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发赶超路上的贵州劲头

2016-05-12

当代贵州 2016年11期
关键词:贵州发展

这个春天,继续传递着贵州发展的好声音:贵州崛起的历史机遇、贵州精神的凝心聚力、贵州前行的路径创新,汇聚成强大的贵州发展劲头。

3月,出席全国两会的贵州代表、委员齐聚北京,认真履职,共商国是。

团组开放日热议“小康如何奔得更快”、代表团审议聚焦如何在新一轮产业变革中走前列,代表、委员畅谈如何率先乘“云”追梦……这个春天,继续传递着贵州发展的好声音:贵州崛起的历史机遇、贵州精神的凝心聚力、贵州前行的路径创新,汇聚成强大的贵州发展劲头。

抢抓机遇,贵州前行!“贵州要从全国‘一盘棋大局中谋篇布局‘十三五发展,培植后发优势、奋力后发赶超,因地制宜补齐短板、因势利导做强长板,把底线守得更牢,新路走得更好,小康奔得更快。”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陈敏尔说。

“贵州已成中国乃至世界贫困地区跨越发展的样板”

3月4日下午,清华园。

国家商务部官员专门来到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的办公室,与他商讨非洲国家官员来华学习培训事宜。

胡鞍钢建议,今后非洲官员到中国学习,不要只逗留北京、上海,要到贵州去,“看看中国的贫困地区是如何一步一步地认识差距、利用差距和缩小差距”。

20多年前,胡鞍钢四赴贵州调研、行程3000公里,提出“贵州现象”并深入研讨中国欠发达地区滞后症结及破题之策,如今他对贵州的由衷点赞:“贵州已成中国乃至世界贫困地区跨越发展的样板”。

那么,贵州打造了哪些样板?

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把扶贫开发作为贵州最大的民生工程来抓,创新体制机制,突出工作重点,主动作为,大力推进精准扶贫,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得到中央领导的充分肯定,为全国扶贫攻坚探索了可信可行、可学可用、可复制、可推广的“贵州经验”,创造了精准扶贫“贵州模式”。在实施大扶贫战略行动中,贵州将继续强调“精准”,并充分利用大数据来实施精准扶贫,专门建“扶贫云”,真正把对象搞精准、把原因搞清楚、把管理搞规范,做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在路径上,通过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实现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

“贵州在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过程中走在了全国前列”,作为贵州长板之一的大数据,如何“将长板做得更长”?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省政协副主席谢晓尧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时说,贵州发展大数据产业,要通过建立内容中心、服务中心、金融中心来实现。国家已批准贵州为大数据示范区。贵州,将为国家发展大数据战略提供“先行先试的经验”。

交通“天亮了”,发展“春天”来了。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交通运输厅党委书记、厅长王秉清在审议中介绍,贵州已成为西部第一个、全国为数不多的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的省份,而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高速公路里程达3700公里,约占全省的72%。2008至2015年,贵州新建成高速公路桥梁6015座、隧道984座,桥隧总长度达到2500多公里,相当于贵阳至北京的路线长度。

“贵州经济跨入‘万亿俱乐部,这在过去对于西部地区来说,比登天还难;贵州森林覆盖率超过50%,这对石漠化地区来说,比登天还难。”3月10日,在参加全国两会贵州代表团第六次全体会议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时,全国人大代表、国务委员、中央政法委副书记、公安部部长郭声琨连用两个“比登天还难”为贵州经济社会取得的成绩“点赞”。

“贵州是旅游立省的代表;贵州是山地活省的招牌;贵州是后发赶超的典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巅峰智慧业顾问刘峰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说。据了解,“十三五”开局,全省旅游形势十分火爆,今年春节黄金周期间,贵州接待游客增长30.2%,实现旅游总收入增长32.7%,全省旅行社接待海外游客人次同比增长62.6%。“‘冬天到海南,夏天游贵州正成为新时尚”。

大扶贫、大数据、县县通高速、山地旅游……一位全国人大代表欣慰感慨道,“贵州形象在改变,贵州声音在提高,贵州影响在扩大”。

距离胡鞍钢在新加坡《联合早报》发表《“贵州现象”呼唤“贵州的发展变化,很多是标志性、根本性的。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的各项工作风生水起,面貌日新月异。”在3月6日贵州代表团的审议过程中,一位全国人大代表说。

“贵州为何能‘跑这么快?”

“贵州为何能‘跑这么快?”

“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为何落户贵州?”

“贵州将如何推动旅游井喷式增长?”

……

3月7日下午,贵州代表团举行团组开放活动,人民日报、新华社等60余家中外媒体的180余名记者聚集于此,纷纷抢占有利地形,“长枪短炮”一字架开,大家的踊跃提问始终围绕一个焦点:贵州为何能“跑”这么快?

“十二五”以来,贵州发展不平凡,GDP增速五年均位列全国前三,保持两位数增长,增速高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4.7个百分点,经济总量和人均生产总值实现赶超进位的历史性突破。五年减少贫困人口656万人。无论在日常采访,还是在团组开放日中,无论在专题访谈,还是在两会贵州代表团集中采访活动上,总有媒体“紧盯”这个热点不放。代表、委员一问一答间也让我们看见了贵州发展的速度与路径,感受到贵州发展扑面而来的热度与激情。

贵州速度,得益于中央对贵州的大力支持。不少代表委员表示,进入“十二五”以来,中央连续5年出台支持贵州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如2012年国发2号文件,将贵安新区开发建设升格为国家战略等。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等国家领导人亲临贵州视察指导,半年内,总书记、总理视察贵州,力度是前所未有的,党中央、国务院的关心支持为贵州发展注入了信心和活力。

贵州速度,得益于自身后劲的不断增强。据介绍,“十二五”期间,全省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三万多亿元,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保持在70%左右。

随着各领域的发展,贵州产业发展的“协同效应”日益凸显:大交通开启我省全域旅游新时代;大生态成为响亮名片、彰显大健康产业发展优势;大数据好戏开场让旅游乘“云”而上……贵州在新兴产业的谋篇布局经过“十二五”的扎实推进,渐入收获红利的佳境,更重要的是,这些新兴产业间正形成互为支撑和助推的力量,释放出“1+1>2”的“协同效应”。

发展的春潮滚滚,可谓“不须迎向东郊去,春在千门万户中”。

贵州速度,得益于蹄急步稳的改革。“1月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对落实政策措施成效明显的20个地市、20个县区表扬,安顺获得殊荣”“黔南精准扶贫的‘绿色创新依托绿色资源做好‘两山文章,实现‘更高境界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中央一号文件起草者之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部长叶兴庆认为,“六盘水‘三变对全国农村改革颇具意义”……3月7至8日,贵州代表团专门就安顺、黔南、六盘水的生动实践举行集中采访,揭示改革背后的贵州突破。

“十二五”时期,贵州完成了改革任务385项,明确:无论是加快发展,还是改善民生,都必须依靠改革。仅在法制领域,贵州就制定了地方性法规50件,其中6件开全国先河。

贵州速度,得益于扩大开放的有力带动。开放的尺度决定着发展的高度。近年来,贵州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陆开放,围绕建设开放平台和载体,吸引和集聚国内外先进要素,构建开放新格局,引领带动新发展。

“贵州是典型的内陆省份,要加快发展、后发赶超,必须扩大开放。”3月7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贵州省代表团团组开放日上,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省长孙志刚介绍,贵州正在争取国家批准设立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以此进一步增加贵州发展的新动力,激发贵州发展的新活力,提升贵州经济的竞争力。

“五年时间做成这样,真是不容易。”全国人大代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办公厅主任栗战书说。2010年以来,贵州正努力把贴在脸上的贫困标签往下揭,争取在未来五年内完全揭下来!

“让改革创新为我们赢得历史机遇”

3月5日下午,全国两会贵州代表团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审议政府工作报告。

国家发改委主任俆绍史来到会场,听取代表团的建议意见,并对“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进行解读。徐绍史说,此次提请审议的“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中,涉及贵州的地方高达22处。

“中央对贵州的支持是实实在在,真真切切的。”安顺市委书记周建琨、毕节市市长陈昌旭等参加审议的全国人大代表认为,西部落后地区需要创新驱动,走出自己的新路。

打好脱贫攻坚这场输不起的攻坚战和大数据这场抢抓先机的突围战。“靠走‘24道拐慢慢拐是不行的”,贵州要后发赶超,必须弯道取直,尤其要让改革创新为我们赢得历史机遇。

深化改革是“硬道理”。

“加快实现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向质量效益型集约增长转变、发展要素从传统要素主导向创新要素主导转变、产业分工从价值链中低端向中高端转变、产品结构由单一低质低效向多样高质高效转变 。”孙志刚说,推进贵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以“四个转变”为重点,形成品种丰、品质优、品牌强的贵州特色产品生产供给体系,使全省经济发生质的结构性重大变化。

勇于创新是主动力。

在团组开放日活动中,陈敏尔举了这样两个故事:茅台人参加巴拿马博览会,打破了酒瓶,酒香四溢,获得了金奖;贵州晴隆的24道拐,虽然非常壮观,但却费时费力,修好了高速公路,才能快速发展。“这两个故事告诉我们,打破才能得生机,取直自然出新路,这也是后发赶超的路径选择!”陈敏尔说。

长短板是组合拳也是辩证法。

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有哪些短板、哪些长板?如何补齐短板、做强长板?

贵州大数据朋友圈越来越大,大数据产业既能高大上,又能接地气,是看准的一颗钉子;“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贵州正在发展全域旅游,要让多彩贵州风行天下;要通过厚植生态优势,让绿色创造红利,让人民富起来,让贵州美起来。对贵州来讲,适应新常态、贯彻新理念、开创新局面,必须把短板补齐补全,把长板做强做优。“这是发展的组合拳,也是工作的辩证法。”

干部精神状态是根本保证。

“贵州干部精神状态好,一好带百好!”全国人大代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马凯的由衷赞叹引发了代表、委员的共鸣。全国两会上,记者在采访贵安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马长青、都匀市委常委、组织部长胡荣忠等全国代表委员时发现,这已成为贵州干部热议之所在。

从一张白纸到城市主体框架雏形显现,贵安新区以惊人的建设规模和效率实现了“一年有框架”的目标,一年就基本完成了路网建设,有些企业比如富士康(第四代绿色产业园一期项目)不到一年时间就封顶,靠的就是干部群众的精气神。对此,马长青说,贵安新区要在建设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过程中,有所作为,更要发扬这种奋力争先的精神。

现在路修好了,曾是背篼干部的胡荣忠,下乡调研不用再背背篼,但“背篼精神一直都在”。胡荣忠说,走到哪里都不忘背篼精神,尤其是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只有乡村干部、县市干部都动起来,才能保证摸底的准确性,扶贫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喜看今日路,胜读百年书!全国两会上,一位中央媒体记者动情地说:面对机遇,贵州始终快马加鞭朝着前沿的方向追逐。若干年后,别忘了回头看看,赞叹今天贵州先行的可贵勇气。

“十三五”征程开启,贵州踏上后发赶超征程新起点。(责任编辑/袁 燕)

猜你喜欢

贵州发展
“贵州制造”的前世今生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协调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贵州教育出版社
国家领导人与贵州
让世界感知多彩贵州
我们究竟来自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