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陶艺课
2016-05-14孙开元贝丝·凯法特
孙开元 贝丝·凯法特
一天,丈夫送给我一份特殊的礼物:他为我们俩报名去当地一家艺术中心参加为期10周的陶艺课,我们将在那里学习练土、塑形,然后学习做碗、杯子、罐子、花瓶,我们将把自己的创意转变成一件件艺术品。
“可是我没有艺术细胞。”我对身为艺术家的丈夫说。
“据说制作陶艺很有趣。”他回答。
“我不知道有没有时间,”我说,“再说了,你就不怕我制陶把手弄伤了吗?”
其实说到底,我就是有一点担心自己在陶艺课上什么也弄不好,会出丑。但是,他已经计划好了我们一起去,我也就只好硬着头皮去学了。
我们走进陶艺工作室,只见里面灯光明亮,到处摆着拉坯机、陶片,几个架子上摆满了正在阴干、硬如皮革的陶艺半成品。学员们围坐在几张齐腰高的桌子旁,有的人似乎已经熟悉了陶泥的特性,另一些人正在反复尝试。我那有着艺术天赋的丈夫站在我旁边,他有着一双灵巧的手,对三维物体有着独特的理解力。陶艺室中央站着我们的指导老师伯纳黛特,这是一位富有魅力的女士,言谈举止中流露着她的才华和热情。
我们的第一课是学习捏陶罐,然后再学泥板成型和拉坯成型。我惊讶地发现,制作陶艺是非常细致的活计,练土去除陶泥里的多余气体、无缝连接接口、海绵吸除水分,指导老师随时给我们提示。
“闭上眼睛,然后开动转盘。”指导老师伯纳黛特指点着,“揉打陶泥,挤出里面的气泡……开动转盘并且挤出线条。准备收口……不要害怕任何事情……”不害怕?我做的陶罐比例失调、罐壁太厚,别人从没见过我这样的制陶“技术”,我能不害怕?
你确定自己干不好一件事情的时候,你就一定干不好。你不能笑对自己的错误,就无法学到什么。
我想着自己用这个时间本可以在家舒服地看电视、玩电脑、养花儿,现在却站在这里绞尽脑汁地把一块泥巴弄成罐子,我真想哭。
周围的一些女士看到了我的窘境,她们一边安慰我,一边用工具给我示范怎样切割陶坯、怎样接合陶罐把手。“这样做”“那样做”“现在你自己试试”,她们给我讲解着。
我一点点地做着陶罐,进度很慢,我在陶罐正面划出了几道修饰线,在它的背面压出了一个惊叹号。
“你给这个陶罐起个什么名字?”一位陶艺课同学问我。
“这只不过是我的一个练习作品。”我说着,笑了笑。
这是真心话,我目不转睛地看着自己终于做好的第一件成品,它不算漂亮,但是学习的过程让我难忘。
我把这个摇摇晃晃的陶罐带回了家,一同带回的还有在陶艺课上学到的智慧:在生活中对待恐惧的办法不是逃避让你感到恐惧的事情,而是伸出你的手,一次次地接触、一次次地磨砺,真正征服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