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绳训练:为幼小衔接做好体能准备
2016-05-11张冰清
张冰清
【摘 要】小学教育是幼儿教育的必然发展和延伸阶段,如何跨好这一步,切实做好幼小衔接工作,也是幼儿园大班教师应该注意的研究方向。与幼儿园相比,小学生学习、生活的节奏较快,学习任务也比幼儿园更为繁重,这些变化都需要小学生有较好的体能来应对。因此,教师在大班教学中应帮助幼儿做好体能方面的准备。文章就幼儿教师如何以跳绳活动为抓手,训练幼儿的体能、实现良好的幼小衔接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幼儿体能;幼小衔接;趣味性;参与性
中图分类号:G61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12-0133-02
学前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基础,是人生启蒙教育的第一步。学前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根据保育与教育相结合,以及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原则对幼儿进行粗浅的知识和技能教育,发展他们的思维、想象和言语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求知欲望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我园(此处指江苏省昆山市绣衣幼儿园,下文同)以跳绳为抓手,训练幼儿的体能,让他们在生理、心理方面都能顺利地适应小学的生活和环境。跳绳是一项难度很高的器械运动,需要全身各个部分共同配合、协调才能完成,因此,这项运动需要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反复练习,积累经验,从而逐步掌握技能。实践证明,通过跳绳活动,可以培养孩子们良好的心理品质:不怕失败,坚持不懈,有竞争意识。同时,这项运动还是全身运动,不仅能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而且还能使他们增强体质,有一个健康、强壮的身体去适应小学截然不同的生活环境,何乐而不为呢?所以,为了把“幼小衔接”这项工作做得更早、更好,我们在体育活动课中,也让幼儿“玩”起了绳子,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切实发挥其主体作用。
一、增强活动的趣味性,激发幼儿的主动性、参与性
鲁迅先生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兴趣是一种积极的情感,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推动力,只有当学生对所学东西感兴趣时,他们才能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体。为了调动幼儿的这种情感,教师以自己对“玩绳”的满腔热情来感染幼儿,并播放节奏明快的乐曲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同时,还为幼儿创设活动和创新想象的空间,让他们能有机会在大家面前表现和练习。活动中,教师把幼儿分成两组,要求他们以接力的方式在规定的区域开始跳,当第一个小朋友跳到终点后,第二个小朋友继续……看哪一组小朋友先跳完。在此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关心、暗示、引导和鼓励幼儿,不去命令他们必须如何完成,让他们玩得高兴、愉快,幼儿在比赛活动中真正感受了成功的喜悦,也懂得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二、注重个体差异,使每个幼儿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幼儿动作发展的个体差异性很大,体质也有强弱之分,因此,在活动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和了解每个幼儿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加以指导。在活动的第二环节“练习不同跳法”中,教师给幼儿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鼓励他们大胆探索,用跟别人不一样的方式来表现自己,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之更好地挖掘自身的潜能。
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跳绳技能和经验,因此,教师并不强求千篇一律,也不要求每个孩子都能向前跳、向后跳、单脚轮跳、边跑边跳、合作跳、钻长绳等,而是让他们自己去尝试,使他们自觉地向着进一步的目标努力。比如,在“全体幼儿一起跳”中,教师在活动场地中间设计了一朵巨大的花,在每片花瓣上印上代表各种跳法的标记——小脚印,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自主选择自己能力范围内的方法来展现自己,教师也能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因材施教,促使幼儿进一步发展。
三、循序渐进,使每个幼儿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跳绳的花样很多,有单人跳、双人跳、多人跳……而且每种跳法都呈递进关系,即前者都是后者的基础,后者都是前者的发展,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不能为了追求更高、更完美而放弃对前者的练习。在跳绳活动中,教师要充分注意这一点,练习初期应重点训练单人跳,对有难度的动作则要求幼儿共同练习,在练习中积累经验,掌握动作要领,然后再组织两人结伴跳。从单人到双人跳再到多人接龙跳,难度在升级,参与人数也受限,对此,教师可先带着会跳的孩子穿梭于长绳中,以此引起旁边围观孩子的兴趣,鼓励他们一起加入到这个队伍中来,并配以甩绳的节奏帮助其更好地完成动作。
四、注重动静交替,多角度增强幼儿体质
组织幼儿进行适当的跳绳活动,可以满足其运动、娱乐、表现、交往等身心方面的需求,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促进其心理和社会性的健康发展。在组织幼儿参与跳绳活动时,教师应遵循幼儿生理技能活动变化的规律,合理安排活动量,注意动静交替。在活动中,幼儿先以绳操热身,在整个跳绳活动中,每一次连续跳的时间不能太长,集体大活动练习后,教师再以请个别幼儿示范的形式让其他幼儿稍作休息,以迎接下一轮的练习。
通过跳绳活动,大部分幼儿都已和绳子结成了好朋友,孩子们在跳绳活动中会流露出愉快、兴奋和喜悦的情绪。跳绳活动给了孩子自由的空间和适当的环境,使他们可以自发地进行活动,拓展自身的创造力,发挥想象力,激发潜能,身体素质也得以迅速提高。同时,在跳绳游戏中,幼儿也会遇到许多问题,如人数少或多了、绳子不够了、大家对游戏规则的理解不一致,等等。通过幼儿之间的相互协调,孩子们也学会了与他人友好相处,学会了自主解决实际问题及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促进了幼儿间交流的发展,也为他们步入小学学习、生活打好了基础。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应根据需要合理安排,因时、因地、因内容、因材料灵活地运用。”因此,在开展跳绳活动时,组织形式更要科学化、合理化,在课程、时间安排等方面都应日趋完善。事实证明,跳绳活动可以提高体育教学效率,增强学生上下肢肌肉、关节、韧带的力量,促进学生骨骼的生长;增强内脏器官的机能,促进新陈代谢;使神经系统得到很好的训练,从而进一步发展身体的灵敏性、协调性、弹跳力以及速度、力量、耐力等素质,使学生的身体得到全面锻炼,为他们迈入学习的新阶段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马骋宇.低龄儿童在跳绳中常见问题及家庭训练有效方法的研究[J].学前教育与义务教育,2011,(1).
[2] 糜玲.对大班幼儿跳绳活动的探索与思考[J].早期教育(教师版),2011,(4).
[3] 沈艳凤.大班幼儿跳绳活动的实践研究[J].教育科研论坛,2009,(11)
[4] 李秀.学前特殊儿童转衔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05.
[5] 宋维同.跳绳运动 我们的最爱[J].辽宁教育,2010,(Z1).
(编辑:朱泽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