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语文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实践
2016-05-11王淑娟
王淑娟
摘 要: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的两大重点,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更是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叶圣陶先生指出:“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是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这说明阅读和写作是一贯的。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想方设法将“读”和“写”融为一体,以读促写、读写结合,切实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最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初中语文;以读促写;读写结合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8-0168-45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18.027
“读”指的是阅读教学中语言文字的积累过程,包括理解和积累字、词、句,读懂课文内容,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写” 是指知识的运用,是“读”的延续、延伸和发展。具体是指在理解语言文字的基础上进行写作训练,包括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把积累的知识运用到作文中去。叶圣陶先生指出:“读写是两种能力、两种活动,相辅相成。”读写结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谈起来是个人人都重视的老问题。但从目前教学实际看,不仅措施不力,而且认识上也是有偏颇的。其实,初中语文课本所选的文章都是一些很好的范文,甚至有一些经典文章,在思想教育、题材选取、体裁安排、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等方面,无不匠心独运,是学生模仿习作的典范。教学中我进行了语文读写结合的尝试,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
一、阅读要到位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也是鼓帆,也是帆前进的风,没有阅读就没有帆,也就是没有风。”阅读人家的文章要“读”;写作的基础又在哪,还是离不开一个“读”。目前语文课堂教学,生怕学生细读课文“耽误”时间,收获不大,而把读放在遗忘之角落,此乃语文教学之大忌。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语文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训练活动。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增加语感,发展语言,帮助理解课文。置学生于读书的语言环境中,无论是朗读或背诵或默写,都在于学生对语言的积累,特别是文质皆美的文章,更应熟背于心,对于丰富词汇、语言、拓展思路都是必要的手段。
大家都清楚,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赋予作品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朗读更能使人感受。学生读的少或不会读,对课文的理解是肤浅的。原因是教师以“满堂问”代替了“满堂灌”,忽视了对学生读书的指导和语言训练。课堂上教师提出问题琐碎没有思考价值,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基本上是以念代答,学生思维、理解能力得不到训练和提高。听课就像押宝、猜谜,对教师的口径。这种“教师设框,学生猜谜,优生代答,学生集体表态”的肢解式的“分析法”,把一篇文章 —— 一个有血有肉的艺术整体,肢解为没血肉的支离破碎的“骨头”。把课堂上学生应该读的时间均占用了,学生也无从读起,更谈不上去深刻感受。像现在学生“作文难”除因缺少体验生活因素外,读书少,缺少语言文字的感应力和语言累积,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
因此,语文课堂教学必须抓住“读”这个根本,变繁琐的分析为扎扎实实的读书指导,把读贯穿于整个教学之中,使学生在多读、巧读中掌握语言文字,探知课文的篇章结构、写作线索,理解课文的中心和重点,体味文章的思想感情,品味文章的艺术魅力,感悟文章的艺术境界,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二、读写要相结合
读与写的结合,要有机结合,切不可分割开来。读是写的基础,而写则是为了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表达方法。阅读过程思维的形成和发展,是阅读能力、质量的重要标志,其根本有赖于语言环境的熏陶和正确指导下的多读。
“多读乃借人之功夫”,这里的“功夫”,主要是指别人的写作方法,写作经验。鲁迅先生指出“不要相信小说做法之类的书”。教师也绝不能只凭向学生讲一些理论性的道理,程式化的套路,就能教会学生写作。初学写作者模仿性很强,熟读名篇范文,往往会从写法上加以效仿。读多了,写多了,效仿的次数就多了,慢慢会掌握写作规律。久之,把他们融会贯通,就会成为自己的方法。
既然人们学写文章的直接方法一般是从书本上模仿文章的写作。那么,可以说,一篇范文比十条写作方法对人的启发更大。古人写文章的主要经验之一也是模仿。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中说:“莫不因方以借巧,即势以会奇,善于适要则虽旧弥新矣。”说的就是写作要经过模仿阶段,虽模仿但不抄袭,在模仿中不断创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写一篇文章如此,掌握某种文章体裁,某种文章式样也是如此,因为“体裁”也好,“样式”也好,都各有特点,各有传统。“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郭沫若在谈到读书时,也曾借用俗语说:“《文选》烂,秀才半。”都明确中肯揭示了读对写在遣词造句,立意谋篇等方面潜移默化的作用。
不会读书或读书少的学生,写文章首先遇到的就是语言文字的困难,或是词汇贫乏,或是词不达意。多读书,勤思考,还应注意累积吸收前人的语言,在用语言时认真提炼加工。另外,学生写作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就是能否熟练地运用书面语言。剖析学生写作的思维过程不难发现,学生运用书面语言这一环节缺乏在教师指导下的专门训练,许多情况下有这样的认识:学生的写作水平,即书面语言水平是教师改出来的,批改是最及时、最有效的训练。与口语相比,书面语言主要特征是讲究语句衔接、组合的逻辑性。抓住这个主要特征,强化指导下的阅读、理解、训练和批改,才能实现读写的有机结合。
总之,读写结合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结合自己的语文课堂深入思考,用心琢磨,争取让“读写”的结合达到最高境界。语文课阅读必须与作文教学紧密结合,读时想着写,写时想着读,课堂教学必须以写作为目的,从阅读入手,把课堂上阅读的内容运用到平时写作实践中去,巩固阅读中学到的知识,又能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使他们学有所得,学以致用,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以适应社会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袁洁.初中语文课前自主学习的实践研究[D].苏州大学,2011.
[2] 王璇.促进初中语文课外经典“悦读”的策略研究[D].鲁东大学,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