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策略
2016-05-11高波
高波
摘 要: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能充分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更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美术水平的提高和人格的健全发展。
关键词:美术欣赏;新授教学;作品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8-0168-60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18.108
在人一生的成长中,心理素质的成长是最关键的,特别是儿童心理品质的成长在他一生当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维果斯基、皮亚杰、埃里克森、卡尔·罗杰斯等人的研究对现代教育教学以及儿童的健康成长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我注重将美术教学与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有机结合,从而使学生的美术专业知识和心理健康一起丰实成长。
一、在美术欣赏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一)以浓郁色彩吸引学生注意
美术是基于色彩和线条而形成的艺术,浓郁色彩的刺激最能激起儿童的心理感知,从而形成对美术欣赏的兴趣。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对比的形式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培养他们的美术心理品质。如出示黑白色和有色彩的多幅作品,让孩子们感知艳丽所带来的另外一种美感。让他们在用注意和感觉器官眼睛去感受蓝天,白云、绿树、红花、青山、绿水等色彩的同时,培养注意心理品质。
通过观察,学生对于色彩作品的注意比黑白色的画更为专注和欣喜,看到颜色鲜明的颜色他们更为兴奋,并表现出喜欢的态度,专注度更好,注意时间更长。因此,在儿童美术欣赏教学中,彩色的作品的比例稍大些,更有利于学生美术欣赏注意心理的培养。
(二)美术欣赏时培养学生对事物观察的全面性
儿童的感知心理的存在片面性的特点,他们往往只注重能够吸引他们注意到某个地方,比如一幅画的某个细节,或者某一个图案,而容易忽略整体。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引导他们通过细节或部分观察整体,从而感受一幅作品全面的美感。
(三)指导学生有意识的欣赏作品
在人们感知一个事物时,往往会受到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的影响,使其对作品的欣赏存在先入为主的影响,而不能正确理解。因此,在指导学生欣赏美术作品时,我注重学生在学生探讨第一印象后,由无意识欣赏逐渐引导他们进行有意注意,避免对作品的片面性和短期性,保持欣赏的注意力和时间。
(四)培养学生有浅入深欣赏作品
由于儿童年龄小,在欣赏作品的时候,往往会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已有的经验对美术作品进行评析,而对与作品所要真正表达的寓意不能深入。因此,在指导这类作品欣赏时,我注重从儿童经验入手,由浅入深的引导学生分析作品所要表达的内在思想,从而使他们对绘画作品的表面理解逐渐进行较深入的理解。
二、在美术新授教学中培养观察与注意的良好品质
美术是真是存在的,需要用眼睛去看、去观察,因此,新授环节是一个很好的培养学生感知和注意能力的环节。注意包括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在教学中主要是要把学生的转化为有意注意,把学生无主题无意注意引导的其进行一种积极、主动的注意形式即有意注意。同时努力提注意的优良品质,比如提高注意的广度,增加注意的稳定性,引导正确的注意,促进积极的注意的转移。
三、在美术作品评价中培养学生正确自我评价能力
在评价中因材施教,对于不同性格的学生采取适合他们的,使他们能正确认识自己的、更能激励他们进步的评价方法。如对于偏内向不善于表达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后发言,以别人的情绪带动他,给他简单容易回答的问题,并在回答比较的好的时候及时鼓励。对于比较外向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先评价别人的作品,但要及时引导发现别人的长处,而不是抓住不足,同时对于他们的作品也要及时指出优点与不足。
四、在作品设计中培养学生的想象与创造能力
创新是时代的主旋律,也是新时代人才的特征,从小就让孩子也是教育的重要内容。创造思维具有独创性,主要体现在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三个方面。想象包括有意想象和无意想象、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幻想、理想和空想。美术教学是一个能很好的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平台。想象和创造思维可以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一点一滴的培养。
每一节新授课就是一个好的想象好创造思维能力培养的好时机。通过不同的主题,在对不同的美术专业技能技巧进行指导提高的基础上,把更多的更丰富的与主题有关的大量国内外信息介绍给学生,或由学生互相介绍,丰富学生知识,开拓他们的视野,给他们提供想象的空间。授课时,教师不要拘泥于固定的模式,对于学生大胆的创新要及时给予鼓励,特别是一些不合乎常规的作品教师更要给予正确的评价,不要用常规眼光看问题,不要扼杀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