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职教为什么崛起
2016-05-13王辉辉
王辉辉
民营职业教育力量的崛起,或可为中国的职业教育发展提供某种借鉴
从人称中国高科技产业中心的中关村出发,向北行驶8公里,就能达到位于上地七街的北京某研修学院。
在这所据称占地近300亩的职业培训学校里,密密麻麻地伫立着一排排楼房,仅教学楼就有10座,几乎是每一个专业就占一座教学楼。
负责华中市场招生的老师王芳(化名)骄傲地告诉以学生家长名义前来咨询的记者,该研修学院目前有在校生3万多人,而2013年这一数字还是1万多。短短两年时间里,这所学校的在校生人数增加了2倍。
这所学院的疯狂扩张只是中国民办职业教育的一个缩影。
人社部的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共有各种民办职业培训机构18891所,仅民办技工学校的数量就有600多所,占技工学校总数的21%。而当年职业学校的数量是13227所。
教育部公开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有民办中等职业学校2343所,在校生189.57万人;截至2012年,民办高职在校生212.28万人。
民间力量在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领域的崛起,或可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某种借鉴。
安徽某烹饪专修学院的学员在展示面塑技能
靠什么赢在起跑线上
随着市场上民办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增多,争夺生源便成了学校间最激烈的战争。为保证生源,维持生存,很多公办职业学校也不得不参与其中。
中招、高考前的初高中校园,是目前大多数职业学校争夺生源的主战场。
中部地区某市一所高中的班主任石磊(化名)向《瞭望东方周刊》透露,每年高考前,都有大量职业学校的老师,甚至中层领导,到学校进行招生宣传。他们一般会通过关系,获得进校散发宣传资料的机会。实力雄厚的职业学校,还会不惜重金,与毕业班的班主任达成默契。后者允许其进班作招生宣讲,甚至亲自帮忙宣传。而前者每成功从后者管理的班级招收一名学生,就要支付给班主任1000元?2000元不等的报酬。
“这些学校大部分是民办学校,也有公办的,但很少。”石磊告诉《瞭望东方周刊》,而且这些学校一般以本省学校为主。
外省职业学校的招生,则主要依靠本校省外的在校生。学校一般会让省外学生提前放假,回家乡进行招生,学校支付一定的报酬。
前述北京某研修学员的老师王芳介绍,其招生与上述招生模式并不相同。学校会在一些生源重点县市常年设招生办公室,每个办公室有3?4名兼职招生人员。他们多为当地关注或从事教育工作的中年人,熟悉本地的学生分布情况,了解潜在的生源对象。
“每招收一名学生,招办的老师可以拿到800元的抽成。”王芳说。
有了利益的驱动,这些所谓的招生人员自然不遗余力。同时,在位于北京上地七街的学校本部,还有100多名负责各省招生工作的队伍。他们的工作主要是接待从全国各地而来的学生及家长。
凭借这种招生模式,前述研修学院从一所十多年里始终名不见经传的职业培训学校,到近两年一跃发展成为万人大校,在华北和东北的农村市场颇具影响。
后来者还在线下争夺生源的时候,像北大青鸟、蓝翔、新东方烹饪学校这样的老牌技术学校,早已经将战场转移到了线上。
在新东方烹饪学校北京西红门校区,记者了解到,这所有1800名在校生的学校,共有20名招生老师,她们被分成网络组、电话咨询组和现场接待组。学校的宣传手段也不再是街头宣传广告,而是大规模的电视广告和互联网广告。
毫无疑问,生源是民办职业技术学校的发展命脉,而它们正在拼命争取“赢在起跑线上”。
每月拿到15万元奖励的老师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刘占山告诉《瞭望东方周刊》,上个世纪90年代,政府放开民间办学限制,鼓励多种力量参与职业教育后,民办职业教育获得了快速发展。
之所以能在短短20年间便超越公办职业院校,占据广大市场,民办院校灵活的体制机制是关键。
这一点,从民办职校的用人制度中便可见一斑。
上述研修学院的招生人员王芳介绍说,该校的每一位技术课教师都是从企业高薪“挖”来的。他们既懂专业理论,又有丰富的实操经验。更重要的是,他们更加了解企业的需求,了解实际工作中的技术难点,因此教学也更贴近实际,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技术水平。
对于极端强调实用性的职业教育来说,这一点显然至关重要。
反观公办职业学校,其技能老师大多来自于高校毕业生,很少有来自工厂和企业一线的技能人才。
“现在许多职校的技能老师是出了高校门,进职校门,缺乏职业、企业实践背景。”一位长期关注职业教育的专家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民营职校之所以能吸引来自一线的技术课教师,方法可谓“简单粗暴”。
在上述研修学院,学校对技术教师的考核就是看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只要学生就业形势好,技术教师的工资和奖励就不成问题,“我们的老师里面有人一个月就拿到了15万元的奖励。”王芳说。
如今,高薪聘请经验丰富、技能高超的专业技能人才到学校担任技能教师,几乎是民办职业技术学校的常态。但对于公办职业技能学校来说,这一点却无法实现。
对于公办职校来说,学校教师属于事业编制,只有通过统一的事业单位招聘考试才能进行招录。一方面,对于专业技术高、知识文化水平偏低的技术工人来说,这种考试并不容易;另一方面,如果学校自主招聘技能老师,既没有办法解决编制,也没有办法支付工资,晋升空间更是受到很大限制。
而即使获得了事业编制,学校老师的工资待遇也无法达到在企业工作的薪资水平。
对此,刘占山认为,未来职业学校的教师招聘和管理中,文化课教师和专业技能课教师应该分别管理,区别对待,这样才能吸引优秀的技术人才从事技术教育。
10个专业为什么7个与互联网相关
相比公立职业学校,民营职业学校的课程设置和课时安排,显现出高度的市场敏感,这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实现高质量就业,同样至关重要。
事实上,职业教育滞后于市场需求,舆论一直多有诟病。
“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整个职教课程体系与社会需求脱节,课程内容陈旧、适用性差。”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周光礼这样评价目前中国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
据上述要求匿名的专家介绍,目前,相当一部分职业学校在课程设置上,确实存在与普通初高中差别不大的问题。“有些县市的职教中心,或者职业高中80%?90%的课程都是文化课,很少或者没有设置职业技能类的课程。”
本刊记者在对中部某城市一所职业高中的调查中了解到,其一、二年级的课程设置与普通高中没有任何区别,全部都是文化课,只有在高中三年级,才会为不参加高考的学生安排1?2门专业职业技能课程的学习。这种做法在大量二三线城市的职业学校中普遍存在。
上述专家说,还有很多学校是什么行业火了,就跟风设置相关专业。对于日新月异的就业市场来说,缺乏前瞻性,多数时间就意味着滞后于市场需求。
相比较而言,一些民办培训机构的课程设置灵活得多。
以上述研修学院为例,其以计算机技术人才培训起家。学院现在设置的10个专业中,有7个与互联网应用技术有关。据王芳介绍,学校基本上每学期都会根据行业需求的变化对课程进行调整,哪怕只是细分领域的变化。
比如,随着移动互联网应用的推广,目前学院的互联网应用技术的专业设置中,基于PC端的课程已经很少了,大部分都是关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教学。
而在课时安排上,一些民办职业技术培训机构也更加符合“技能教育和训练”的要求。以北京新东方烹饪学校为例,据其招生人员介绍,学生的实践操作课时在80%以上。这在一般的公办职业学校中并不多见。
敲开实践之门
通过实际的训练和操作让学生掌握技术、提升技能,是职业教育的最后一步,也是关键环节。因此,如何进行有效的实践训练(以下简称实训),成为评价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
上述以计算机应用技术培训见长的研修学院,由于其专业多涉及服务外包发展成熟的IT行业,所以近年来该校一直通过承接项目完成实训。
也就是说,学校允许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个人名义承接各种项目。然后教师带领由学生组成的项目组,共同完成所承接的项目。
“通过参加实际的项目操作,学生不仅能够快速提升技能,而且能提前适应团队协作,毕业后也就可以更好地适应工作。”王芳说。
“我在学校就跟着老师参加了3个项目的实际操作,所以毕业后工作很轻松。”2013年毕业于该校平面设计专业的晓飞(化名)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这一环节看似简单,实则需要多方面的条件支撑。其中的一个关键因素在于,学院的教师多来自于企业一线,了解行业状况,且在市场中有一定的人脉关系,很容易就能够承接到适合教学环节的项目。
对于大多数职业学校来说,一般要与企业合作完成对学生的实训。
目前,职业学校普遍应用的实训模式有2种。一种是学生基本完成理论课程后,到企业进行一段时间的专业技术技能训练。这种模式需要企业的积极参与和大量投入。但是,中国企业普遍缺乏对职业教育的参与热情。这就导致许多职业技能实训效果不佳,很多实习学生沦为企业流水线上的廉价劳动力。
另一种实训模式是企业或者实训基地与职业学校进行深度合作,将企业对技术技能的实际需求嵌入职业学校的校本课程,让学生尽早了解和学习未来工作中亟需的技术技能。这种模式虽然可以最大程度地使企业介入职业教育和培训的过程,但是在课程体系严密的公办职业教育体系中,尤其是高职高专学校中推广起来,还存在许多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