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亚太地区“意大利面碗效应”与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平抑作用

2016-05-13陈浩伟

对外经贸实务 2016年5期
关键词:贸易协定亚太地区亚太

陈浩伟

亚太地区正成为当今世界经济最具活力的区域,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已成为该地区经济的核心驱动。而美国为了制衡中国经济的发展,极力推动TPP协定,使亚太地区的区域合作组织呈现无序的多样化发展,形成了所谓的“意大利面碗”效应。在这一背景下,中美两国针对亚太地区的发展战略将会产生作用,很值得我们关注与分析。

一、 亚太经济一体化中呈现的“意大利面碗效应”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近年来,WTO多哈回合谈判进程缓慢、寸步难行,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陷入困局,这给区域一体化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一方面,随着亚太地区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区内各国之间的贸易依赖性逐渐增强,区域内贸易流量显著增加,各成员国纷纷积极参与制订双边及多边自由贸易协定,亚太区域经济合作的活跃性不断增强,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另一方面,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亚太地区主要国家及经济体为维持国际经济影响力并谋求制定新国际贸易规则主导权和话语权,相继加入或主导不同的多边自由贸易协定,形成了以美国为主导的、代表发达国家的、力图建立新一代贸易规则的“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和以东盟等新兴市场国家为主导的、体现全面互惠互利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都致力于实现APEC框架下贸易一体化和投资便利化的目标。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呈现出多轨道竞争并存的局面。

众多自由贸易协定在使亚太区域贸易壁垒降低、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的同时,也使得整个地区呈多维的“轮轴-辐条”格局,相互交叉、重叠的自由贸易协定形成的“意大利面碗效应”对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造成了诸多不利影响,在某种程度上抵消了一体化的效用水平,使亚太地区的投资贸易环境日趋复杂。在“意大利面碗效应”的作用下,一方面,各自由贸易协定在在优惠待遇和原产地规则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相同商品面临着多种关税税率等成本因素,增加了出口企业利用自由贸易协定的难度,产生贸易创造或贸易转移现象,从而降低了自由贸易协定的利用率,以经济效率性为基础的最优国际生产体系将不会被采用;另一方面,重叠的自由贸易协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现有产业结构产生冲突,会产生一些不平等的带有歧视的贸易行为,背离了WTO的非歧视原则,从而降低市场自由化的程度。沿线国家自由贸易协定的“意大利面碗”现象加剧了碎片化的趋势,加之“一带一路”贸易投资便利化尚未形成相对有约束力的协调机制,不利于公正的贸易秩序构建和区域一体化的融合发展。

“意大利面碗效应”的恶化使各经济体参与自由贸易协定的成本与收益发生改变,也阻碍了区域自由贸易的资源配置功能。因此,在面碗效应存在的条件下,维持经济体原有收益并实现资源配置的最好办法就是打破众多区域自由贸易协定的排他性与封闭性,整合亚太地区的自由贸易协定,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取得实质性进展,从根本上解决“意大利面碗效应”之困,从而提高地区资源的配置效率,促进亚太经济乃至世界经济实现长期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 美国亚太战略的调整和定位

随着亚太地区经济的繁荣和中国在该地区日益提高的影响力,美国开始调整其全球战略的重点,逐步将战略中心转移到亚太地区,通过“重返亚洲”和“新丝绸之路”战略,借助政治、经济、军事等多种手段全面介入亚太事务,试图强化在该地区的绝对主导权。TPP谈判被视为美国“重返亚洲”战略的核心内容。TPP的宗旨是突破传统自由贸易协定的模式,通过促进多边经贸合作,邀请亚太地区的多个国家加入谈判,以达成包括所有商品和服务在内的全领域、更高标准的自由贸易协定。TPP谈判将国际贸易准则独立于WTO体系之外,通过打造一个高标准、高质量的跨太平洋自由贸易区,凌驾于亚太地区现有的东盟、APEC等合作机制之上,并将中国排除在外;同时,与TTIP相呼应,企图架空现有的WTO多边谈判机制,重新制订全球贸易规则来争夺全球贸易体系的主导权,以期达到美国掌控亚太经济,乃至世界经济的目的。然而,以TPP为代表的自由贸易谈判虽然符合高标准、高质量的下一代贸易规则的特征,但是其涉及成员国国内政治经济制度改革,门槛过高,缺乏包容性,不符合广大亚太国家的基本经济利益。对美国来说,其参与亚太事务的根本目的并不是推动亚太一体化建设,而是避免在亚太一体化进程中被边缘化,意图主导亚太事务,恢复其在亚太地区的霸主地位。

中亚地区以其独特的地缘政治经济地位,自中亚民族国家独立之日便受到美国的重视。为争夺对该地区的控制权,美国自2006年开始推行的“大中亚”计划,以阿富汗为中心,通过在政治、经贸、安全、能源、交通和通讯等领域的综合性合作,来推动中亚和南亚地区的“整合”。如果说美国的“大中亚”计划是一种地区间整合的政治构想,那么美国2011年提出的“新丝绸之路”战略更是想为具有浓厚政治色彩的“大中亚”战略披上新自由主义经济发展的外衣,通过贸易与过境运输组成的经济链条,形成地区经济利益共同体,削弱俄罗斯对中亚国家的影响力,并在中国的西部、西南部和南部建立一条由美国主导的经济与能源通道,从而限制中国在这一地区的地缘经济影响力。整体来看,美国实施的“大中亚”计划和“新丝绸之路”战略的目标,实质上是试图以经济合作为纽带,加强中亚和南亚地区的“整合”,把中俄两国排除在外,将其在该地区的军事影响力转变为政治、安全与经济影响力,不仅可以达到控制该地区丰富油气资源的目的,也可以借此遏制中俄等地区大国的崛起,从而最终塑造对美国有利的地缘政治、经济环境,维护其在本地区及全球的战略利益。

美国的重返亚洲战略、大中亚战略和新丝绸之路战略表面上以安全与经济共同发展作为理由,但实质上从海权和陆权两个方面对中国形成了夹击的态势,用一种结构性的力量,遏制中国和平崛起和发展,试图主导亚太经济乃至全球经济合作的规则及发展方向。美国战略的实施,表面上看是为了打压中国,孤立中国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它必然会阻碍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进程,使亚太地区的经济发展碎片化,使已经产生的“意大利面碗效益”变得更加恶化。正如美国对中东地区的战略使中东地区政治上碎片化一样,美国对亚洲地区的战略目标,最终就是为了在政治上、经济上控制亚洲各国,以继续维持其世界霸主地位。

三、 中国选择“一带一路”战略的平抑作用

中国经济自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已进入了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面对亚太经济一体化中呈现的“意大利面碗效益”,也基于美国战略对亚太经济发展的破坏性,中国选择了以促亚太地区各国实现“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为终极目标的“一带一路”战略。中国将通过推进“一带一路”战略,以更加开放和主动的姿态参与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同时也有利于发挥战略平抑作用,以破解亚太地区经济中“意大利面碗效应”的困境。

(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将提升亚欧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广度和深度

中国和欧盟分别位于“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线路的起点和终点,“一带一路”的建设将对中国与欧盟经贸关系的深入发展产生积极而重大的影响,为双方开展更高水平的合作带来契机。例如,”一带一路”战略刚刚启动,由中国开出的、横跨欧亚两大洲的铁路班列就不断增加,货物贸易量也日益增长,这说明“一带一路”建设既有利于贸易和投资的便利化,还可以促进基础设施的建设,大大降低运输的成本,缩短两大体量相当的市场之间的贸易距离。更重要的是,由于中国与欧盟在经济技术层面上的差异性和互补性明显,对共同推动“一带一路”战略和发展,都具有内生的动力。一方面中国在产业升级、科技创新等方面迫切需要欧盟的技术或经验,并通过双方贸易和投资的发展,可以有效的开展技术层面的合作,吸取欧洲在智能化制造业、新能源、金融服务等领域先进的经验技术;另一方面欧盟经济的复兴与发展离不开亚洲市场,更离不开中国市场,特别是全球市场的重心正在向亚洲市场转移,并将构建以亚欧统一市场为轴心的全球贸易中心。同时欧元和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加强欧元和人民币之间的合作,不仅为双方提供了贸易的便利,也会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注入新的动力和资金保障。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不仅可以进一步加快提升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建设发展,而且会在构建亚欧两大洲经济一体化中发挥重要的双引擎作用。这种双引擎的动力作用以及亚欧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不是美国单方面的战略可以改变的。

(二)“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将加快推进亚太地区经济的包容性发展

与美国企图孤立中国的亚太战略不同,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最本质的特征就是主张和实施各国经济的包容性发展。“一带一路”区域内有60多个国家,各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不同,政治制度、宗教信仰也不一样,中国在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中,主张与各国的发展战略相对接,并通过产能合作促进互联互通,以加快各国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各国经济的开放与包容性的发展。在这一发展过程中,中国将会加速发展开放型经济,加快推进自贸区建设,目前"一带一路"战略与国内自贸区已经基本形成无缝对接趋势,比如以负面清单管理为核心的投资管理制度、以贸易便利化为重点的贸易监管制度都已在平稳运行;以资本项目可兑换和服务业开放为目标的金融创新制度基本确立;以政府职能转变为导向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基本形成。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还指出,“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积极商签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加快中日韩自贸区等谈判,推进中美、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加强亚太自贸区联合战略研究,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共同构建均衡、共赢、包容的国际经贸体系。”很明显,实施“一带一路”战略,要实现区域内各国“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的终极目标,必然要加快建设“一带一路”自贸区,为此,首先要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特别是我国周边国家和地区为依托,推动建设高标准的自贸区网络,为亚太地区各国经济的包容性发展提供平台,为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创造更妥帖的制度安排及政策环境。

(三)“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将会不断促进区域内贸易规划的创新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一带一路”自贸区的建设必然会在不同范围、不同层次上推进。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中国需要在市场准入、海关监管、检验检疫、环境保护、投资保护、政府采购、电子商务等各项议题谈判发挥引领作用,推动区域内贸易与投资规则的创新。因此,“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为中国与沿线国家彼此更好地利用新的外部环境、参与国际贸易投资新规则制定、促进区域合作带来了新机遇,也必将促进“一带一路”自贸区建设在开放领域和制度建设两方面寻求新的突破:一是实施高标准的开放性政策,推进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金融、教育、文化、医疗等服务业领域的相互开放和制造业领域的全面开放,大幅放宽相互间在绿地投资、并购投资、证券投资等方面的外资准入限制;二是建设全面性的制度安排,在包括货物贸易、投资保护、原产地规则、海关手续、卫生和植物检疫措施、贸易技术壁垒、知识产权、政府采购劳工与环境等领域建设,既要符合各国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又要顺应世界贸易标准高端化发展趋势。由此可以肯定,加快“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必将推动亚太地区各国在很大程度实现贸易规则的创新与提升,这不仅会加快“一带一路”自贸区的发展,而且对消除或平抑亚太地区“意大利面碗效应”的作用会日益显现。

猜你喜欢

贸易协定亚太地区亚太
RCEP:中国称,世界最大贸易协定使其有了应对2022年挑战的“有力抓手”
亚太首个拜耳“耘远农场”揭牌
RCEP:中国、东盟今天签署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贸易协定,并为印度敞开大门
对亚太城C地块二期工程勘察与分析
第30届亚太地区数学奥林匹克
2019亚太地区数学奥林匹克
从NAFTA到TPP:自由贸易协定竞争政策议题的晚近发展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区域贸易协定与世贸组织管辖权竞合与协调
未来亚太地区包装印刷业发展趋势
亚太九号卫星发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