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读于写,相辅相成

2016-05-13蒋晨晨

考试周刊 2016年23期
关键词:写作手法阅读

蒋晨晨

摘 要: 在中高年级小学生作文开始起步、深化提高阶段,作文教学应该以童心引导童趣,以童真捕捉真情,贴近学生实际。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相对较小,教材是学习写作最有效的载体。作者在阅读教学中尽可能地以教材为依据,指导学生在读中积累内化语言,学习写作方法,掌握章法结构,从而提高写作能力。

关键词: 阅读 写作 语言 手法 结构

小学作文刚刚起步,教师要抓住小学生的模仿心理,通过仿格,让学生明白掌握文章的基本规律和套路,在模仿中提高写作能力,形成独特风格。可以模仿章法结构、写作方法、语言,课本中很多课文给写作者提供有一个模版一样的东西。在对文本的整体阅读感悟的基础上,进行临摹、仿写,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素养。写字有字帖,画画有画谱,下棋有棋谱,写作也有技能可言。

一、在阅读中积累内化语言

词句构成了段落,进而组成了篇章。教材中的文本都是学生仿写的蓝本,其中有许多精美片段用了特殊句式,教师在阅读教学时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典型的训练点,可仿,但力求创新。

《泉城》这篇课文中,作者介绍泉水的形态和声音用了一连串的比喻句:“这些泉有的白浪翻滚……听起来如秋雨潇潇。”这个段落语言优美,结构经典,使我们如闻其声,如见其形,非常形象。我通过引导学生从喻体感受泉水的特点,从而体会比喻的精当之处,以此打动学生的心灵,此时教师播放泉水的图片和声音,学生在观察和倾听的基础上学写比喻句“有的泉水……好像……”,可谓水到渠成。在交流过程中,亮点不断,学生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受到了启发,思维的火花被点燃了,在对课文模仿学习的基础上加以创造,从而呈现出了精彩的语言。

再如我在执教《秋天》一文时,引导学生学习:“苹果嚷着冷了,要穿红袄;葡萄嚷着冷了,要披紫袍。”我首先带着学生们读,细细品味,感受到语言的独特美的文字,然后激发学生:“秋天还给谁什么颜色呀?”让学生对着课文的样子适当改编扩写几个美丽的句子。学生有了课文的引导,结合生活经验,笔端流淌着美丽的文字:

“它把红色给了枫叶,红红的枫叶像一只只大手掌,招啊招啊,招来了秋天的凉爽。”

“它把黄色给了橘子,黄黄的橘子像一盏盏灯笼,照哇照哇,照亮了整个果园。”

“它把金色给了稻穗,一串串稻穗金灿灿的,像一串串金子藏在叶底下,闪啊闪啊,闪出了秋天的光亮。”

……

学生通过仿、改写话,不仅感受到秋天给大地带来的丰收的喜悦和绚丽多彩,更领会了文本语言的表达特色。

二、在阅读中学习写作手法

对于篇章的练笔,有其值得仿写的原因,主要在构思、材料、顺序或者在立意上能训练学生构思成文。教学中要紧紧依托这个“练点”,把写落到实处。教材中不少文章为小学生写作指引了方向。下面一些例子就是学生学习写作方法的典范。

《金蝉脱壳》这一篇课文,在写作方法上有很多值得借鉴的东西。作者是按照蜕壳前—脱壳中—脱壳后的顺序描写蝉脱壳的全过程,这就为学生写一件事或者一场活动提供了一条思路。作者在写蝉脱壳时抓住了蝉身体各个部位的变化:背头脚尾,这就告诉学生观察要仔细,描写要有序。作者对蝉脱壳时各部位的变化进行描写时笔墨花的又是不一样的,背部的变化描写最具体,这就提醒学生描写全面的同时,要有重点,有详有略。这样的经典范文如果教师能够在阅读教学的同时指导写作,学生肯定就会受益匪浅。

再如学习游记类的课文《黄果树瀑布》后,利用这经典范文的特点,我给学生确立了练笔主题,写写自己游览过的昆山的某一处景点,如周庄、亭林公园、阳澄湖、千灯古镇……选择与家乡密切相关的景点内容,鼓励孩子们仿照教材中的写作手法描述自己的生活见闻。

再如李白的诗作《望庐山瀑布》,前两句作者描绘了一幅静态的山水画,后两句中用一个“下”字写出瀑布飞泻而下的磅礴气势,是一种动态美,一静一动相映成趣,教师可引导学生关注动静结合的写作方法。此外,《安塞腰鼓》也采用了同样的手法达到了唯美的艺术效果。写作时同样可以借鉴。

三、在阅读中掌握章法结构

对于典型课文,教师要利用资源,教给学生同一类作文的章法结构。下面以《说勤奋》的阅读教学为例进行说明。

文章的思路非常淸晰,在教师适时的点播下学生很容易掌握说理性文章的思路结构:提出观点—列举事例—得出结论。在具体学习司马光和童第周的故事的过程中,教师提出问题:司马光和童第周的故事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学生总结发现:不同点:a.司号光天资聪明,童第周基础很差。b.司马光是古代的,童第周是现代的。相同的是他们都通过勤奋取得了成功。此时教师进一步追问:作者为什么要举这两个人的事例呢?聪明的学生就发现了:这就印证了课文中的华罗庚的名言和文章的观点。这两个例子充分说明勤奋的重要性。在教师的点播下,学生知道了要论证自己的观点,列举的事例一定要具有典型性和说服力。学生在学习《说勤奋》这篇课文的同时,就掌握了说理性文章先提出观点,再列举事例论证观点,最后得出结论的结构,还懂得了列举的事例要具有典型性和说服力,说理性文章的写法不言而喻。

总之,语文教材就是最实用的范例,要挖掘语文教材隐性的功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学生获取真切体验,产生深切的感受,口头“我口说我心”,笔头“我手写我心”,灵魂得到自由舒展,作文自然而然就能够在笔尖流溢出精彩,真实地表达内心深处的真正想法,成为学生心灵的“绿洲”了。

参考文献:

[1]魏雅平.以比较阅读为“桥”,提升读写结合的实效[J].小学语文,2011(07).

[2]颜克秀.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策略的研究.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08).

猜你喜欢

写作手法阅读
层递手法
缓解后背疼的按摩手法
七步洗手法
浅论小学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如何让小学生写作返璞归真
写作教学策略初探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
牵引配合手法治疗颈性眩晕9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