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江文化产业园集聚模式及提升路径

2016-05-13朱蓉

对外经贸实务 2016年5期
关键词:产业园文化产业园区

朱蓉

2015年11月3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发布,明确要求“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文化产业园是文化产业集聚发展的重要载体,加快文化产业园集聚发展,把文化产业培育成浙江省的支柱性产业,对于建设文化强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都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针对浙江文化产业园发展现状,借助实际案例调查分析浙江文化产业园的集聚模式,对其集聚规律进行动态描述,对浙江文化产业园提升路径作相关探讨。

一、浙江文化产业园发展现状

(一)园区规模迅速扩大,产业产值不断增长

近年来,浙江省把文化产业园建设作为文化产业集聚发展的主要平台,文化产业园的数量不断增多,产值加快增长,规模不断扩大。据浙江省统计局最新调查结果显示,到2015年年底,浙江省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的文化产业园有135个,较2010年增加了62个;文化产业增加值为1275亿元,近四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4.9%。浙江省产值超过10亿元的文化产业园有27个,较2010年增加10个;产值超过5亿元的园区有39个,较2010年增加16个;排前10位的园区文化产业总产值超过546亿元,总资产约193亿元。全省文化产业园区产值排名第一是浙江横店影视文化产业实验区,文化产业总产值约163亿元,连续3年增长30%以上,仅影视企业上缴税费超过15亿元。从近年的发展状况看,虽然各文化产业园区发展速度不同,但总体排名基本变化不大,详见表1。

(二) 服务平台不断健全,服务能力加快提升

文化产业园的集聚发展需要众多公共服务平台的支撑,才能提高产业园的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目前,浙江省135个文化产业园中,有服务机构的产业园有35个,为进驻园区的企业提供从企业注册、人才招聘、融资、产品开发等全方位服务;有42个产业园开通了各类网络平台,提供信息发布、沟通交流、产品营销等服务,不同产业类别的产业园提供了不同的信息服务;有25个产业园建立了园区内的企业融资机构,与各种银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或提高资本授信额度,引进资本投资公司,有的还建立了股权投资机构,千方百计为企业资金保障;还有20个产业园建设技术服务平台,为产业园内入驻企业解决共性问题;有12个产业园建立销售平台,有9个产业园建立了知识产权服务平台,有12个产业园建立了学习培训和创业孵化平台。

(三) 产业集中度总体提高,产业链不断延伸

全省135个文化产业园总资产约721亿元,园区内企业约1.5万家,就业人数约为32万,实现利润约119.36亿元,排名前10位的园区企业数量约5800家。近四年来,排名前10位的园区有8个园区的企业数量有所增加,只有仙居中国工艺礼品文化创意产业园、青田县石雕文化产业集聚区的企业略有下降。园内文化产业企业占比不断提高,其中100%是文化产业企业的园区有30个,60%以上是文化产业企业的园区有105个,产业发展特色更加明显。随着某类文化产业的加快发展,产业集聚转化为集聚效应,相关企业加快进驻园区,产业链加快延伸,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如杭州数字娱乐产业园自2004年创建以来,由当初的42家企业发展成为500多家企业,其中骨干互联网企业166家,业务涵盖动漫制作、软件开发、网站管理、技术服务、广告摄制、衍生产品及服务经营等,产值由2亿元增至2015年底12.76亿元,成为国内重要的数字娱乐产业集聚地。又如运河天地文化产业园由广告业务延伸发展成为产品展示交易和推介平台,杭州江干东方电子商务园建成了淘宝网商园、电子商务创新基地、神州移动电商平台等。

(四) 扶持政策不断完善,优惠措施更加具体

政策倡导与财政扶持对于文化产业园的集聚发展有着重要作用。除了浙江省委、省政府出的一系列政策性文件,各地结合文化产业园实际出台了很多针对强的政策措施。全省有122个文化产业园享受到优惠政策,有30个产业园享受专门的扶持政策,如在浙江横店影视文化产业实验区,在2012年省委、省政府专门制定了政策;在宁波文化广场,宁波市政府专门制定了扶助政策及考核办法;有25个文化产业园对园内企业采取了有针对性的具体帮扶措施,如杭州山南国际创意园、温州国智文化创意产业园;有37个文化产业园为了增强企业入驻吸引力,实行了租金减免、低价租赁或租金补助等措施,对入驻产业园的企业实行租金优惠;有20个文化产业园有财政性专项资金补助,补助金额从十几万到一千多万不等。

二、浙江文化产业园集聚模式

(一)优势产业拓展集聚模式

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浙江充分发挥丰裕的民间资本,社会力量投资建设文化产业园区的热情高涨,全省有民间社会力量自主开发的文化产业园47个,占全部文化产业园的34.8%。其典型文化产业园区如青田石雕文化产业集聚区、龙泉青瓷文化创意产业园、浙江横店影视文化产业实验区、永嘉桥下教玩具集聚区、温州红莲文化产业园等。如青田石雕文化产业集聚区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以青田县所产优质叶腊石为原料,3万多青田石雕从业人员凭借世代相传的传统石雕艺术,经过当地政府多年的大力扶持,青田石雕逐步拓宽市场,成为中国四大名石、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优势产业拓展集聚模式是培育发展本土文化产业园的有效途径,其发展演化过程主要显现以下几个方面特点:一是需要产业发展基础优势及一定的文化资源禀赋。在47个以优势产业拓展集聚模式形成的文化产业园中,超过30年发展历史的有青田县石雕文化产业集聚区、龙泉青瓷宝剑园区、湖笔文化园等21个,一般都是在整合本区域、本行业各类文化和产业资源的基础上,汇聚了行业内的精英,才形成具有显著区域特点的产业园。二是企业之间的依存度较高。关联度较高的众多企业及其相关中介机构在特定地理空间于同一产业价值链上集聚,并通过长期形成的非契约“信任与合作”维系,营造创新氛围,形成竞争优势。47个文化产业园中文化产业企业占比为100%的园区有15个,如浙江昌化国石文化创意集聚区、平阳县腾蛟印刷园区、青田县石雕文化产业集聚区等,园内所有企业都从事着与同一文化产品相关的设计、生产或销售。三是外部规模经济效应十分明显。众多同类企业集聚在同一文化产业园区内,经过长时间的磨合,享用共同的公共设施,实现了最佳组合与安排,降低了交易成本,产业集群的区位竞争力一般都比较强大。2014年浙江文化产业总产值排名前10的文化产业园中以优势产业拓展集聚模式集聚的就有浙江横店影视文化产业实验区、仙居中国工艺礼品文化创意产业园、永嘉桥下教玩具集聚区等6个,园区产值都比较大,而且园区竞争力较强,在同行业中位列全国、甚至全球第一。

(二)政府主导开发集聚模式

目前,浙江全省由政府主导设立的文化产业园共有37个,占全部文化产业园的27.4%。如白马湖生态创意城、运河天地文化产业园、宁波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园、杭州市山南国际创意园、绍兴柯桥区纺织工业创意设计基地等。以政府主导开发集聚模式形成的文化产业园一般由政府直接管理或政府派出机构进行管理,政府成为文化产业园的“经纪人”、“导师”,甚至是“保姆”。如白马湖生态创意城是浙江省总资产最多的文化产业园,规划面积约20.5平方公里,从2008年开始开发建设,截止2015年年底,政府性投入达到42亿元,社会资本投入超过30亿元,集聚文化产业企业200余家,实现营业收入超10亿元,是浙江省规模最大、产业基础十分优越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

由政府主导设立的文化产业园,发展快,成效明显,其发展过程主要显现以下几个方面特点:一是政府起主导作用。政策倡导和政府驱动是此类文化产业园集聚的主要推动力,地方政府主动设计文化产业园的发展路径,为入园企业提供扶持政策和服务支持,如白马湖生态创意城先有“一核、二业、三带、四种生活区、五园”发展规划,再进行招商引资;绍兴柯桥区纺织工业创意设计基地是由政府建设,吸引企业入驻发展起来的。二是服务平台比较完善。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十分丰富,主要包括文化产业企业行政许可、信息、融资、技术、销售和展示、知识产权、培训和创业等方方面面服务,能够较好的回应园内企业的需求,如杭州市下城区电子商务产业园建立了专门的园区管委会,为入驻文化产业企业提供一站式、全程式服务;如杭州元谷文化创意产业园管委会服务发展中心为企业提供14项服务,包括企业注册、融资、营销、人才招聘等方面。三是各类生产要素有保障。文化产业园集聚发展需要人才、土地、资金等要素,有力地政策性倡导与扶持十分有利于各类生产要素的集聚。杭州数字娱乐产业园是由中共西湖区委、区政府投资创建,专门为文化产业中的文化信息传输服务这一产业链上的企业提供发展场所,落实每年100万专项扶持资金,用于杭州数字娱乐产业园的宣传推广,安排300万资金建立数字娱乐产业专项基金奖励企业和人才,与6家金融机构合作搭建融资服务平台,以优质的全方位的服务吸引数字娱乐类企业进驻园区发展。

(三)多元合作共建集聚模式

目前,浙江省政企合作、政府与村集体合作、政府与科研院校合作等共建的文化产业园有51个,占全部文化产业园的37.8%。如“320创意广场”,是桐乡纺织企业在当地政府的积极扶持下,根据产业发展需求建设的“濮院设计创意孵化器”,项目建筑面积仅5000平方米,但入驻服务设计企业65家,设计从业人员达到412人。还有地方政府与中科院、浙江大学、浙江理工大学等15家机构进行合作,业务涉及服装设计、品牌策划、传媒推广、软件开发、电子商务、企业管理咨询、知识产权服务等,服务各类企业3000多家,2015年“320创意广场”直接产值超过6000万元,设计转化成果产值超过20亿元,成为省级特色工业设计示范基地,带动了整个产业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转变。

以多元合作共建集聚模式形成发展的文化产业园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开发运营主体多元化。该模式是一种多种动力的共同推动下,政府、企业、村集体组织、相关机构合作建设,推动园区内企业诞生、发展、壮大,促成了文化产业园的不断完善。如中国(浙江)影视产业国际合作实验区,是杭州市、海宁市等依托《海宁百里钱塘休闲长廊总体规划》和盐官古镇丰富的人文历史资源,委托浙江华策影视公司进行开发建设。二是充分盘活现有资源。无论是对现有产业集群进行予以重新规划,通过配套政策扶持打造文化产业园区,还是利用已有的闲置工业厂房、仓库、村级组织集体资产,或者是已有人才资源,或者是历史文化资源,都是通过加入新发展要素,拓展发展领域,如莲都区古堰画乡依托建于公元505年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通济堰这一风貌美丽的江南古镇,引进市场管理机制,将景区相关景点连片成形后,以租赁方式交给古堰画乡旅游经营有限公司运营管理。三是园区普遍小而灵活,经营方式多样化。对原有资源进行改造利用模式充分利用当前的政策扶持优势,根据市场需求重新整合而成,对于园区的经营方式没有特定桎梏,对于入驻的企业要求不高,从而能够得到较快发展。如杭州国际珠宝创意产业城由工业厂房改造而成,占地仅35亩,从2011年开始建设,至2015年园区总产值超过60亿元,文化产业企业占到园内企业的51%左右。

三、浙江文化产业园提升路径

(一)理顺管理体制,着力推动园区规范化发展

就目前而言,浙江有较多文化产业园的管理还不够规范,普遍存在着多头管理、条块分割的情况。因此,在宏观方面,要加快理顺管理体制,明确文化产业园的基本特征和认定标准,规范认定程序,对园区实行动态管理。在评价园区发展业绩方面,要遴选前50个重点扶持园区,淘汰落后园区,进而把文化产业园打造成一个区域的形象窗口,使之成为城市品牌和文化地标,以文化产业园的发展提升城市品味,提高居民文化素养。在微观方面,要不断提高文化产业园的管理水平,完善园区管理制度,加强数据统计、分析和监测,跟踪园内企业发展状况,增强园区运营管理能力;提供增值收费服务,拓宽收入来源,提高园区盈利能力,使园区进入良性运营轨道。

(二)明确发展定位,着力提升园区专业化水平

专业化是文化产业园以己之长而击彼之短,并确立园区核心竞争力的一种重要的发展策略。而有些文化产业园市场细分不够明确,发展定位不够准确,入园标准不一,因此园内产业形态不明显,大量的农业、加工业、商业也入驻文化产业园,如绍兴环迪荡湖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嵊州市艺术村等,发展潜力很大,因为定位不准,独特的优势没有发掘。文化产业园的发展,一定要根据区位条件、文化历史资源禀赋、产业发展基础等,明确战略、产业、空间和价值等方面的定位,制定差异化发展规划,深入挖掘园区独有个性,并以专项扶持资金、财政补贴、租金优惠等多种措施,引导企业投资方向,才能打造特色鲜明、影响力强的文化产业集群品牌。

(三)加快集聚融合,着力打造生态化产业园区

有些文化产业园的产业基础比较薄弱,出现“有园区无产业”的窘境;有些文化产业园缺乏市场需求,入驻产业园的企业往往为了享受优惠条件入园;有些园内企业关联度不高,园内企业显现“简单堆积”、“集而不群”的现象。园内服务平台的服务内容和服务效率存在较多问题,针对性和实用性不强,如临安鸡血石文化街和杭州国际珠宝创意产业城就缺少权威的产品检测机构。这要求文化产业园内的核心企业、配套企业、中介组织、服务平台等加快集聚与融合,提高园内各个组织的关联度,打造完善的生态化的产业链。尤其要着眼于提高企业关联度,吸引相互依存、互为条件的优秀企业入驻园区,开发衍生产品,提高文化产品附加值,打造完整的产业链条。同时,要结合“文化村落”、“创意空间”、“特色小镇”等建设,融入地方传统文化和历史积淀,拓展文化产业园发展空间和功能。

(四)拓宽发展视野,着力加快园区国际化进程

文化产业园的发展要树立全球化战略眼光,文化产业从业人员要树立国际化发展理念,特别是文化产业园的领军人物,要加强动态管理和培养,重点加强互联网技术培训。园区要开拓人才国际化培训渠道,拓宽视野,提升素质,要融合国内外的文化、创意和技术等软件资源,进行消化、吸收、再次创新,从而实现文化产品推陈出新。要借助互联网集聚大众创意,让国内外的广大用户参与到产品或服务的设计和制作中,融合消费者(用户)需求和创意,推进各类创意产品的生成,有效增加了文化产品或服务的供给。要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紧密结合,要进一步扩大区域合作,鼓励国内外投资主体、本土企业与跨国公司共同投资成立文化产业,共同拓展国内文化市场与国际文化市场相融合的发展途径。

参考文献:

[1][美]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121-122.

[2][德]A·韦伯:工业区位论[M].李刚剑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125.

[3][美]保罗·克鲁格曼:空间经济学:城市、区域与国际贸易[M].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51.

[4]浙江省委宣传部课题组:浙江省文化产业园发展报告[R],2015年浙江发展报告.文化卷,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4.16-20.

[5]向勇,陈娴颖:文化产业园区理想模型与曲江模式分析[J].东岳论丛,2010,( 12) : 139-142.

猜你喜欢

产业园文化产业园区
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山西打造首个电商快递产业园
山西首个快递+农产品产业园将于10月建成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园区的开放样本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江苏宿迁建成扶贫产业园
园区开发Ⅱ个股表现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