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注重协同效应谋划贵州“十三五”

2016-05-12杨仪徐海星邓万里沈安永闵捷

当代贵州 2016年11期
关键词:十三五供给贵州

杨仪?徐海星 邓万里?沈安永?闵捷

编者按:“十三五”蓝图绘就,号角吹响,贵州要从全国“一盘棋”大局中谋篇布局“十三五”发展,培植后发优势、奋力后发赶超。全国两会上贵州代表委员共商国是,谋划如何贯彻五大发展理念,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脱贫攻坚、基础设施、教育医疗三块短板补齐补全,把大数据、大旅游、大生态三块长板做强做优;在大数据、大生态、大交通等“协同效应”中推进全域旅游;在同步小康的道路上,让人民富起来,让贵州美起来。

提供具有贵州优势的有效供给

国内消费增速减缓,但中国居民在海外疯狂扫货,仅2016年春节,中国旅客以900亿人民币再次打破出境购物新纪录,显示出在消费领域明显的供需错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围绕解决重点领域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加快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向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用了2041字来全面阐述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容。

两会期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如何“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等成为贵州代表团热议的话题之一。

对于贵州而言,“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贵州实现弯道取直、后发赶超的必然要求。”3月7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贵州省代表团团组开放日上,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省长孙志刚表示。

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认为,供给侧改革核心在“以人为本”,贵州提出做强大数据、大旅游、大生态“三块长板”,补齐脱贫攻坚、基础设施、教育医疗事业“三块短板”,正是扩大有效供给,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力举措。

对传统产业而言,着力点在“降成本、稳增长”上。全国人大代表、瓮福集团总经理助理金钢认为,国企的供给侧改革要用好政府和市场这两只手,从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多环节找答案。“在当前全国磷肥产能过剩的现状下,从产品的生产环节着手,一方面逐年减少基本磷肥的生产量,另一方面提高化肥使用价值,生产符合农民需要、市场需要的绿色产品,从而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全国人大代表、开磷集团董事长何刚认为,所谓去产能,就是“市场不需要的东西要‘去;产品卖不出你要‘去;成本比不过人家你也要‘去。”

这是一场“大浪淘沙见真金”的考验。我们要清楚认识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仅是“去产能”、做减法,更重要则是做“加法”。大力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就是做“加法”,其中突出代表就是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产业。

以需求为导向,以问题为导向,补短板、强长板,提供具有贵州优势的有效供给,就能走出一条符合贵州实际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路。

精准扶贫的根本是以人为本

“今年要完成1000万以上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任务。扶贫脱贫是硬任务,各级政府已经立下军令状,必须按时保质保量完成。这是中国政府对十三亿中国人民的庄严承诺。”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掷地有声地提出了脱贫工作目标。

以举国之力发起的中国式扶贫,现在开始冲刺,到2020年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所有贫困县乡摘帽,贫困村全部退出。

“扶贫开发推进到今天,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去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主持召开部分省区市主要领导参加的扶贫攻坚座谈时说。

“十二五”期间贵州累计减贫656万人。贫困发生率也从2011年的33.4%下降到14.3%。但剩下的493万贫困人口,全都是长期贫、难脱贫的“硬骨头”,到2020年基本消除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贵州仍然是全国贫困人口最多、脱贫攻坚任务最重的省份,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和决战区。

脱贫攻坚是贵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中的“短板”。493万贫困人口,五年时间,意味着平均每天要解决近2700人的脱贫问题。要打赢这场输不起的攻坚战,贵州如何发力?

易地扶贫搬迁、产业脱贫、绿色贵州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兜底是贵州提出的六大脱贫攻坚战,将与贵州“大扶贫”战略紧密结合,与“五个一批”紧密结合,做到对象识别精准、政策措施精准、项目安排精准、干部选派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全力推动、全面合力,在不到五年的时间里,将493万贫困人口逐一销户、彻底清零。

全国政协委员、贵州省政协主席王富玉说,精准扶贫“光给钱,没用,那是短期的”。贵州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的高原山地省份,也是少数民族聚居的革命老区,贵州的贫困人口占全国贫困人口的11%。怎么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王富玉认为精准选择扶贫产业是关键,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应考虑大力发展中药材和旅游业。

威宁迤那总结出的“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劳动力强不强,四看家中有没有读书郎”的“精准扶贫四看法”,从识别贫困对象上如何“精准”。

毕节七星关提出的“一市五金多套餐”,从解决贫困户实际问题、帮助脱贫致富上做到“精准”。

“精准扶贫,最根本还是以人为本。提高贫困人口自我造血能力。”吴晓灵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说。

贵州各地积极探索产业扶贫、推进电商扶贫、旅游扶贫、生态扶贫等多种扶贫方式。尽管扶贫的方式有所不同,但其核心理念都是让贫困地区拥有“造血”能力,实现彻底脱贫。

“贵州努力,中央给力,全国支持。”脱贫攻坚关键在精准,成败在贵州广大干部群众的艰苦奋斗。

大数据发展 人才是关键

“‘风生水起的大数据是贵州在全国率先蹚出的一步。一头连着需求端,一头连着供给端,大数据‘两侧精准发力,能够广泛创造商用、民用、政用需求。”全国人大代表、贵安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马长青表示。

2014年初,贵州拉开发展大数据的序幕。经过两年多的探索实践,贵州大数据产业年均增长37.7%,并推出了系列首创之举。

“谈大数据必谈贵州”,已经成为业界共识。

3月7日,在全国两会贵州代表团媒体开放日上,大数据再次成了代表和媒体关心的话题。

作为在贵州发展大数据最早的一批企业家代表,全国人大代表、朗玛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伟被媒体记者“围追堵截”。

两年前,对于贵州发展大数据产业,很多人抱有疑虑,尤其是人才问题。“但如今,创新创业的氛围越来越浓。”王伟说,近年来一大批企业落户贵州。

不过,王伟也坦言,贵州要做大做强大数据,人才依然是短板。“大数据产业,人才是关键。”

事实上,贵州一直重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2015年9月份以来,贵州就广发“英雄帖”,在广州、上海以及欧洲等地开展了一系列招商引智活动。

2014年,贵州在北京召开大数据产业发展推介会,强调“招商引资”。2016年3月2日,全国两会召开前夕,贵州在北京举行的大数据(北京)推介会,强调“招商引智”。“大数据产业发展,技术是核心,人才是关键。”贵州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周乐职说,“资”和“智”区别在哪里?一个字的变化,表明了“2016云上贵州·大数据招商引智(北京)推介会”既要招商,更要引智的转变。

只有大数据人才、团队、科研机构选择贵州,贵州才能打好这场抢先机的突围战,引领大数据的大未来。

如今,贵州正在初步形成大数据人才培养体系。鼓励校企合作共建教育培训基地,为大数据产业发展培养、储备、引进和集聚人才。2014年,贵州大学大数据与信息工程学院应运而生。以大数据命名并设置学院,这在全球是第一家。

“未来,我们每年都将为贵州大数据产业输送近400名专业人才,他们会成为贵州大数据产业的新鲜血液。”全国人大代表、贵州大学大数据与信息工程学院院长谢泉说。

山地公园省 多彩贵州风

“中国有两个省可以称得上旅游立省,一是海南,另一则是贵州。” 谈及贵州旅游井喷式增长的潜力,北京巅峰智业旅游文化创意公司首席顾问刘锋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贵州秀色可餐的自然风光、特色鲜明的山地环境、原汁原味的民族风情、浓郁丰厚的历史文化、宜人舒爽的气候条件等和谐共生,成为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背景下令人向往的乐园和净土。”

当前,中国旅游消费日益成为老百姓一种常态化的生活方式。2015年,中国国内旅游突破40亿人次,旅游收入过4万亿元人民币。旅游市场规模的扩大拉动经济增长,带动就业。中国已然进入“大众旅游时代”。

1月7日《纽约时报》公布了2016年世界上52个最值得到访的旅游目的地,贵州和杭州榜上有名,这为贵州开拓国际旅游市场创造了有利条件。

“十二五”贵州旅游发展很快,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27%。

贵州发展旅游业有大公园、大生态、大交通、大数据、大品牌五大突出优势。2016年春节黄金周期间,贵州接待游客增长30.2%;实现旅游总收入增长32.7%。3月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贵州代表团团组开放日上,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委副书记、省长孙志刚在回答记者提问时,用一组数据说明了贵州旅游业发展的良好态势。

“‘冬天去海南、夏天游贵州正在成为新的时尚。”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委副书记、省长孙志刚说,“‘十三五期间,要确保全省旅游接待人数、旅游总收入增长30%以上,有些地区要力争达到50%以上。”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贵州旅游业的发展将大有可为。全力打造世界知名的山地旅游目的地,以大交通带动大旅游、以大生态提升大旅游、以大数据助推大旅游,以大健康来丰富大旅游,推动旅游业实现井喷式增长,让多彩贵州风行天下。

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贵州多名代表谈到,要转变旅游业的增长方式,以超常规的举措,以创新的思维、创新的理念、创新的举措、创新的方法,实现全业态、全过程的发展,全面打造贵州旅游的升级版。迈进“十三五”,贵州旅游业前景可期。

贵州多山,山地和丘陵占国土面积的92.5%,旅游业也因山地制约发展缓慢。换个观念,这千重大山又是得天独厚的宝藏。靠山吃山,贵州以山地旅游作为发展方向,先行探索山地旅游产业发展,建设山地旅游大省和国际知名山地旅游目的地。

万峰林、梵净山、大娄山、黄果树、荔波漳江……100个旅游景区建设成效明显,天下山水之秀聚于黔中。

爽爽贵阳、醉美遵义、中国凉都、水墨金州、山水贵安……一张张旅游名片深入人心。

“春踩水城春绿,夏来花海漫步,秋看杏黄果熟,冬在雪上飞舞。通过发展山地旅游新业态,六盘水正在不断丰富‘中国凉都的品牌内涵。”全国人大代表、六盘水市委书记李再勇说,“下一步,六盘水将把旅游业融入城乡统筹发展和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全过程,走出一条山地特色全域旅游发展新路。”

“珍珠串项链,盆景做公园。安顺将把所有好的景点连通起来,将单个景点做得更好,发展全面的、系统的、绿色的全域旅游。”全国人大代表、安顺市委书记周建琨告诉记者,安顺下一步将通过旅游业带动乃至统筹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让多彩贵州的底色更绿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3月10日,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再用“眼睛”和“生命”为喻,强调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把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看得如同我们的眼睛和生命一样,这已经不是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这样表述。去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西代表团的审议时指出: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每到两会必提生态,每逢考察必谈环境。贵州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正确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发展的关系”,深刻领会、深入贯彻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践行绿色发展。

“贵州是长江和珠江的生态屏障,一般水质都在二类以上,森林覆盖率高,为长江和珠江中下游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生态条件。” 全国政协委员王正福说。

贵州生态建设的脚步,迈得铿锵有力。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贵州不唯GDP论英雄,取消生态重点县GDP考核。这不代表贵州不重视GDP,全省实施生态扶贫工程,让生态脆弱地区的群众搬出大山、搬进城市,实现脱贫一片、还一片绿水青山,真正实现百姓富、生态美。

生态建设从无到有、从有到护、从护到富的“绿色实践”,激发出的是绿色背后的大红利。“以前砍树,越砍越穷,现在护林,日子过得越来越好。”黔南州贵定甘溪林场职工代表胡发荣在全国两会期间参加黔西南州集中采访时说。

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制定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方案,今年退耕还林还草15000万亩,这件事一举多得,务必抓好。”

这对贵州来讲是一个利好的机会。“十三五”期间贵州将通过扶贫推动生态环境跃上新台阶,对贫困地区25度以上坡耕地和15度至25度重要水源地的坡耕地全部退耕还林还草,带动全省森林覆盖率提高7个百分点。

生态建设法治“护航”。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袁本朴说:“贵州检查机关坚决打击破坏生态资源刑事犯罪,坚决查办生态环境领域职务犯罪,敢于‘亮剑,善于作为,为贵州青山绿水绘好法治底色。”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贵州的绿色梦想正在变成现实。(责任编辑/袁 燕)

猜你喜欢

十三五供给贵州
拉萨市公共就业服务供给现状研究
拉萨市公共就业服务供给现状研究
“贵州制造”的前世今生
“供给侧”何以流行
许小年:供给侧改革要清理“三座大山”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贵州教育出版社
让世界感知多彩贵州
神奇的贵州面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