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教学技艺,促进课堂成效
2016-05-11刘安平
刘安平
现代教学技艺,探索各学科教学中教学技艺各要素的优化和综合运用,提高教师教学管理和课堂驾驭能力以及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笔者作为课题组的负责人,紧紧围绕总课题组课题研究要求,调整个人的课堂教学方法,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下面,笔者结合在教学实践中课题研究,谈谈对活用现代教学技艺,提升数学教学效果的几点感受。
一、“技术”加“生态”——有力
为了避免教师“越来越不会上课了”的现象,为了避免学生在教师眼花缭乱的课堂“技艺”下不知所学、所得的现象,本子课题提出构建“技艺+生态”课堂教学创新模式,即通过教师运用现代教学技艺,让课堂在生态的环境下,教师精心点拨,让学生质疑、探讨、交流、练习等,实现优质课堂,充分发挥学生学习潜能,调动每一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
比如,我教学的“游戏的公平性”。(此课获全国一等奖)
本节课依托Notebook 软件的图片锦集中的 “抛硬币”“旋转亮片” “双骰子”等交互式多媒体资源设计游戏,通过拖拽、手写笔、淡出、淡入、放大、缩小,聚光灯、放大镜、添加单元格阴影、回放、屏幕捕捉等功能制作的课件,可以避免实际抛硬币、做转盘,掷骰子时产生的麻烦,同时又节省了实质材料的资源,还具有游戏结果产生的随机性。
1.借助白板图库精品中的交互式多媒体“抛硬币”资源进行实验所产生的结果,可以作为学生探讨用抛硬币决定谁开球公平性的资源,可以呈现知识的生成性。
2.借助白板图库精品中的交互式多媒体“旋转亮片”的旋转交互功能选择自己喜欢吃的食品,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当即运用于游戏,进一步理解虽然每种食品被选中的可能性虽然相等,但是它是不确定事件,可以展现知识的真实性。
二、“双语”加“节奏” ——有味
为了让数学课有味,我自创了“双语加节奏”教学,即在“双语”教学的基础上,给一些枯燥无味的数学概念、定律、数量关系等编配上音乐中的韵律节奏,竟意外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很大的提高,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在快乐中掌握知识、在快乐中提高能力。于是自创了“双语加节奏”教学法,并申报了个人课题,取得了相关的国家级、省级、市级成果,结题鉴定结果为“良好”。
三、“理论”加“诀窍” —— 有效
在平时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解答题时,常常会出现令人十分头疼“低级”的错误,怎样避免这些现象的发生呢?多年来,我一直在探讨和尝试小学生数学“思维展现”能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在进行数学思维时,习惯地、自觉地用一些数字、符号、图示等简单地展现思维过程。实践证明,在让学生“明理”的情况下,运用“思维展现”的“小诀窍”解题,能大大地减少错误的出现,达到“小诀窍,大收获”的目的。
比如,我教学“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微课片段
(此微课,挂在了“江西教师网”上)
师:在平时练习时,往往在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问题时,往往会出现看到“多”就用加法计算,看到“少”就用减法计算的错误。怎样避免这些错误的发生呢? 其实“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问题都是具有特殊数量关系的问题。
请看:白兔有12只,比黑兔多10只,黑兔有几只?
结构:大数比小数多。
展现:白兔有12只,比黑兔多10只
(大12) (小?)
分析:求小数,用减法,数量关系是:大数-相差数 =小数
解答:12-10=2(只) 答:黑兔有2只。
这样在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结构特征、数量关系后,边分析边标注可以避免看到“多”就用加法计算,看到“少”就用减法计算的错误现象。
事实证明,当学生明白各种简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后,用简单“表述”法在原题的关键条件上展现思维过程,既能提高解答简单应用题的正确率,又能提高解答复合应用题的正确率。
以上的“技术”加“生态”,“双语”加“节奏”,“理论”加“诀窍”的教学手段、语言、诀窍之技艺并非孤立存在,笔者还将在课题实验实施中寻求现代教学技艺的有效 “整合”,寻求优质课堂的本真“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