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析电影《黑天鹅》的色彩印象以及女主人公的性格成长

2016-05-14张大磊

电影评介 2016年3期
关键词:妮娜白天鹅黑天鹅

张大磊

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关于芭蕾舞团要竞选天鹅湖女主角的故事,这是一个对演员有极高要求的表演。女主角不仅要扮演美丽、善良、纯洁的白天鹅,还要饰演能够迷惑王子的狡黠、性感、阴暗的黑天鹅。主人公妮娜是一个集聚美貌与善良并且拥有纯熟芭蕾舞技巧的演员,是白天鹅的角色当之无愧的人选。但是编剧托马斯不满意妮娜饰演的黑天鹅,毫无魅惑、放荡可言。从动作上可以看出妮娜总是在极力地控制、压抑自己而丝毫不敢流露一丝欲望。这与妮娜从小受到的严格教育与家庭背景有关。妮娜的母亲是个禁欲主义者,她不想女儿像她年轻那样沉溺于爱情而毁了自己的舞蹈事业。所以把女儿紧紧地保护在自己的羽翼下,让她成为不谙世事、单纯、善良的孩子。可是莉莉的出现让妮娜开始倍感压力。她是角色角逐强劲的竞争者。从她身上无不透出狂野、性感之美,这是黑天鹅所具备的特质。妮娜为了获得能够有可能一举成名的角色和机会,必须从内而外打破原先的自己,将与白天鹅对立的人性的另一面展示出来。也正是在这种巨大的精神压力下,妮娜出现了恍惚、甚至幻觉,她开始与身边对她有阻碍的人进行对抗,首先是她的母亲。她极力逃脱母亲的禁锢和控制,当母亲看到精神分裂的妮娜要参加天鹅湖的正式演出试图阻止时,妮娜甚至暴打母亲至手脚无法动弹。当莉莉试图取代她的位置时,她将手中的玻璃刺进莉莉的腹部,将她杀死。当然这都是她的幻象,然而通过自我斗争她将道德底线控制下的另个“邪恶”的自己释放出来。整部影片采用色彩的变化与明暗来凸显女主人公心理活动、性格转变的过程。观影下来观众也好像被妮娜一步步带入那虚虚实实恍恍惚惚的精神幻想中。

一、 色彩运用及其对剧情发展的推动

在电影艺术创作中, 色彩是塑造人物性格和形象一个不可或缺的关键部件。色彩意象的运用在电影这门审美艺术中产生的作用和效果是显而易见的。色彩给观众最直观的视觉感受,而这背后充分体现创作者要表达的情感、思想和文化价值观。影片黑天鹅在色彩的运用是极其成功的。妮娜饰演的芭蕾舞演员从一开始纯洁、高贵、善良的白天鹅经过天性和物欲的解放蜕变成一只邪恶、性感、魅惑的黑天鹅。这其中白色、过渡色(灰色)、以及黑色的应用为影片人物的塑造、性格的转变增添了直接的审美体验。给观众带来一种感性的美感。回顾影片《黑天鹅》女主角一出场是一袭素净的白色芭蕾舞裙。平时穿戴的围巾也是白色的,犹如白天鹅的羽翎。白色给人以透亮、干净、纯粹与素雅。抛开白色,妮娜日常生活打扮中也主要为粉红色。粉色的毛绒玩具堆满墙角,卧室的布置也主要以粉色为主。就连母亲端上来的水果早餐,她也孩子般说道:粉色的啊,多可爱。粉色装饰着妮娜少女的梦,完全展示出她纯真、娇嗔、脆弱、依赖、敏感的一面。也确如她外表的穿着打扮,此时的妮娜是顺从、依赖、听话的乖乖女。妮娜的母亲是不得意的芭蕾舞演员,由于年轻时候沉迷爱情而毁掉自己的舞蹈事业,所以母亲不能让妮娜重蹈覆辙而对她严加管教,不仅在舞蹈训练、身材保持方面对妮娜几近苛刻的要求,就连平时的社交活动都严格限制。[1]所以28岁的妮娜还处在性懵懂的阶段,正是在严肃、刻板、苛刻的母亲的教导下妮娜全身心投入在自己的舞蹈的事业,对每个动作都精益求精,近乎完美。她的舞蹈动作是约束的、沉稳、内敛、压抑、怯弱的。这使得她很适合扮演白天鹅的角色。是芭蕾舞团中毫无争议的白天鹅候选人。脆弱、敏感、依赖、需要人保护的性格正是白天鹅身上所体现的。

而随着剧情的发展,女主人公逐渐褪去了白色和粉红的装束,排练服开始出现了灰色。比较于黑色。灰色是内敛和低调的, 灰色既不给人视觉上较强的冲击力,又不容易让眼睛产生疲劳。灰色是复杂的颜色,不像白色那么纯粹、素雅、透亮。色彩是整个影片剧情发展的主线和基调。最初的浅色调布置格局给人一种轻松的、愉悦、明朗的感觉,这包括妮娜平时的装束打扮、房间布置和场景布置,不难看出剧情的基本走向也是较为轻松的,而后整体色调由原来的明亮开始转向晦暗,此时人物的内心也开始出现了变化。由开始的沉稳、简单、稚嫩走向了焦灼、挣扎和迷茫。把观众也带进一种迷蒙状态。这时候的妮娜开始渴望挣脱母亲温暖而又让人窒息的保护。她开始把练舞服换成了灰色,并且频频出现幻想。不顾母亲的反对跟莉莉去到酒吧,将莉莉给的黑色性感背心套在白色毛衣的外面。不仅接受男生的调情,还喝下致幻药让自己融入酒吧的舞池。喝醉回家对母亲歇斯底里地喊叫并拒绝母亲进入自己的房间,把莉莉当成自己性幻想对象。那天早上起来,妮娜换上了深灰色的衣服,改变了她一贯白色少女的风格。

故事发展到后期的高潮,妮娜已经换上了黑色的芭蕾服,黑色表征不怯弱、性感、冷漠、邪恶、魅惑,她最终得到了黑天鹅的角色,她把囚禁在内心深处的另一面完全地自如地展示和解放出来。纯洁的白天鹅亦不完全是她的标志,她已经长出黑色的羽翼,褪去白色或者粉红色的羽翼。

二、 影片《黑天鹅》中色彩运用对女主人公心理发展的建设

影片《黑天鹅》的扮演者娜塔丽·波曼这个具有犹太民族血统的女孩,为了很好地诠释黑天鹅当中的人物,特意进入了哈佛大学进修心理学。当然前期的准备让她很好地诠释了片中女主角的挣扎、惶恐、分裂、奔溃的心理变化,一举夺得了当时的奥斯卡最佳女主角盛誉。影片中导演利用白、粉、灰、黑这几种主要的色彩很好地对应了女主人公的心理变化和成长过程。女主角母亲永远都是一身黑色,一头整齐不乱的盘发,一副修行者的样子,对于妮娜是关心备至、严格要求。好像她的女儿是一个没有长大的小女孩。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妮娜一身洁白的或者粉嫩的装束,一张天使般天真无邪的面孔和一具白天鹅一样不谙世故无辜的灵魂。此时浅色着装表征着妮娜健康积极的心理态度。她刻苦练习,把每个动作做到完美。她内心世界里深深认为只要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总有一天可以得到一个完美的角色,而她也因此被人熟知。

但是故事出现了转机,舞团这次要角逐的角色是既可以扮演纯洁的白天鹅又可以诠释邪恶的黑天鹅。特别是看到野性十足穿着黑色皮靴的莉莉。此时的妮娜心理开始发生了变化,不像最初那么明朗。她开始频频出现幻觉,肩膀上出现多处抓痕,脚趾粘连,需要用力掰开。手指也出现肉刺,妮娜用力扯开却扯出一条血带。当母亲发现女儿背上的抓痕的时候,强硬地要拉进洗手间,帮她把过长的指甲剪掉,妮娜是抗拒的,此时的她开始把内心潜藏的叛逆、黑暗、阴沉的一面在一点点地宣泄出来。指甲是“黑天鹅”的武器和利器,种种迹象表明妮娜身体中囚困的另一个自己正要破牢而出。原先那个圣洁纯真、健康向上的白衣女孩开始被一种灰蒙蒙的色彩笼罩。主人公的心理出现了变化。再也不是如一面镜子一般纯净的湖水。开始掺杂了忧郁、挣扎、和混沌。

在故事发展的高潮阶段,影像越发“妖魔”化,女演员身体里的另一个“自我”要迸发出来。她精神频繁出现臆想、恍惚和幻象,出现了自己都出乎意料的极端行为。几近奔溃的她在化妆间里画上烟熏妆,涂上妖艳的红唇,眼睛似乎要喷出火焰。此时她又出现了幻觉,她的假想敌莉莉来到她的房间公然向她挑衅,在互相争执与摩擦中,充满血性的妮娜将玻璃碎片插入莉莉的身体里面,她杀死了莉莉,实际上她杀害的是意识层面中那个刻板怯弱、毫无魅力可言的自己。观众在观看影片时除了能够从女主角狰狞的表情和诡吊的气氛中感受到主人公心理起伏变化,此外色彩布局也直接凸显和渲染了妮娜内心的沉重、挣扎和阴郁。主观的色调渐变,直接带给观众一种华美与灿烂后只留下灰烬的沉重和窒息感。渐变的色彩、诡异的音效、虚实的错位替换,让人物在之前层层递进的细节铺垫下全面爆发分崩离析的双重性格,使得整部影片不论在剧情安排、人物塑造上都给人一种层层递进、一气呵成的感觉。

三、 色彩转变揭示女主人公的性格成长及人物形象蜕变

整体观影下来,在影片背景布置上导演采用大量的色彩作为人物性格转变的衬托,色彩的变幻与主人公的性格成长和形象蜕变息息相关、丝丝相扣。色彩从最初的明亮的浅色调转入阴郁的深色调。主人翁的性格也从最初的阳光明朗转向沉郁压抑。当妮娜还是妈妈的乖乖女时,总是可见她穿着白色的衣服,系着粉红色的围巾。依然还是未完全脱掉稚气的公主。当色彩转向暗色调时,此时妮娜恍恍惚惚,压力骤增的她开始出现各种幻觉。而相应地,此时影片在背景布置中也采用了大量的灰色和暗红色来烘托女主角紧张、压抑的情绪,这种恐怖和惊悚的场景设置也预示着女主角的性格出现了巨大变化。

有一个场景是妮娜出现幻觉看见莉莉为了黑天鹅的角色而勾引托马斯,两人在亲昵的镜头。周围都是身穿黑色舞服的演员,托马斯的脸突然幻化成灰色鹰钩鼻的怪物。这些幻觉的出现暗示着妮娜开始扭曲和妖魔化的内心。她人性中阴暗面开始展露。[2]在影片的后部分,当妮娜如愿地登上心中渴求已久的舞台开始表演时,由于心神不宁,她竟然从舞伴的手上滑落。这是她最擅长的白天鹅部分的表演,这也同时暗示那个原先那个妮娜开始崩解。而在扣人心弦的黑天鹅表演之际,她更是进行了自我搏斗,此时的整体背景基调都是黑色的。人物也开始全面爆发她人性最黑暗、邪恶的一面。表面上是她把莉莉杀死,实际上不过是将旧的那个妮娜杀死。在这场精神的搏斗后,她画上烟熏妆,穿上黑色的芭蕾服登场表演。这个眼睛充满杀气和邪气的女人震慑住在场的每个人,跳着跳着她身上开始长出黑色的翅膀,越来越浓密,越来越有力量。此时她再也不是那个怯懦地躲在母亲怀里的粉红女孩。她努力突破自己,突破一切束缚,完成了蜕变。她身上充满了傲娇和狂妄的气质,下台的时候,她主动捧起托马斯的嘴亲吻下去。[3]此时的她是最有魅力和性感的时候,让人无法抗拒。

表演谢幕的时候,她又换上白色的芭蕾服,纵身跃进白色的垫子,所有观众包括演员都给她最热情的掌声,却发现她的腹部中央鲜血涌流出来,经历了从白天鹅到黑天鹅的角色转变后,女主角虽然又回到白天鹅谢幕。但此时的妮娜不同于往日的那个怯弱、胆小、单纯、禁欲的妮娜,经过流血的她由处子转变成真正的完整的人。

结语

《黑天鹅》讲述的是一个舞者的心路历程与自我蜕变,看似有多个人物掺杂并互相斗争,实则只是女主人公与内心的自我斗争的过程,即善与恶、美与丑、正与邪的博弈。这些看似对立矛盾的元素却是我们人性中存在的。无论是母亲的禁锢、莉莉的竞争还是托马斯的循循善诱都只女主人公妮娜成长的外在因素, 妮娜必须要凭借自身的能量和勇气,打破囚禁她的牢笼,才能实现自我超越和完美蜕变。而这一切心理活动和成长过程导演用独特的色彩转变和气氛烘托来演绎和诠释,使得一个鲜活生动、重塑自我、完美蜕变的人物形象深植于观众内心。

参考文献:

[1]谢文娟.扑火的飞蛾——解读电影《黑天鹅》中的妮娜[J].电影评介,2011(16):56-57.

[2]文援.自我寻找,走过蜕变的桥——《黑天鹅》旋转裂变的精神分析[J].电影评介,2012(19):33-34.

[3]李惟.他者凝视下的双重人格——从女性主义视角分析影片《黑天鹅》[J].电影评介,2014(23):46-47.

猜你喜欢

妮娜白天鹅黑天鹅
Influence of temperature on thermal relaxation of exchange bias field in CoFe/Cu/CoFe/IrMn spin valve∗
黑天鹅格里布
“灰犀牛”“黑天鹅”
小区里的黑天鹅
我的白天鹅
我的白天鹅
直视“黑天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