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康,从“肠”计议

2016-05-12李蕙君

家庭科学·新健康 2016年5期
关键词:肠镜肠癌息肉

李蕙君

肠道,素来有人体“第二大脑”之称,肠道健康与人体生命健康息息相关。数据显示,每年新发结直肠癌病例达30万,并以年均4%增幅不断攀升。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已经高居恶性肿瘤的第三位。

大便是肠道健康的“镜子”

排便正常能直接反应肠道的健康状况。现代人因饮食不规律、生活节奏加快导致排便不正常并不罕见,有调查显示,86.63%的网友有各式各样的排便困扰,其中以腹泻和便秘为症状最为普遍。

辽宁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时冰表示,腹泻或便秘有些是生理性的,肠道本身无病理性改变,但若有其他因素并存则可能导致某些肠道疾病,严重的甚至诱发肠癌。“由于个人体质、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等差异,每个人每天排便的次数也是有差异的。总体来说,每天大便1-2次,或者每周3次,只要排便规律,问题都不大,需要格外警惕的是打破规律的异常排便。腹泻和便秘相互交替出现是肠癌比较典型的一个表现,此外大便变细、新出现的顽固性便秘,以及粘液脓血便都提示可能有结肠癌的可能。

便血不能一概“痔疮论”

除便秘和腹泻外,肠癌更多见的症状就是便血。“便血就是上火或痔疮,这种观念是严重误区。”时冰说,她曾经接诊过很多患者,都是因为有痔疮而忽视了对便血的重视,直至最后查出肠癌。其实,便血可是多种肠道病信号,如痔疮、直肠息肉、直肠肿瘤、溃疡性结肠炎等等。

时冰介绍说,在肠癌患者中,九成以上的患者发现血便后,不知道如何辨别是癌症还是痔疮。虽然痔疮的主要特点也是便血,但它和肠癌或息肉的便血特点是不同的。肠癌或息肉由于产生于肠腔中,因而其产生的血和大便是混在一起的,呈现出偏深的果酱色。而痔疮出血由于位置在肛门口附近,有可能是在大便之上,或便后滴血,为鲜红色的血;还有一种就是用纸擦拭时血是在纸上的,和大便相对是分离的。

肠息肉是一颗“定时炸弹”

说到预防肠癌,我们必须要提到肠息肉。据报道80%左右的大肠癌是由息肉恶变而来。肠息肉在成为恶性肿瘤前有时有长达5~10年的良性发展阶段,息肉初期只有一颗黄米粒大小,患者一点感觉都没有,但随着息肉变大,有的人会出现贫血、腹痛、梗阻,但也有生长较为迅速的息肉,当息肉长到两厘米大小,癌变的可能性明显增高,应尽早切除。

有人说息肉就像韭菜,割了一茬又长一茬,时冰对此表示,一般手术后再长的息肉都不在原位置。“大肠息肉并不可怕。早期发现和切除息肉,能够有效降低肠癌发生率。”肠镜是筛查肠道疾病的重要检查,新加坡已经把肠镜列为每年常规检查项目,而我们由于饮食多油高脂,生活不规律,尤其是有结肠癌、结肠息肉家族病史,更应定期做肠镜。

盲目“洗肠”意义不大

听说便秘是引发肠息肉和肠癌的重要因素,再加上市面上众多洗肠“排毒”的宣传,很多人对洗肠十分推崇。时冰对此表示,便秘的确会使身体沉积毒素,洗肠从理论上来说有助排毒,但实际意义也不大。

“正常肠道菌群是有益菌和有害菌的平衡,经常洗肠会破坏肠道菌群平衡。”洗肠时要把一根导管通过肛门插入肠道,不但深度有限达不到清洗整个肠道的目的,还有发生逆向感染的可能。另外,灌入肠道的液体不能保证一点也不外流。特别是女性,肛门离尿道、阴道口很近,灌洗液中的大便流出时很容易污染尿道和阴道。此外,频繁洗肠还可导致肛门括约肌更为松弛,便意不敏感。所以最好的“排毒”方法还是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排便习惯,多吃韭菜、酸奶、香蕉等富含纤维素和益生菌的食物,保持良好的心境。

猜你喜欢

肠镜肠癌息肉
宫颈长息肉了怎么办
大肠癌高危人群肠镜依从性的护理干预模式与效果分析
和爽联合莫沙必利在肠镜前肠道准备中的应用效果
无痛肠镜下高频电凝切除结合黏膜下注射治疗结肠息肉的临床效果分析
肠息肉防治莫入误区
胃息肉会发展成胃癌吗?
一周五天吃烧烤, “烧烤达人”患肠癌
大便带血与肠癌
男性长期看电视更易患肠癌
肠息肉为何不切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