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没用”的声音

2016-05-14高小宝

知识窗 2016年10期
关键词:摄制组太行山原生态

高小宝

浙江卫视曾经举办过一场《中国首届原生态南北民歌擂台赛》,一位名叫石占明的羊倌成为了歌王。主持人亚妮听了石占明的歌声后,想给他做一期专访。

不久后,亚妮带着摄制组来到石占明的家乡——山西省左权县石匣乡红都村。采访队刚走进村子,突然传来一阵嘹亮高亢的歌声,只见村口旧祠堂的戏台上,十多个男人吹着唢呐、拉着二胡、打着鼓坐在铺盖上仰头唱歌。虽然听不懂歌词,但唱的都不比石占明差。这种独特的声音、欢快的旋律,引人入胜,极富激情和感染力。

原来,这是一群被当地人称为“没眼人”的流浪艺人群体,由11个人组成,平时他们背着铺盖,拄着拐杖,以走村串乡卖唱为生。根据老辈人的记忆,在抗战时期,他们其实是一支八路军情报队伍,但他们没有编制、没有档案、没有记录,只存在于老乡们的记忆和口口相传中。如今,这些盲艺人的生活方式却被保留下来,同时保留下来的还有左权县民歌最全的曲牌、曲目和原生态的演唱方式。

这是亚妮与这支盲宣队的第一次见面,未曾想到,这次际遇竟改变了她之后的时光。“我听过真正的蒙古长调,是在20世纪30年代一个英国人带着录音机走遍草原时录的。为什么中国人要找自己的原生艺术反而得靠外国人呢?为什么我就不能做这件事?”恰逢浙江电视台节目改版,亚妮主动提出停办《亚妮专访》。她想跟着盲宣队流浪,拍摄他们的生活。一位同行语重心长地劝她:“你去做这件事,第一年,大家会说你好;第二年,大家就会慢慢地把你遗忘;第三年,再也没有人会提起你。你做好思想准备了吗?”亚妮觉得,工作的意义不在于能带给自己怎样的光彩,而是最终能留下什么。“等到80岁的时候回头看,你会发现,主持过的那些晚会都是留不下来的。我不知道拍纪录片这个泥沼有多深,但这可能是唯一能让我留下一点东西的方式。”那年,亚妮拍摄的30分钟纪录片《向天而歌》获得了广电总局的“星光奖”,亚妮本人也获得了浙江省“五个一人才奖”,两个奖项共拿到了36万元奖金,她又向母亲借了10万元,按照自己的想法一头扎进了太行山中——她要拍一部“盲宣队”的纪录电影。

盲人们跟部队行军一样走山串村,尿壶、水壶、衣服等所有家当,都随铺盖绑着,生怕一撒手就被人拿走了。队里挣的钱,三成留给退休队员,七成按月采取记分制统一分配:唱100句记1分,吹拉弹唱都会记1分,队龄超过40年记1分……亚妮听人说,盲人们都是在夜里躺下后诉说心里话。于是,她开始和盲人们同睡一张铺炕。第一个晚上,亚妮整宿没合眼,耳边是此起彼伏的呼噜声。亚妮心里却很坦然,通过接触和了解这些盲人,亚妮发现他们心地单纯,与世无争,而且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受过不少苦,都有一段心酸的过往,有的连亲人也没有。就在这样一群人中,亚妮却从没有在他们身上看到抱怨和仇恨,反而是他们灿烂的笑脸和激情的歌唱,让人感动落泪。

渐渐地,盲人们把亚妮当成了自己人,他们从不在有陌生人在场时卸下背上的铺盖,但亚妮在时却没事,他们甚至闻得出亚妮的味道。财力让亚妮吃紧,有半年时间,她只做了一件事:找钱。她开始参加一些企业活动,还帮人主持婚礼,哪怕只赚几万元她也去。对此,她以前都是排斥的。缺钱的时候,她市值五百多万元的房子只卖了三百八十万元,条件是:付现款。朋友们都说她疯了,但亚妮从不向任何人倾诉自己的苦。她曾经问过这些盲人歌者:“生活这么苦,为什么你们还能这么高兴?”一人答:“眼盲了,心就亮了。”亚妮终于明白了自己坚持的原因:她希望能让包括自己在内的普通人的心也亮起来,找回那些已经丢掉的东西,那些最原始的快乐。

2015年大年初一,亚妮从杭州赶往了太行山,几千里地,她只为和11位流浪卖唱的盲艺人吃个团圆饭,这已经是她和他们吃团圆饭的第十个年头。前几年,她都是带着上百号人的摄制组,这次,她孤身一人,因为电影拍到末了,身兼编剧、导演、制片人的她,几近倾家荡产。2016年6月24日,在公众面前消失了10年的亚妮带着新书《没眼人》和书中“没眼人”的原型——10名太行山盲艺人(一人已经离世)走进了北京大学,不仅讲述了11位“没眼人”爱、恨、死的故事,还带来了一场原生态的精彩演出,在场所有人的心灵都受到了强烈震撼。受邀嘉宾崔永元的一番话发人深省:“中国人说一件事情好坏都是以‘有用、没用来衡量。冯骥才先生记载中国乡村消失的速度大概是每天100个,有一天,‘没眼人的这些艺术也会消失。这些东西有什么用?我觉得它是整个民族文化机体的组成部分,如果今天少一个指甲,明天少一根指头,后天掉一缕头发,似乎无关痛痒,但这会让一个民族显得丑陋不堪。有一天,经过一丝一缕的掉落,我们终会很难看。”

猜你喜欢

摄制组太行山原生态
《太行山写生》
理性思维 辩证思考
就能帮到这里了,企鹅们,加油
影视剧中的无人机
原生态音乐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真正的“原生态”
回归“原生态”
原生态河流亟待抢救和保护
在高温与严寒之间
在太行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