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困生”成因调查分析报告

2016-05-11何珊普晓年

学周刊·下旬刊 2016年6期
关键词:学困生策略分析

何珊 普晓年

摘 要: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和新课标的进一步实施,小学升入初中后,学生“两极”分化现象日趋严重,有人做了形象的总结:“七年级不相上下,八年级两极分化,九年级天上地下。”针对以上问题,本课题组开展《城区初中“学困生”行为转化研究》,探索提高初中阶段教育教学质量的途径,对教师专业发展、推进素质教育、实现教育公平都有积极意义。调查时间是2015年5月——2009年6月,调查对象为本校28个班270人。最后,以书面的形式分析汇总“学困生”的基本情况,和“学困生”学习障碍的形成原因,对“学困生”的转化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学困生;分析;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8-0168-8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18.067

“学困生”(又称差生)是指学习成绩明显低于同年级学生的那部分学生,依据成因大致分为两类,一种是学生本身智力水平低下,不能像普通的学生一样学习;另一种是智力水平和其他同学一样,但是学习成绩却明显低于同年级的学生。

转化是指在教师和家长共同帮助下,让他们走出学习的困境,经过自己的努力提高学习成绩。

一、具体实施

1.确定个案调查研究。在全校28个班选择一定数量、有代表性的“学困生”进行摸底,建立个体档案。

2.对“学困生”形成主要原因进行问卷调查。从基本情况、家庭环境、学校教育、个人因素等四个方面对“学困生”形成的影响进行问卷调查。

3.选取有代表性的“学困生”家访或电访的形式进一步了解学困生的家庭教育情况。与学生本人进行谈话,了解他在学习上遇到的障碍,进而了解其心理、情绪等。

4.通过对本班学生及任课教师的访谈,了解学困生在校的各方面表现。对学困生的作业、试卷等书面形式的文字材料进行调查,并对其进行客观的分析。

二、材料分析

山丹县第二中学“学困生”约占总数的12%左右,在调查的280名“学困生”中男女生的比例大约为2.2:1,随着年级的升高“学困生”呈增长趋势。

通过对“学困生形成主要原因的问卷调查”分析我们得到一下结果:

1.通过问卷的数据统计发现,男生占“学困生”的大多数,其中大多是居住在农村,从农村转学而来的学生。

2.大多数学生有进取心,希望班级有好的班风,自己也想好好学习,但自我控制能力差,怕动脑筋,上课发言还不够积极。

3.这些学生学习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容易受周围环境影响。教师讲课的内容他们多数听懂的地方,教师对他们的关注也不多。

4.大部分家长关注学生的学习,但他们没有稳定的工作,而关注孩子的机会少,在家的家长知识水平较低,不能担起辅导的职责;大部分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家人对他们的期望值很高,没有过多的家务劳动,但比较溺爱他们。

三、发现的问题及结论

课题组成员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交流、家访,发现产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各不相同,但从教育教学角度可将其形成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两个方面。

(一)内部原因

1.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上进心。大多数“学困生”自控能力差,上课不能专心听讲,甚至违反纪律。平时贪玩,作业拖拉,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学困生”自卑心理严重,缺乏自信心。考试屡考屡败,内心深处一般都很自卑,心理上敏感、脆弱、易形成挫折感,缺乏学习信心。

3.学习方法不当。“学困生”往往是课前不预习,课堂上懒得做笔记,课后不知道去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二)外部原因

1.社会的因素。在这个网络盛行的时代,它给人们带来了快乐和便捷,也对那些自控能力差的学生产生了不良的影响,使其沉迷网络游戏,逐渐产生厌学、弃学的心理等。

2.家庭因素。父母离异或外出打工,由爷爷奶奶进行隔代抚养,他们长期在缺少父爱、母爱的环境下成长,加之爷爷奶奶只知溺爱,不知关心其学习,造成他们学习日趋困难。有的虽父母都在家,但文化程度低,对其子女在教育管理上方法欠妥,致使这些学生产生学习的困难。

四、转化的策略及建议

(一)转变教学观念,建构新型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教学活动中最主要的人际关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成功的保证。关心体贴、循循善诱、耐心细致的教师,会被“学困生”所尊敬,“学困生”往往会顺应教师的期望,主动、热情地投入学习。

(二)发现闪光点,增强“学困生”学习兴趣和信心

教师要善于挖掘“学困生”的闪光点,教学过程中尊重“学困生”的人格,减少“学困生”学习的挫折次数,以此来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向“学困生”介绍身边成功的经验,让他们看到自己成功的希望,这样才能使“学困生”树立学习信心,也才能使“学困生”转化为合格生甚至优秀生。

(三)对“学困生”进行鼓励性评价

避免只用分数高低对所有学生进行分等。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对“学困生”应按他们的实际进行激励性评价。

(四)加强学习方法指导,帮助学困生树立自信

有些“学困生”学习有积极性,但成绩却总不理想,主要是他们缺乏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法。“学困生”普遍存在压抑感,具有厌学情绪。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多站在他们的立场考虑问题,多给他们展示自己的机会,做到优先交流、及时表扬,消除恐惧心理。

(五)开展“结对子”帮扶活动

为了便于辅导“学困生”学习,可安排班上的优等生与“学困生”“结对子”进行帮扶。也可以让“学困生”和教师“结对子”,让教师和同学帮助“学困生”解决思想问题、学法问题,甚至帮助学生协调家庭问题。

消除“学困生”是不可能的,但最大限度地缩短差距,转化和预防“学困生”是完全有可能的。有效地调动学困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增强自信心,才能有助于他们获得知识、提高能力,才能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学困生策略分析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