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小月:好棋能否妙用?

2016-05-14夏珍

中国新闻周刊 2016年16期
关键词:立言陆委会马英九

夏珍

“我很喜欢这个工作,所以就一直坚持做下来。我认为,如果你的职业是你的兴趣,你一定会做得非常好,而且会很执着、很投入,因为喜欢嘛,喜欢和人家来往、喜欢做自己的事情,做下来就会觉得很有乐趣。”四年前,张小月被任命为台湾驻澳大利亚代表,受访时开心地说。

张小月的脸上总是洋溢春风和煦的笑容。面对即将到来的台湾陆委会主委的新角色,她依然微笑着面对。

4月15日下午,台湾地区当选领导人蔡英文以及当局准“行政院长”林全分别召开人事公布记者会,蔡英文公布领导人办公室秘书长以及“国安会”方面的人事安排,林全则公布了“行政院”第三波的人事任命。其中,备受瞩目的陆委会主委一职将由张小月担任。

要做一个很正当的人

现年63岁的张小月再创一项“第一”纪录,成为自有陆委会以来的第一位女姓掌门人。在张小月的公职生涯中,她创造过的“第一”纪录多了,包括:第一位女性“外交部”次长、第一位女性陆委会主委发言人、第一位驻外“大使”。

不要以为这些“第一”稀松平常。早年台湾的“外交”人员选拨,甚至限定只能由男性报考。原因很简单,“外交”人员经常驻外,难免东奔西跑,遑论台湾处境维艰,女性到底方不方便,不能不有所考虑。开放女性报考“外交”人员之后,女性仍然是“外交圈”的稀有动物。往往一期五十名学员中,女性约莫只能占一成,五名左右。

进入台湾“外交部”整整21年后,1996年,张小月才得以以“大使”身份派驻圣克里斯多福(圣基茨和尼维斯联邦)。这是一个位于加勒比海的岛国,哥伦布第二次航行(1493年)时发现了这个小岛,但一直要到130多年后的17世纪二三十年代,英国才在这里建立了加勒比海区的第一个殖民地。人口不到六万的这个岛国,早期曾像台湾一样,以制糖业为主,近年来才发展出观光旅游和离岸金融。虽说国无大小,不过不难想象,与其说张小月去当“大使”,毋宁说是当“小使”更贴切。

在这个应该靠步行就能绕一圈的小国,张小月乐不可支地享受着美天美地、远离尘嚣的世外桃源。“那里有很好的空气、阳光、水和整个生活环境。当然物质生活是很欠缺了,可是整个大自然完全是没有污染的。而且当地的人非常淳朴,也很热情。”张小月曾这样说。虽然什么都没有,但在她眼里却是什么都有,“我在当地认识了很多的好朋友,从总理开始,一直到一般的民众,到今天我们都还有来往。”

这个“蕞尔小岛”不像台湾有限的其他“邦交国”,动辄“拉警报”。当然,这不能全然归功于张小月,但她擅长交朋友则是不争的事实。张小月在担任驻英代表期间,推动台湾和英国签订“航空服务营运协议”,增加台湾和英国间的航班,并促成英国给予台湾民众免签待遇,这当然对台湾争取欧盟免签具有指标意义。

2001年,张小月出任台湾“外交部”首位女性发言人,当时大陆外交部发言人章启月也是一位女发言人,媒体将两人比喻为 “双月争辉”。

和出身于外交世家的章启月相比,张小月的出身显得平凡多了。她出生在台湾彰化一个普通家庭,普通到没有人问她的父母是谁、家世如何。张小月的成长经历就像台湾过去一甲子的缩影,出身平凡没关系,只要有能力,就能做到自己想做的事。她考上政大外交系,出国拿到纽约长岛大学国际关系硕士,通过台湾“外交”人员的选拨考试,一路堪称顺遂地进入台湾“外交圈”。

张家五个兄弟姐妹,张小月排行第三,上不着天下不着地。但显然张家的教育非常公平,张小月并不讳言,“爸妈对我们非常地宠爱”,更重要的是,“父母教我们比较多的是在做人方面,比如说要很诚实、很正直,要做一个很正当的人。”她的父母并未要求她像一般女子,读书嫁人守着自己的子女,反倒希望她展翅远飞。更幸运的是,她的夫婿也支持她的工作,在聚少离多的岁月里,一直是她的精神支持。

和即将接任台湾“外交部长”的李大维一样,张小月也是在台湾地区前领导人陈水扁执政时期的官员,李大维因为是“扁政府”的驻美代表,后来不为马英九重用;张小月曾任“扁政府”的“外交部”常务次长,在马英九八年的执政期间,她一直驻外,直到2015年年初才返台接任在台湾被公认为是一个“闲单位”的北美事务协调会。

张小月当年能出任常次被认为是一场“意外”,因为论资排辈的话,常次人选杨进添(马英九执政时期曾任职“外交部长”“总统府秘书长”)被人寄了“黑函”,再加上杨行事风格相对保守,张小月于是脱颖而出。

有趣的是,就在她担任常次期间,陈水扁出访中南美洲,争取过境美国,恰恰又有华航大举向波音采购客机,张小月特别对外澄清,“绝对没有以购波音交换陈‘总统(水扁)过境美国,而且,台美沟通管道良好,双方有足够的互信。”有“立委”质询她,“要不要为这句话负政治责任。”张小月当仁不让表示,“当然!”接着也补上一句,“不过,我是事务官。”用白话文讲,就是事务官不为政党服务。

一盆兰花化不可能为可能

张小月,人如其名,如一轮明月,轻浅柔和,不论“扁政府“的“烽火外交”或马英九执政时期的“活路外交”,在她看来就只是一个方便挂在嘴上的名词或口号,非关专业,这八个字从不会从她口中脱出。

张小月出生的那一年,朝鲜战争结束。来年,台湾和美国签下共同防御条约,危如累卵的台湾得以喘息。她进入“外交部”的1975年,越战结束,蒋介石辞世;而早在这之前四年,台湾已经退出了联合国。她的“外交梦”,从考上政大外交系的第一刻开始,就是艰巨难行的。但她总是从容不迫,以开朗面对困难。

不论在台湾本地任职还是派驻海外,她从不自我催眠而是认清现实,“要怎么样能够化不可能为可能。对其他国家来讲可能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是我们就要想很多的办法来达成它。过程其实蛮辛苦的,可是做好了以后会觉得很高兴,有一种很高的成就感。”

在她担任台湾驻英国代表的2010年,号称“兰花王国”的台湾,首次参加英国知名的切尔西花展,张小月费心安排,让业者将新研发的品种命名为“伊丽莎白二世”。展场内有数百摊位,英国女王在到访花展的有限的45分钟里,就真的走向了台湾的展场,驻足聆听张小月的介绍,接下张小月赠送的一盆新培育的兰花。

40年倏忽而过,蔡英文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后企图留用现任陆委会主委夏立言不成,脑筋动到张小月身上,不能不说是一招好棋。张小月在担任公职40年后,成为继夏立言之后从“外交圈”转职两岸部门的第二人。然而,棋好局不好,也是枉然。夏立言在陆委会任内表现得可圈可点,显然台湾“外交官”的训练还是有值得称道之处。可惜的是,马英九用人不是慢半拍就是视人才而不见,夏立言若能早居其位,或许可以为两岸交流做更多事。往者已矣,张小月接下这个棒子,担子可比夏立言重多了。

马英九执政时期,目标明确要深化两岸交流。蔡英文尚未就任,目前依然云山雾罩,还看不清楚将如何拿捏两岸关系,是紧是松是进是退。就已发布的人事看来,蔡英文是用了紧的“国安”团队加上松的财经团队,松紧之间如何合拍,一时半刻真难看出眉目。“外交部长”李大维和张小月是老同事,共事默契不会是问题。“国防部长”冒出一个前汉翔公司董事长,连军种司令都没干过,与其说是强化对美关系,不如说是强化对美军火采购关系,或者强化军火产业关系,这个组合能为两岸做多大努力,实在不无疑问。

在“外交”上,张小月可以用一盆兰花化不可能为可能,让英国女王看到她;在两岸政策上,如何化不可能为可能,却不可能全然操诸于她。重点是,蔡英文能给张小月多大的工作空间。

就算蔡英文肯给,蔡英文背后的基本教义派支持者肯给吗?马英九当局所立下的两岸两会直接对口,未来还能继续吗?期待5月20日之后,张小月和国台办主任张志军之间“双张会”能如期而至。

(作者系风传媒总主笔,曾任《中国时报》总编辑、时报周刊社长)

猜你喜欢

立言陆委会马英九
惊人的想象力
立德立言,为何重要
等我也长了胡子
校园四季歌
卖水果
不够用
自说自话?
上万猪农扔粪抗议马英九
马英九接种 甲流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