就使得整个高校民主党派成员冗杂,顶着学科顶尖人才聚集圈的光环,无法真正代表其所联系群众的根本利益建言献策。
二、高校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实践方面的不足
1.时间难统一,交流有困难。由于各民主党派针对不同行业人士,在综合类高校中,各党派成员分布在不同院系不同专业,基于学科专业差异,各党派成员工作时间不同,以致无法集中各民主党派成员及时沟通交流意见并糅合观念,最终形成适当的观点向上级汇报传达。这在综合类院校中是一项不可忽视的因素。在某些专业性院校,比如医学类院校,民主党派的数量相对较少。在此种院校内,各民主党派成员所从事的专业学科相近,差别小,时间差别本不应该成为阻碍,但必须考虑的是,由于各个学科领头人的重点多是放在学科发展上,尤其是临床类学科领头人,时间多投入在研究和治疗工作中,忽视自身思想建设,阻碍了各党派成员间互相交流沟通,从而无法在医疗体制改革的洪流中真正从自己所联系的群众中获取信息,提出合理可行的意见。
2.形式老模式,建议少践行。在各种民主协商会、座谈会等提出意见和建议或通过调查研究撰写专题调研报告送交政府有关部门参考等是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主要形式,然而这些传统的方式在发挥作用时,不仅参与门槛较高而且内容泛化、形式虚化、力度不够、效能不高[3]。由于时间限制,传统的调研方式更无法满足需求,而掌握大量真实详尽的群众信息资料是参政议政的必要前提。高校民主党派成员很少对政府行为和社会管理进行探索研究,也就导致产生的意见或建议过于书面化、形式化,可行性低下,由于建议多不被采纳,反过来影响民主党派成员建言献策的积极性。
3.途径无生趣,网络有风险。座谈会、协商会等渠道是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主要途径,而高校民主党派建言献策的途径也遵循此种模式套路,多是集中学习或者以听取报告的模式为主,组织烦琐,消耗时间,缺乏创新变化。某些高校举办的主题学习教育活动往往是动员场面热烈,作用效果不佳。有些高校借助现代科技,结合校园活动,鼓励民主党派成员利用视频、网络平台在规定时限之内建言献策,组织讨论活动,从而调动了积极性,但不少高校并未真正开通网络渠道,虽然有此类网页,打开之后却无实际内容。当然,必须认识到网络具有两面性,网络有可能消解党员间的共同意志,党员与党员之间、党员与党组织领导者之间,网络交流增加而面对面的沟通交流减少,削弱民主党派的凝聚力[4]。因此,老旧的途径过于模式化,而新途径又有些未可知的负面影响,高校民主党派在参政议政的途径选择上仍然需要做出多方努力。
三、完善高校民主党派参政议政之建议
1.成员组织建议。首先,高校应重视民主党派成员培养,调整激励机制。建议各高校在统战工作中认识到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重要作用,为高校民主党派成员提供更多培养树立党群意识的工作条件与机会,笔者所在院校近期在举办的新生开学典礼中就有以民盟盟员作为教师代表讲话。另外,对各大民主党派的近期工作和成效进行展示和宣传,说明高校民主党派任务的重要性,以加强高校民主党派成员党派荣誉感。再者,高校应调整激励机制,将学科绩效同党派成员的思想政治发展相结合,作为奖励的主要标准,从而使党派成员改变完全依靠学科绩效获得奖励的观念,真正为自己所在的民主党派做实事、谋实利。最后,民主党派应调整章程,积极引导高校民主党派成员,发展后备成员。基于民主党派无法将在校大学生及研究生纳入组织,民主党派就需要鼓励高校民主党派老成员多参与党派活动,带动新成员。鉴于老成员多是学科带头人,其学生和周边人就会更多地关注该民主党派的实时动态,主动对该党派进行深入了解。笔者建议各民主党派在高校民主党派吸纳新成员的条件中对有积极申请入党意向的学生先进行党派知识学习培养,以使其了解党史党情,从而有利于学生对本党派产生深刻的印象,扩大潜在党派成员人员数量,发展后备新成员。
2.实践建议。第一,高校须有序安排时间。综合类高校中各大民主党派成员由于专业性差异产生了时间障碍,这就要求高校能够积极采取措施将各民主党派成员的工作安排得合理妥善,综合调查分析,做出适当的时间差,最终能够使各民主党派成员在安排的时间内收集分析信息并与其他党派成员共同分享结果建议。笔者建议综合类高校可以利用休假之机,组织校内民主党派成员共同考察其他高校,一方面可以进行校际沟通、学术切磋,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校之间各民主党派成员进行有效的思想交流。针对专业性较强的院校,高校及其附属单位应当通力在党派成员的工作及人事安排上做出努力,引导党派成员主动在工作中获取其所代表群众的要求及意见,同时创造合适的条件时机聚集各党派成员互换信息,以达到本行业内的交流沟通,完善行业所代表的群众的要求及意愿,提出切实的建议。第二,高校民主党派成员要主动优化实践形式。高校民主党派成员要自觉学习新理论,主动了解时事政治动态,坚持“学以增智,学以建业,学以立德,学以修身”理念,主动寻找薄弱环节,努力营造学习环境。另外,各党派成员必须积极加强同各级党委、政府等职能部门的联系,主动与学校沟通,通过参加座谈会、协商会等,认真听取政府职能部门对民主党派参政议政课题调研工作的意见、建议[5]。高校民主党派成员还需要制订有效的计划,关注政治变化,主动结合自身实际,探索政治影响,提高预见能力。党派成员还需要加强同其他成员之间的沟通交流,共享信息,做好信息储备和交换,不断探索新思路、新角度,提升党群意识,获得和掌握合作参议的能力,真正实现作为一名民主党派成员的价值。第三,双方共同开发保障实践途径。高校与民主党派成员需要合理探索民主党派适宜的参政议政途径,一方面维系已成型有规模的参政议政途径,在内容上下功夫,创新意,将枯燥的学习途径改变为党派成员能够自主发言探讨的平台,如在听取报告时允许各民主党派成员有问题时及时提出,设置群体交流探讨的时间,同报告人共同商议解决问题等。另外,双方需要开发网络信息互助的新型途径,结合政府职能部门优良的网络保护系统,建立一支政治素质高、责任心强、适应网络技术发展的专职队伍[6]。在维护网络平台安全性的基础上,保障网络平台的公开性和透明化,使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切实保证民主化,搭建民主管理网络交流平台,将高校民主党派所代表的群众纳入管理体系之中,确保每一条合理合法的意见能够得到关注和探讨。
综上,只有通过高校和身在其中的民主党派的共同努力,才能够逐渐使高校民主党派在组织上得到新生,真正发挥民主党派的作用,实现党派成员的个人价值。
参考文献:
[1]杨君武.民主党派组织发展空间问题及其对策探究[J].湖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6):12-16.
[2]熊劲松,李社云.搭建多种形式平台,提高参政议政能力——浅析高校民主党派代表人士队伍建设[J].文史博览,2014(10):47-49.
[3]崔珏.政治价值·政治技术·政治沟通社会职能——论提高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效力的三个维度[J].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11(1):17-20.
[4]叶国平,欧阳晓安.网络政治对民主党派政治参与的挑战与影响[J].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3):22-25.
[5]金昊.有序、有效、有为——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工作的几点思考[J].团结,2014(4):11-13.
[6]冯永玲.网络视域中的高校民主管理[J].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7(4):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