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环境的乡村景观理路
2016-05-11施俊天刘益良
施俊天 刘益良
摘要:意大利基安蒂(Chianti)地区的乡村景观是山地环境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范。通过对该地区村落的历史地理概况的基本描述和乡村景观现场的实地考察,认真分析该地区乡村景观形成与存续的缘由、发展与理路,具体包括注重乡村景观保护的法律法规的制定,自然生态的全面保护,乡村聚落与历史现实的有机延展,农业生产与田园生活的持久共生等。这些可为当下中国尤其是江南山地与丘陵地区的乡村景观规划与设计提供有益的思路与启发。
关键词:基安蒂地区;乡村景观;山地环境;持久共生理念
中图分类号:F590.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07(2016)03-0075-09
在近10年的乡村景观规划与设计的实践中,乡村景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包含景观建设在内的乡村各项事业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同时依然存在不少困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乡村的活力并没有显著增强,乡村的青年人并没有回到自己的村落中生活和工作,乡村经济发展的颓势犹在;二是乡村的生态环境虽然在某些局部村落得到恢复和改善,但是总体上还是不断在恶化;三是乡村的村落文化正在以史无前例的速度消失着,乡村的精神家园变得贫乏,丧失了乡村景观应有的特性。带着这些困惑,我们重点考察了意大利的基安蒂地区,该地位于托斯卡纳大区,以山地和丘陵景观为主,它不但以特有的山地景观符号为世人所熟知,而且其深远的结构关系塑造出了它独特持久而悠远的乡村形象:历史人类聚落与山地丘陵、种植作物与起伏地形、人造建筑与农业景观、地貌学特点与树林的区位、生态和基础设施网络等和谐共生。一个历史上由分益耕作制与其他土地改造过程共同塑造出的乡村景观,并与各种类型的人类聚落紧密联系着,遍布着人类活动的印记[1]。社会发展的更迭和生产方式的不断进步塑造出了山地丘陵区域特殊结构,在山顶或山脊有机分布着紧凑或独立的建筑、聚落和道路。基安蒂这样一个山地丘陵环境,它创造出了鲜明的景观视觉形象、良好的整体人文生态环境、充满活力的农业产业体系,通过近半年的资料调查和实地考察,该地的乡村景观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直接启示我们对山地环境下的乡村景观设计理路,作出中国当代语境下的探索与思考。
一、基安蒂乡村景观的历史回眸
基安蒂地区具有明显的山地特征,它在史前时期并不存在特别的历史遗迹。从公元前12世纪开始,基安蒂地区便分布着早期的人类聚落,伊特拉斯坎(etrusco)人在以畜牧业为主的经济模式下生存,同时也进行着早期的小规模农产品业种植,而正是伊特拉斯坎人将葡萄引入此区域。村落作为之前数世纪唯一的聚居形式,继续保持着其在数量上的增长和非连续性,但正在失去它的重要性,真正的以贵族居所和领地为重心的国家雏形正在形成,区域内发展的聚集区域仍然在主要道路附近。从公元前11世纪末开始,这种类型的人类聚落开始分解,到公元前3到公元前2世纪的希腊时期人口和聚落开始出现明显增长趋势。在这一时期的基安蒂地区开始出现大规模土地开垦,在某些山脊区域开始出现防御与其他功能作用的原始城堡,在高地丘陵区域则主要分布着相距较远的疏松型聚落网络。这些位于高地的城堡并不能有效地控制区域的交通网络,然而我们可以断定这种类型的“镇”更多地出现于锡耶纳(Siena)地区,并位于较适合防御的地形上,代表了与佛罗伦萨地区以沃尔泰拉(Volterra)为中心的领地界线和防御堡垒,因此基安蒂地区代表了不同区域间的领地控制界线[2]。
在罗马共和国时期(公元前2到1世纪),整个基安蒂地区人类聚落的发展趋势与前两个世纪基本相同:分布在高地的堡垒型聚落,渐渐地开始减少了其防御作用,但仍然是人类聚落的核心。而在乡村区域的人口则基本保持稳定,尽管有记录显示曾发生过轻微的人口减少状况,乡村聚落通常以松散型在坡地上分布,通常这些居所由一个农民家族居住,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混合作物或专业作物生产。从公元前1世纪末期开始,构成伊特拉斯坎文明时期典型景观特点的富裕家族住房形式开始走向没落,并逐渐的被别墅与农场所取代,伊特拉斯坎时期的旧土地贵族正在被新的乡村统治阶层所取代,罗马社会的代表是通过大庄园来对土地进行组织和管理。新的生产方式遍布在平缓狭长的表面上,放弃了高地区域,而是利用高地丘陵区域的更加肥沃的土地。大型农业企业的特点是持续而频繁的耕作过程,并在功能和空间上与别墅分开,而与城镇的距离更加近,同时也与城市的市场更加紧密,而农场则代表了大型土地所有权的支点,并以类似于分益耕作制的方式进行组织。农场,事实上一般占据着中等海拔的丘陵地区,同时也作为整个农民领地的参考中心[3]。
中世纪时期,基安蒂地区的乡村景观得到了缓慢的发展。罗马时期的土地继续被人占据着,并带来较高的农业收益,区域景观则是不同的人类聚落,农田间分布着广袤的树林和荒地。居住系统开始出现向高地迁移的趋势,生产活动主要为满足必要需求的农业和养殖业,同时也存在着非常有限的市场经济模式。在7-8世纪期间开始出现新形式的聚落和社会经济形式,宗教建筑开始成为聚集乡村人口的首要元素,并在周边出现世俗建筑,此时期的景观特点主要为疏散型人类聚落和村镇。从公元10世纪开始,人口开始向高地迁徙,通常以疏散居住方式、距离较近的方式或村庄的形式居住。到13世纪中后期,佛罗伦萨开始在基安蒂地区建立一种政治军事组织形式,来达到对此区域的行政控制,并将此区域分为卡斯泰利(Castellina)、焦莱(Giole)和拉达(Radda)三个行政区。在14到15世纪开始实施对大量贵族居住城堡的功能和建筑的改变,通常这类城堡都位于前线区域作为军事用途,卷入整个亚平宁半岛的冲突。1555年,在佛罗伦萨彻底战胜锡耶纳共和国并占领蒙达奇诺(Montalcino)后,基安蒂地区重新回到了和平,从而可以进行更加有效的土地利用,并开始采用分益耕作制。于是,基安蒂地区的乡村景观逐渐产生变化,曾经的军事用途城堡正在变成美丽的别墅与农场农庄[4]。
近代时期,基安蒂地区在16世纪末期建立了连接罗马与锡耶纳区域的交通干线,这条干线使得周边如圣卡夏诺(SanCasciano)、巴贝里诺(Barberino)以及塔瓦乐奈莱(Tavarnelle)和线路所穿越的其他区域得到了更好的发展。这一区域的景观特点是由领地农庄企业构成的繁密网络,种植着谷物和灌木作物。大量的农民在此出生,他们从中世纪村庄和城堡中走出,而有些中世纪聚落甚至直接被人们遗弃。此时,许多聚落的核心区域则演变成提供主要服务的中心,如:市场以及手工业者和雇工等非农业工作者的经济活动区域。从这一时期开始,人们更加广泛地种植高价值的经济作物(葡萄、橄榄、桑树),以及用于家庭工业的作物。该地区缓慢的空间扩张过程也在这一时期开始了。托斯卡纳大公在1716年所发布的公告扩大了当时葡萄酒的产区,几乎囊括了现今格雷韦(Greve)政府所管理的所有区域。以彼得利奥波德大公(Granduca Pietro Leopoldo di Lorena)在1773年的观点来看,出现了两种经济特征,其一是存在成行的树木,然后谷物和葡萄种植在平原和谷地较高的地方;其二是在无数的葡萄种植者农场,进行着丝绸业与葡萄酒业等农业产业。自由贸易改革使得小型土地中产阶层发挥出了更大的潜力,政府的鼓励政策使得新型农村建筑得到了更广泛的采用与发展,乡村景观出现了新的面貌[5]。
在许多基安蒂地区的农庄,从19世纪前半叶开始,采用新的作物品种(玉米、草料和豆科植物)消除了农休现象,到了20世纪,分益耕作制开始展现出无法适应工业革命影响下的经济社会转变,当时新建了大量公路与建筑并使得周边的贸易与服务业得到了发展。在1830年,利奥波德二世大公(granduca Leopoldo II)利奥波德二世(1835年4月9日-1909年12月17日),全名利奥波德·路易斯·菲利普·马里·维克多,为同一时期佛罗伦萨大公国的统治者。不断地赞美基安蒂地区的地理特点、农业丘陵以及葡萄酒种植业,他证明了当时农业现代化的推进,特别是基安蒂区域在大公支持下葡萄酒的生产专业化。葡萄酒业的兴盛,使得区域内农庄领地的网络变得更加繁密,基安蒂地区的这种田野劳作的诗意场景,正是结合了树林与农田的景观结构,成为了基安蒂地区美丽景观的基础,而且在今天仍然发挥着环境保护的基本作用,意大利作家与画家Ludovico Tommasi,就出生并生活在基安蒂地区,他创作了大量乡村生活为主题的油画,是对20世纪初基安蒂乡村景观的真实写照。而到了六七十年代,则出现根本性的企业转产特征。葡萄种植及葡萄酒业在数年间展现出单一种植的重要性,从1964年的900多公顷,到1970年2 648公顷,到1977年6 877公顷在90年代达到10 000公顷。在70年代的大规模转产期间,作家查理柏涛齐(Carlo Betocchi)描述的基安蒂地区尽管在某些区域进行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但整体景观并没有明显的损伤,甚至对景观遗产出现更合理的利用。基安蒂地区特别是靠近佛罗伦萨的区域,在最近十年越来越展现出居住区功能的特点,由于其距区域首府较近的优势,而旅游业基本上是此区域经济的基础性支撑,这里具有高密度的绿色和乡村旅游企业网络。而该区域旅游业的发展是以区域内较好的环境、景观和人文艺术气息及完善的旅游接待设施(旅馆、宿营地等)为基础,特别是存在着明显的农业旅游和一日之内的短途旅游形式和特点。
二、基安蒂乡村景观的理念透视
通过对基安蒂乡村景观的简单回顾,贯穿其中的景观理念有:该地域的山地环境特征适宜于种植经济作物,这便成就了源自伊特拉斯坎(etrusco)时期延绵数千年的葡萄种植酿造产业;因为特定的地理位置(位于弗罗伦萨与锡耶纳之间)和特殊的山地类型(地面征伐的开展)依托于军事用途的特色城堡;归于此二者的庄园别墅群落并就此而成就的乡村旅游产业等等。前者由特色产业而成为特色景观,后者由于独特建筑风格而成为独特景致,两者都因独具的地理环境沿着时间之历久长远而浸透了浓郁的人文历史情愫。首先,从前者看来,在日常的生产劳作中因其葡萄种植酿造产业化的路径,从而在经济上获得了当地得以长远发展的核心动力,避免了基安蒂乡村的活力衰竭、乡村的青年人外流、乡村经济发展无力的困境;其次,当地人对于人文历史遗迹的珍重、爱护,对于自然环境的保护,引导特色旅游业尤其是农业庄园游的发展,既能助益于当地经济的发展又能获得足够的资源去保护独具的乡村景观,同时加强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并且不断使当地乡村的生态环境得到恢复和改善,从而避免了我们所面临的局部改善但总体不断在恶化的状况;最后,在基安蒂地区特色产业的发展和独特景致的保护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两者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早已融为一体,其模式为“发展中保护,保护中发展”,其村落文化与经济因素共生,而经济因素的活跃与否又决定了人员的兴旺程度,并最终使人与其经济活动互动互生,它们又促进了乡村的村落文化的发展与兴盛,从而避免了我们所遭受的村落文化正在迅速消失,乡村的精神家园日益贫乏的窘境。借助于对基安蒂乡村的考察,即可发现其景观之所以能成为典范,是因为它的景观保护法律化、生态护养全面化、聚落延展有机化、生产生活共生化。
(一)景观保护法律化
欧盟和意大利层面对乡村景观的保护都不遗余力,并运用法律手段来保护。2000年 欧洲议会在意大利佛罗伦萨签订了《欧洲景观公约》(European Landscape Convention),将景观作为文化、自然遗产多样性的体现和人们生活空间特性的基础,进行整体规划管理,旨在促进欧洲景观保护、管理、 规划以及欧洲各国在景观保护方面的合作。根据公约规定统计,意大利55%的国土面积景观应受到保护,其区域内的私人建设必须经国家管理部门同意[6]。
意大利早在1820年即颁布了最早的文化遗产保护法(Ordre de la Commission nationale des Beaux Arts),历经诸如二战之后于1964年制定的《威尼斯宪章》、1982年的《佛罗伦萨宪章》(即《保护历史城镇与城区宪章》),直到2004年第42号法案最终确定的现行《文化与景观遗产保护法》,意大利在保护文化遗产与自然与人文景观的观念和举措上,在相应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推行的力度上,以及在促进相关研究资源开发以及国际间合作的过程中,都一直走在国际的前沿。在《文化与景观遗产保护法》第三部分(第131-159条)中对于景观的定义与保护的原则与管理办法都有具体规定[7]。如:第142条对景观保护区域的范围进行了详尽的规定,其中包括距海岸线、湖泊沿岸300米范围内,主要河流水路两岸150米以内,阿尔卑斯山脉海拔1 600米以上、亚平宁山脉与海岛海拔1 200米以上区域考古遗址、火山地区、森林地带等作了详细的描述;第136条中提到,拥有公共价值的景观,包括建筑与周边区域,有特殊审美价值,体现地貌特征和拥有历史纪念意义的,包括树木植被等,没有被列为文化遗产,但是具有特殊审美价值的区域包括房屋、建筑群、别墅、花园、公园、山顶可以攀登抵达的供公共适用的瞭望台、天际线全景景观等,均在受保护范围,在意大利有建筑总量的1%的文化遗产建筑受到保护,受保护的建筑数量非常庞大
根据《文化与景观遗产保护法》意大利的文化遗产建筑是指70年以上的公共建筑、70年以上的宗教建筑、70年以上的非营利法人所属建筑、50年以上的经过国家评估的私有建筑。。
在基安蒂地区集中分布的大量栖息地和重要保护物种的区域,主要为基安蒂山脉高海拔地区和南部区域,这部分区域的绝大部分都属于《欧洲景观公约》栖息地保护系统的“基安蒂山脉”区域,也是意大利《文化与景观遗产保护法》的保护内容。
(二)生态护养全面化
1. 森林生态系统的护养。山地环境使得基安蒂地区森林密布,其主要的森林生态系统网络元素,为曾经历史时期树林的延展部分所构成,在东部区域更加连续,在西部则是农业生态系统与林地生态系统交错的马赛克景观。该区域的森林景观组成根源是以橡树林为主要特点,特别是以绒毛栎和苦栎木主要树种的树林。在某些区域则分布着冬青栎和其他地中海常绿乔木林、混合林地和人造针叶林地,其中存在的大量人造针叶林地,一般由银冷杉所组成。
常绿阔叶林或针叶混合林,都是零星存在于区域内并主要分布于卡斯泰利纳伊恩基亚恩蒂(Castellina in Chianti)和波吉邦西(的丘陵坡地上,或位于Sezzate溪流谷地里。位于基安蒂山脉顶部广泛分布着较成熟的树林,它们构成了森林生态系统网络的首要与次要节点。这类林地主要有丛生板栗林、土耳其栎林、成熟的针叶及混合林,特别有价值的是非常稀少的果用板栗林核心,例如位于lu'koulaina(Lucolena)小镇的板栗林。
在次级生态节点中松树林或松树混生林的存在有着特别的意义,位于Ferrone 、Strada in Chianti 、San Polo in Chianti之间的丘陵坡地上。一部分的橡树林位于主要的农田网络中,它们成为了生态系统中被隔离的森林元素。在格雷韦(Greve)河、 佩萨河(Pesa)、艾玛(Ema)河的某些区段,特别是在一些较小的水体的岸边生长着柳树与杨树或黑桤木树林,这些生态系统河岸通道是构成整个大区河流环境与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元素[8]。
2.农牧业生态系统的养护。同样是由于山地的土地类型使得基安蒂地区农牧业生态系统网络的特点呈现为:大面积专业化葡萄种植业的构成。其中零星分布着丘陵农业生态系统与温带阔叶林一起构成景观斑块的马赛克,大部分是由橄榄林、混种作物、畜牧业草场所构成。
在基安蒂山脉的更内部区域存在较少的密集型农业区域,分布着碎裂的农业生态系统以及被放弃的农田,这两种类型都是在更广泛的森林中的零星存在。这些活跃的块状农业生态系统,大多为面积不大的谷物作物农田或畜牧草场,一般分布于钦陶亚(Cintoia)谷地、蒙特祷米妮(Monte Domini)、璐寇莱纳(Lucolena)以及圣米凯莱(Fattoria di San Michele)周边,淹没在大片的森林之中。
上述元素以及生态网络斑块共同构成了高自然价值的农业区域,构成了基安蒂山脉成为《欧盟景观公约》自然栖息地的保护元素。
3.河流与湿地生态系统的养护。山地也造成了河流生态系统的发达和湿地的遍布。水文网络属于大区生态系统、河流生态系统和河岸植物,是复杂的具有高自然功能价值生态网络的重要组成元素。河路生态系统目标是建立区域自然生态系统,特别是位于上游的河流生态系统以及基安蒂山脉区域的小型水体网络,在这些区域通常是保护植物与保护动物的栖息地。即使水源质量并不完美而且存在着河流周边区域的退化现象,格雷韦河(Greve)、佩萨河(Pesa)和艾玛(Ema)河展现出了非常重要的自然元素,特点别是上游穿过树林的区域。
自然元素在阿乐比亚(Arbia)溪流沿岸的自然系统表现出更多的连续性,并且它的流域盆地扩展到整个基安蒂南部区域,岸边植被有着很高的连续性,并且通常与森林区域相结合,这些区域一般很少受人类活动所影响。
虽然区域内没有大型的自然湿地,但区域内有着无数的小型水体用于农业生产,对保护重要两栖类物种有着重要意义。这些小型湿地一般位于主要溪流与河流周边,与小型水坝与有着联系。
4.灌木和地中海常绿林地生态系统的养护。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类型生成了基安蒂地区的灌木和地中海常绿林地生态系统。根据该系统的功能,这种类型被划分于森林生态系统及农业畜牧业生态系统网络中。这样可以更好了解森林景观和农业畜牧业景观的动态过程,同时保持着对这种自然过程的了解,常常存在着空地与林地形成的马赛克。这类生态系统在大区下被分为地中海常绿林地、退化灌木林、地中海海岸灌木丛以及干燥草原等生态系统。
总之,山地与丘陵农牧业生态系统、草原与灌木块状分布区域、成熟的森林生态系统和上游水体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区域的整体最重要的自然系统。在基安蒂山脉的高海拔坡面以及主要的山脊系统具有着极高的自然价值,由于其中包括着森林生态系统,其中还分布着许多灌木丛以及林间空地,而灌木林是许多保护类鸟类的重要栖息地,这些都因拥有较高的保护价值而受到应有的保护。
(三)聚落延展有机化
1.乡村聚落结构的特征。基安蒂地区是多中心聚落网络系统,这些系统一般都起源于中世纪佩萨河谷圣卡夏诺(San Casciano)、 卡斯泰利纳伊恩基亚恩蒂(Castellina in Chianti) 、拉达伊恩基亚恩蒂(Radda in Chianti) 、 加伊奥莱伊恩基亚恩蒂(Gaiole in Chianti),他们一般沿着山脊道路所分布,并汇集在丘陵的顶部从而控制周边的土地,保持着聚落与土地间的相互可见性。唯一例外的是格雷韦伊恩基亚恩蒂,它位于格雷韦河左岸并沿着S.S.222号公路,格雷韦小镇的起源为卡司泰勒迪蒙泰菲奥莱(Castello di Montefioralle)的市集,由于它极佳的区位优势而得到发展,三条主要道路在这里交汇: 基安蒂道路(via Chiantigiana)、通往阿诺河谷地的道路、通往佩萨谷地的道路。
乡村归根结底为聚落系统及生产中心,它们在现实与历史中不断地延展,将生产与生活、人与自然融为一体,成为一个有机的世界,达到天、地、人的合一。它们不但连接着不同的资源与生产活动,而且也是海拔相对高一些的森林、丘陵地区的宝贵农产品、基础设施和相关附属服务的交易场所。梳子状系统的别墅庄园和山脊道路系统与作为结构主干格雷韦河流与佩萨河流谷地的道路相连接,更小的道路分支连接着更小谷地内的乡村与别墅。乡村景观的特点是结合了农业与村镇以及专业化的橄榄和葡萄种植业,散布着小型聚落和村镇,是基安蒂地区景观的基本组织框架。
2.乡村聚落变化的有机性。乡村聚落的发展具有明确的规则和传承性:新建的建筑主要是沿着主要的山脊或谷地重要道路的线性核心发展,或小型乡村是以曾经的教堂、别墅、领地农庄为基础发展而来,通常位于独立且可控制周边土地的区位。
关于别墅农庄系统,尽管保持了它的土地历史性,同时也发生了用途的改变,包括别墅(内部改建为公寓),和农庄(改变成乡村有接待设施)以及水车磨坊(改变成住宅)。新的建筑建设带来了与周边乡村环境不和谐的功能,对新的道路系统和停车场的需求,一般这些设施都以城市的形式出现。许多大型基础设施被修建于谷底区域(佛罗伦萨-锡耶纳高速公路,s.s.222号公路),在道路周边的平坦区域修建着生产设施。即使最重要的城镇都在扩展和变化,但是只有很少一部分传统的聚落规则被忽视,特别是没有在平原地区发现城镇的连接融合现象。历史聚落系统是由乡村和沿着主要道路小型线性核心所构成,形成了有机变化的身份特点。
3.乡村聚落在历史与现实中的延展。基安蒂地区的乡村聚落与自然生态空间体现了梳子状分布的共生特点,把乡村聚落发展活动的影响控制在自然承载能承受的范围之内,在山脊区域发展小尺度的乡村、别墅农庄等,保存着许多具有极高价值的建筑,同时作为居住、生产以及农业经济组织的场所,沿着山脊的主要道路,被花园、公园和行道树所环绕。山地丘陵的乡村聚落农庄系统是分益耕作制农民的居住场所,农庄建筑从一千多年前到几百年前再到近现代的都有,甚至在同一个农庄里有不同年代的建筑或建筑结构穿插其中,体现了历史有机延展的态势[9]。
走在意大利托斯卡纳基安蒂的乡村,错落有致的乡村聚落将历史与现实贯穿起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人类聚居活动在历史与现实的有机延展中得到共生。
(四)生产生活共生化
1.农业生产景观的特征。与其他区域相比,由于基安蒂地区的山地环境特征而使其具有一定的景观和地形均匀性。区域内的两条主要河流佩萨河和格雷韦河塑造出了主要结构,它们沿着东南向西北方向流淌,穿过地区地形主要为丘陵地形,山地主要为基安蒂山脉,它分割了区域和阿诺和谷地上游地区。基安蒂地区乡村景观代表了最典型的意大利托斯卡纳乡村图景,并升华成无可争议的高价值景观符号。
基安蒂山脉的坡地上几乎全部由自然粗放型树林所覆盖,主要由落叶乔木所构成,同时期间参杂分布着传统的农业地块以及大型的专业葡萄种植用地。决定山地景观特点的因素是:聚落与周边农业景观的关系,历史上曾经种植着成排的木材作物,并主要分布于紧密与规整的聚落和农田网络周边:树林覆盖与大坡度、高海拔、坡向、土壤成分等因素造成的罕见农业活动地块的关系;新的专业化葡萄种植设施与农业景观的融合关系。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在基安蒂地区,主要的农业种植用地分布在人类聚落的周边(Radda、Castellina、Gaiole in Chianti),并淹没在周边广袤的树林之中。[10]
丘陵区域的特点是主要由橄榄林和葡萄园构成的马赛克,并在期间穿插着树林用地。在基安蒂丘陵北部,特别是与佛罗伦萨丘陵以及瓦尔艾尔莎(valdelsa)相邻的区域,土地中出现浓密的但尺度有限的树林地带。农业马赛克的结构则是由地形与农业作物间特别的关系所定义,橄榄林主要分布在聚落系统周边的坡地上,葡萄园主要沿着山坡的坡面分布,树林主要覆盖在坡度更加陡峭的地块,主要的耕地分布在海拔较低的平原区域。地块间的界限一般是由土地的自然弯曲形态所确定。农业景观与历史聚落的关系十分密切,这种关系被数世纪来广泛分布的分益耕作制系统得到强化,主要的历史聚落核心都分布在丘陵的顶部,别墅农庄多位于能够控制周边土地的有利位置,其他的较小的独立建筑与农民居所一般分布在坡地上。
另一个基安蒂景观的典型特点元素是专业化的葡萄种植生产,在某些情况下与广阔的播种耕地相结合,特别是存在于Radda、Castellina、Gaiole in Chianti和Castelnuovo Berardenga等乡镇的土地范围内。这些专业的葡萄种植用地通常是非常宽广的,某些情况下期间间插着橄榄林和树林,并且这些大面积的专业葡萄种植园几乎都全部是最近数十年来所进行的农业土地生产结构的改变。
2.农业生产可持续性的动态发展。丘陵景观有着相当完整的结构特点,通常树林覆盖在丘陵顶端与由于坡度、朝向和土壤组成等因素造成的不适宜耕作区域;历史聚落分布在丘陵山顶和山脊;橄榄林附属在历史聚落系统周边的山脊上;农田网络由耕作计划所定义,尽管结果是当代时期的农田土地结构改变的结果。最近60年的改变总体上保护了这种景观结构,这种典型的基安蒂景观为此区域所出产的产品和服务提供了最基本的保证。
耕地的荒废现象很罕见,基本限制于有限的边缘区域,多位于基安蒂山脉的坡面之上。基安蒂农业生产最明显最显著的变化是大面积的专业葡萄种植地块的出现。这些现象的出现能够从本质上改变土地种植结构,并使得传统的梯田台地系统(terrazzamento)彻底消失,农业生产出现了可持续的动态变化。
3. 农业生产与田园生活的持久共生。在基安蒂山脉的坡面上主要的价值体现在分布在树林中的农田,他们有些是历史的遗存有些是新近的种植,使得树林景观变得多元化。丘陵土地的大部分区域都为乡村农业生产景观,完整的土地结构展现出了特别的价值,其中地形、历史聚落系统和耕地机理间的关系是最明显的,也包含着传统种植的密度,由传统农庄道路构成的乡村基础设施系统的规整和复杂性,包括农田水利设施系统和田地网络边缘的绿植带。在此区域的某些部分有着特别的景观价值,例如:San Casciano Val di Pesa、Gaiole in Chianti、Castellina in Chianti。这里的农田网络机理,尽管存在着近期的农田组织,但通常面积是十分有限的,并且内部的结构仍保持着作物多样化、清晰而有机的地块边缘、尺度有限的地块单元、符合传统的由地形所定义的植物分布位置等因素所带来的复杂的结构性。许多情况下这些乡村农田机理都与周边的历史建筑如别墅农庄、教区教堂、城堡、小型市镇等共同构成了具有较高的观赏感知价值的画面。
另一个基安蒂地区的元素是以和谐方式引入到农业景观中的专业化的葡萄种植设施。其中一个例子是拉莫莱(Lamole)葡萄园(Greve in Chianti),它位于由经过修复的干式挡土墙所构成的梯田系统中,其中某些区段的挡土墙为新建的。新的坡地治理方式通过在不同台地间的坡道使得对作物的机械化生产成为可能,并且新的坡地农田水利系统对地形质量以及保持和稳定水土都有着重要意义,并且葡萄酒的质量也得到了优化。总之,近段时期的葡萄种植业设施都展现出了对景观属性的重视,采用较小坡度的由机械建设的干式挡土墙,引入附属植物带、有限尺度地块单元,由农庄系统道路和农田边界的树篱、树带、附属植被等构成良好程度生态基础设施和景观。
托斯卡纳基安蒂地区是意大利农业生产的核心地区,农民对土地的悉心照料,乡村旅游的开展,土地对田园生活的回馈,达到了农业生产与田园生活的持久共生。
三、结语与启示
回想中国乡村近几十年的发展之路,借助于基安蒂乡村景观的理路探究,我们发现,当前我国的乡村发展虽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同时必须清醒的认识到乡村景观建设中还存在着不少深层次的问题:其一,发展与保护的平衡度不足,有发展无保护,甚至为了发展牺牲保护,或者借保护之名阻滞发展,缺乏因地制宜、着眼于传统资源、聚焦于特色产业的动态发展观。乡村自然生态的恶化得不到有效遏制,千村一面的程式化、形式化、空壳化乡村景观建设,使村落的延展缺少灵魂和本地特色。其二,历史与现实的衔接度不紧,有时代感无历史感,甚至搞推倒重建或大拆大建。因此,越来越多的传统乡村聚落正在快速的消失陨落,原有的景观风貌被彻底的改变,极富意境的传统村落景观的逐渐消失,村落景观空间的原有意象不再,既无规划,何谈保护,更不必论及历史的延续及其与现实的衔接。其三,生产与生活的融合度不够,甚至相互脱节。传统乡村缺少因地制宜的本地产业,使得生活被生产绑架,村民为了谋生背井离乡,造成村落的空心化、老年化;绝大多数乡村人长时间不在其间居住,导致了村落的寂灭与破败。其四,人与环境的和谐度不高,甚至相互伤害。人与自然彼此断裂,丧失了天人合一的意识,乡村环境缺乏对大部分农村人的吸引力,使人口大量外流,而外流的结果又使得乡村显得更加成为逃离的场所,村落环境因无人而凋敝,村落周边田野山间因荒芜而了无生机。
意大利基安蒂山地环境乡村景观的有机发展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发展可能性,它使我们看到该地乡村景观是人类尊重土地及其上之环境和景观的杰作。置身于那充满着浓郁的田园生活气息之中,在自然地理与人文历史、生产与生活相得益彰、完美融合的氛围之内,呈现了自然生产中一幅日常、平静却美好的画卷,从而建构出一种非凡的乡村景观典范。在对基安蒂地区乡村景观之理路的探究中,我们发现其山地环境中的地形地貌、降雨量和平均日照等与我国江南地区,包括浙江大部分地区、江苏南部、安徽南部与江西东北部山区有着十分相似的特征。我们认为正是因为这些相似性,才使得以上区域的乡村景观设计与发展可以从中借鉴。
(一)保护和改善乡村自然生态环境是乡村景观永续发展的切实保证
从基安蒂的乡村景观考察中可以看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总是放在最优先的地位,特别是制度层面的保护措施已十分完善,一方面从法律层面制定了非常严格的保护措施,从欧盟层面到意大利国家层面再到托斯卡纳大区的地方层面都出台了相关环境景观的法律法规;另一方面,保护生态环境已成为全民共识,所有村民会遵守和维护相关的法律法规,使法律法规得到了不打折扣的有效执行。
进入基安蒂地区就会被这里优美的生态环境景观所吸引,山地与丘陵农牧业生态系统、草原与灌木块状分布区域、成熟的森林生态系统和上游水体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区域最重要的整体自然系统,得到了科学有效的保护,这里的乡村景观体现出了永续发展的勃勃生机。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石,让村民“看得见山、望得见水”是乡村景观设计的基本出发点,保护和改善乡村自然生态环境问题,是中国乡村景观永续发展的保证。
(二)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有机延展是乡村聚落景观更新发展的重要依托
漫步在基安蒂的各个乡村聚落,这里很少看到所谓代表现代文明的高楼大厦,绝大多数都是具有古罗马、中世纪、文艺复兴等历史文化气息的村落,基安蒂乡村聚落景观通过对以别墅农庄系统为特点聚落结构的保护和整治,以尊重历史建筑的方式对其进行修复和重新利用,避免进一步增加破坏整体性的其他元素,同时保护乡村建筑和农业生产系统之间的功能和景观关系,并根据农业活动功能来对其更新利用。
基安蒂的任何一个村落都让你很难判断这是绝对的中世纪或文艺复兴的村落,乡村聚落是一个不断延续与改造的过程,在历史与现实之间得到了有机的延展。村落景观空间格局的形成源于村落景观文化的理解与识别,只有建设者真正理解村落文化,才能够设计出具有历史文化气韵,并始终突出乡土性特征的基安蒂村落,强化地域文化身份特征是打造特色乡村景观的源泉,利用地域自然与文化特色,打造地方特色文化景观,也是乡村聚落景观更新发展的依托,乡村聚落景观期待有文化自觉发展的有机更新。
(三)富有活力的田园生活是乡村农业产业发展的最终归属
葡萄田与橄榄树林无疑是基安蒂地区景观的最大特点,并最终决定了区域美妙的景色和生活质量,通过产业的精细化加工打造了世界知名的葡萄酒业与橄榄油业。基安蒂地区的葡萄田和橄榄树林都充满历史的记忆,乡村田园景观与农业生产的平衡一直贯穿在历史中。可持续有特色的农业产业系统,把人口、农业和地质地形学的结合,造就了富有活力的产业产品体系,这是人类智慧应用在自然土地的典范。
文艺复兴初始的15世纪,在意大利托斯卡纳,作为佛罗伦萨大公的美第奇家族创造了“田园生活”这个新的概念,意大利的贵族们纷纷效仿走到城市的郊外,置身于神秘花园别墅和田园牧歌中放松身心。在基安蒂随处可见的乡村旅馆,你可以尽情感受田园景象、小镇和村庄、通往罗马的法兰西珍那古道及其沿途的修道院、客栈、神殿和桥等独具魅力的乡村旅游生活,真实的乡土生活是开展乡村旅游的真正魅力所在。理顺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方向,开展乡村旅游恢复乡村经济发展活力,创建富有活力的田园生活是当下乡村景观发展的价值所在,也是依系于人之存在而言的最终归属。
总而言之,基安蒂乡村景观的基本理念即为:生产与生活共通,使传统产业特色化,特色产业专业化;自然与人文并生,使人文景观自然化,自然景观生态化;发展与保护相融,使保护为了发展,发展为了保护。落实到中国语境,置身于当前的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进程之中,面对山地环境下乡村景观营建的难点、重点,如何处理好设计过程中“无为”以养生态、“有为”以保自然的“度”的问题,处理好大自然与小自然,是我们因势因时做好山地环境下的乡村景观设计与建设工作的关键;而切实以生产带动生活,以发展促进保护,以人居成就村落,积极营造生产与生活、发展与保护、人与村落的良性互动、持久共生,则是努力探索山地环境下乡村景观设计的必然理路。
参考文献:
[1] 约翰·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及其在社会哲学上的若干应用(上卷)[M].赵荣潜,桑炳彦,朱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335336.
[2]Regione Toscano.Piano di indirizzo territorialecon valenza di pianopaesaggistico [EB/OL]. [20150631].http://www.regione.toscana.it//pianodiindirizzoterritorialeconvalenzadipianopaesaggistico.
[3]R Stopani Il paesaggio agrario della toscana, tradizione e mutamento[M].Firenze:studio immagini,1989:3540.
[4]Claudio Greppi.Paesaggi delle colline[M].Firenze:Marsilio Editori,1993:78.
[5]G Giorgetti Contadini e proprietari nell`Italia moderna[M].Torino:Einaudi,1974:7680.
[6]Council of Europe.European Landscape Convention 2000[EB/OL].[20150730].http://www.coe.int/t/dg4/cultureheritage/heritage/landscape/default_en.asp?expandable=3.
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UNESCO Database of National Cultural Heritage Laws[EB/OL].[20150826]. http://www.unesco.org/culture/natlaws/index.php?&lng=en.
[7] 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UNESCO Database of National Cultural Heritage Laws[EB/OL].[20150826].http://www.unesco.org/culture/natlaws/index.php?&lng=en.
[8]C.Pazzagli.Il paesaggi degli alberi in Toscana[M].Venezia:Marsilio,1989:4855.
[9]Mariella Zoppi. La Villa, Il Giardino, il PaesaggioUn parco per gliArchivi Europei a Villa Salviati[M]. Firenze:Alinea,2012:1619.
[10]Geoscopio.Uso e copertura del suolo della Regione Toscano[EB/OL].[20150827].http://www 502.regione.toscana.it/geoscopio/servizi/wms/USO_E_COPERTURA_DEL_SUOLO.htm .
Abstract:The rural landscape in Chianti in Italy is an exemple of harmonious coexistence of human beings and the nature. Based on the overview of the history and geography of the villages in this region and the field investigation of the rural landscape, this paper explicates the reasons, development and strategies of both forming and preserving of the rural landscape. What are considered consist of legislating of the rural landscape protection, fully preserving of natural ecology, organically extending of rural settlement and historical reality, and the lasting coexistence betwee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rural life as well.
Key words:Chianti; rural landscape; mountainous environments; lasting coexist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