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中职学校传承和保护壮族嘹歌文化的途径探析
2016-05-11甘权海梁俊玉马文斌韦莉李芋霖岑
甘权海+梁俊玉+马文斌+韦莉+李芋霖+岑钊
【摘 要】阐述壮族嘹歌的起源与特点,分析壮族嘹歌传承和保护的现状,提出拓展传承和保护壮族嘹歌文化途径的设想。
【关键词】壮族嘹歌文化 传承 保护 途径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3B-0165-02
壮族嘹歌内容丰富,以五言四句的山歌形式形成体系,成为右江一带壮族人民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发展至今得到群众的不断补充完善。2008年壮族嘹歌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给予保护,并广泛传播。但是,喜欢嘹歌的年轻人较少,长此下去,嘹歌将有失传的可能。本文提出在民族地区中职学校开设壮族嘹歌课程,使中职学生成为传承和保护壮族嘹歌的生力军,使嘹歌得到更好的传承和保护。
一、壮族嘹歌的起源与特点
(一)壮族嘹歌的起源及发展。壮族嘹歌是壮族古代民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历史可追溯到汉代《说苑》记载的《越人歌》以及晋代《交州记》记载壮族先民的“辽辽之歌”,这里的“嘹”、“辽”是壮语“玩乐”之意。
明代,随着治所在今广西平果县境内的思恩府的社会文化的发展,出现了一批兼通壮汉文化的壮族文人,他们用古壮字把流传在民间的壮族嘹歌进行记录和整理,并进行一定的删改、加工和规范,使之得以以口头和书写两种方式传播。
(二)壮族嘹歌的创作背景及内涵曲调特点。壮族嘹歌以壮族人民的生产、生活为背景,缘事而发,有感而歌,众口传唱,以五言四句的山歌形式形成体系。在世代相传的过程中,随着社会的变迁和生活的变化,民间又适时地增补新鲜内容,使之不断充实提高,日臻完善,成为右江一带壮族人民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其以叠韵相合的对唱形式演绎其深刻的思想内涵,以和谐相衬的双声曲调展现其浓烈的感情色彩,为群众所喜闻乐见。
二、壮族嘹歌的传承和保护现状
嘹歌以其久远性、民族性和深刻的文化内涵历代盛传不衰,为后人留下了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产,流传于以平果县为中心的右江中游地区多个县份,上到右江上游田东、田阳、百色、靖西、德保,田林、凌云、乐业等,下到武鸣,而红水河流域的马山、巴马也有传唱。在这些县的很多乡镇,都保留着传统的歌圩。2008年,壮族嘹歌被国务院文化部批准确定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壮族嘹歌得到这么好的传承和保护,政府、社会团体在嘹歌传承传播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广西文联、广西电台、广西音乐家协会、广西电台、广西大学艺术学院都已经为平果嘹歌的传承和保护搭建了平台。2010年中国音乐学院已经在平果建立少数民族音乐研究教学基地,担当起保护和发展壮族民族音乐的使命。
当今,以录音磁带、DVD、光盘等媒介,嘹歌更便于传承和保护,各地市面上很容易买到这些音像制品,在大街小巷、村屯田间,随处可听到嘹歌悠扬的歌声。壮族地区各地政府在传统节日举办嘹歌比赛,并在重大活动中以嘹歌作为表演节目,深受群众欢迎。
近年来,平果嘹歌多次登上中央电视台和全国众多大型文艺活动的舞台,两次应邀到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演出。2011年12月,《平果壮族嘹歌》英文版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使得壮族嘹歌可以传唱到海外,受到很多外国人的喜爱。
尽管如此,现在喜爱壮族嘹歌的多是上了年纪的长者,“80后”、“90后”的年轻一代对壮族嘹歌感兴趣的人数有限,长此以往,壮族嘹歌将会消失。想办法将它传承和保护,并将它发展得更加丰满和茂盛,就成了壮族人民和全社会的责任。
三、拓展传承和保护壮族嘹歌文化途径的设想
(一)以民族地区中职学校作为传承和保护壮族嘹歌的基地。中职学校承担培养相关专业技术人才的职责,为了促进中职学生的就业,如果学校能使学生多掌握一项才艺,就可以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在就业中的竞争优势。壮族嘹歌这一项民族文化是值得学生学习的才艺之一。
中职学生没有升学压力,有较多的课余时间,可以参加自己喜欢的各种社团活动,有机会丰富自身的才艺,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学习壮族嘹歌,就是学习才艺,是提高自身素质的方式之一。民族地区中职学校的学生来源广泛,不仅有来自少数民族聚居的本地区,也有来自更远的外地区,其民族成分更多,所以中职学校成为多民族学生的集散地。在民族地区中职学校开设壮族嘹歌选修课程,引导学生学习和传承,可以发挥中职学校的功能,使学校作为传承和保护壮族嘹歌的基地。
平果县2006年就把嘹歌引进中小学校的课堂,作为一门地方民族音乐课程,取得良好的效果,中职学校可以借鉴平果县的成功经验。
(二)争取相关部门的政策支持和导向,助推中职学校开展壮族嘹歌的传承和保护。中职学校为了保证学生学到专业知识和技能,所以把相关专业教学放在首位。为了更好地在中职学校中开展壮族嘹歌的传承和保护,学校可以向上级申请,争取当地相关部门的政策支持和保障,以得到社会团体的引导和帮助。在壮族聚居的地区,都有众多的壮族嘹歌歌师,相关部门可调配这些民间资源,有计划地抽调这些民间歌师到中职学校给学生宣传壮族嘹歌,传授嘹歌曲调特点,传授嘹歌创作方法。这样,既能保证教师充足,又能让学生有机会与有名的歌师亲密接触,感受到原创嘹歌的魅力,从而培养学生对学习壮族嘹歌的兴趣。
(三)培训本校专职教师,增强学生传承和保护壮族嘹歌的信心。为了体现民族地区中职学校对传承和保护壮族嘹歌的重视,更好地传授嘹歌知识,增强学生传承和保护的信心,学校还要配备有掌握嘹歌的专任教师队伍。可选派本校的音乐教师或有爱好嘹歌的教师去参加培训,以便能胜任这门学科的教学任务。
《壮族民歌文化丛书·平果嘹歌》是壮族民歌的百科全书,包括《长歌集》《散歌集》《恋歌集》《客歌集》《新歌集》五卷,搜集到6万多首、20万余句壮族嘹歌。该书以古壮字、壮文、汉三种文字整理对应出版,演绎了壮族人民深刻的思想内涵,展现了壮族人民浓烈的感情色彩。学校可以从这些丛书中节选通俗易懂的章节作为选修课程的内容,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和钻研。
(四)在校内营造壮族嘹歌文化氛围,激发学生传承和保护嘹歌的兴趣。利用校园广播,定期播放嘹歌音乐,营造嘹歌文化氛围,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给学生观看各地嘹歌歌圩录像,激发学生对传承和保护嘹歌的兴趣。青少年学生喜欢舞蹈,每学期在校内举办班级嘹歌演唱比赛和以嘹歌音乐为舞曲的舞蹈表演,使民族文化与现代文化元素有机结合,增加嘹歌文化的亮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扩大嘹歌文化在师生中的影响力。组建学校嘹歌表演队,由上级部门组织,在中职学校之间举办各种形式的嘹歌表演赛,提高参赛表演队的知名度,增强学生的自豪感和积极性,从而促进嘹歌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五)组织学生参加公众活动,促进学生认识传承和保护嘹歌文化的重要性。壮族聚居地区,各地都有歌圩,有群众自发的,有政府组织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到歌圩现场参加活动,去感受原汁原味的壮族嘹歌文化,领略歌手们演绎嘹歌艺术,见识歌手即兴创作歌词的才智,激发学生向前辈学习创作嘹歌的动力。同时也让前辈歌手看到年轻一代对嘹歌的兴趣,从而产生把嘹歌代代相传的愿望。
除了歌圩文化节,在当地举办各种形式的文艺活动时,学校也可组织嘹歌队参加,既能向社会宣传中职学生学习嘹歌、演唱嘹歌的情况,又能让群众了解中职学校对传承和保护嘹歌文化所做出的努力,促进群众对学生传承和保护嘹歌文化的关注,从而让这部分学生有自豪感和成就感,继而产生责任感,成为传承和保护壮族嘹歌的生力军。
【参考文献】
[1]覃乃昌.壮族《嘹歌》的传承与传播研究——壮族《嘹歌》文化研究之七[J].广西民族研究,2005(4)
[2]李岚.专家学者讨论平果嘹歌抢救与传承[EB/OL].中国民俗学网,2010-12-09
[3]武迁.广西《壮族嘹歌》有了英文版[EB/OL].中国民族宗教网,2012-01-10
[4]何珊.嘹歌也可以用英文唱[N].当代生活报,2012-10-25
【作者简介】甘权海(1970— ),男,壮族,百色市民族卫生学校内科学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