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过程中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2016-05-11何起蛟
何起蛟
摘 要:在物理教学中,由于种种原因,会造成学生物理学习的心理障碍,对学生的物理学习带来负面影响,使学生对物理学习产生很大的困惑。因此,教师要以学生实际为出发点,认识、分析和掌握学生学习物理时的心理特点和心理规律,解决学生的心理障碍,防止过多物理学困生的产生,使学生更好地学习物理知识,提升物理能力。
关键词:物理;心理障碍;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8-0168-85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18.009
随着物理教学改革的发展,迫切地需要人们去认识、分析和掌握学生学习物理的心理特点和心理规律,而且这也是我们教师进行物理教学的主要依据,教学过程中必须以学生的活动水平为基础,离开学生心理基础的教学,必将违反教学规律,遭到失败。这就要求我们去分析和研究学生的心理,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使其变被动为主动,积极配合教师,把这门课程学好。
一、非本质因素的干扰,造成思维混乱
物理问题往往都是多因素的问题。这些因素中,有的是物理问题的本质因素,而有的则是非本质因素,它们对本质因素往往起掩盖和干扰作用。比如,有的学生只把完全平动的物体看做质点,而有转动的物体不能看做质点。
针对这种情况,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抓住物理事实、现象的本质因素。虽然有的本质因素以较隐蔽的方式存在,但只要搞清物理要领的内涵、外延和物理规律的意义,就能较好地抓住本质。而对于转动的物体能否看作质点的问题,要求学生确切弄清质点的含义,就会了解,无论它是平动还是转动物体,无论其组成材料如何,只有其大小、形状在研究问题中足够小,就可以把它看作质点。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时抓住本质,排除非本质因素的干扰。
二、日常生活中观念负迁移的作用
物理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学生常常能感受它。因此,在学物理之前,对所研究的部分对象已经有了一定的想法和认识,并形成各种观念,其中有部分是不科学的,不正确的。这样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原有的认知结构往往会对物理要领形成一种负迁移的作用,影响形成准确的科学结论。例如,学生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这一错误观点和“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不甚理解。可采用举例讨论的方式解决,经过讨论,方可使学生体会到原有观点的错误,从而对力和运动知识有了深一步的认识和正确理解。
针对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的不科学、不正确的观点,可采取以下方式排除其心理学习障碍。
1.针对问题,提出问题,让学生充分发表对问题的看法,以充分暴露错误,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相互争论,有错误及时予以纠正,这是一件好事。
2.安排实验或事例。使学生在看实验、做实验、解释事例的过程中领悟到原来想法有错误,但此时学生虽然对问题认识的清晰度还很不够,然而却已形成了正确解决问题的迫切意念。
3.教师用正确的要领规律、科学的思维方法,严密细致的解释和推论问题的因果关系,使学生对问题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和清晰的物理图象。
4.让学生自己运用正误比较办法,求得对正确要领的彻底理解。还可运用一些典型事例或类似的典型问题让学生分析思考,教师则进行必要指导,在练习和运用中将知识巩固。
总之,对学生在学物理知识时原有认知水平,应正确认识,正确分析和对待,对其错误看法予以纠正。
三、思维定势带来的负迁移
所谓“思维定势”是指由一定的心理活动所形成的倾向性准备状态,影响或决定同类后继心理活动的趋势或形成的现象。学生在形成概念、掌握规律的过程中,思维定势起着重要作用,但在学习其他有关知识或需要创造性思维时,思维定势的负迁移就成为一种思维障碍,影响新的物理知识的学习。比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的错误判断,直接影响力的概念的形成。另一方面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错误的直觉判断,降低知识应用的正确率。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思维定势的负作用,防止出现思维定“死”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教学中,除了定势训练以后,教师还要有意识地安排适当的反例,这些反例与前面的定势训练问题相似,引诱学生上当,当学生套用前用的思维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而发觉错误后,自然在以后的思维活动中拉起了一条警戒线,不会再因大意而出错。
四、物理教学过程中学生情感上的心理障碍
学生在听课时伴随着一定的情感,而学生的情感往往同教师的兴趣密切相关。只要教师信赖学生,尊重、爱护学生,不刁难、讽刺、挖苦学生,而且教师和蔼可亲的态度从事教学以良好的友善热情对待每一个学生,对学生更不要存在偏见,这样方可消除学生心理,赢得学生的信任,才能使学生充满信心;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以取得满意的学习效果。
另外,在教学中,教师应带有亲切的教态,这样,方可形成一种和谐轻松的氛围,使学生从内心感到教师是在与他们共同商量,共同探讨问题。这样,会使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这也无形中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参与进来,师生可以很顺利地完成教学工作。
五、物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心理障碍
好奇心理,好胜心理,求索心理,科学的怀疑心理都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因素,而对于消极的,如发散心理,惰性心理,畏惧心理,针对这些,我们作为教师,应积极去发现,去帮助这些学生,这里只研究一下学生的畏惧心理。具有这种心理的学生看到复杂问题或较难问题就不敢想下去,担心自己的想法是错误的,不敢大胆创新,不敢进行“猜想”,这种心理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大敌。
针对这种心理,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克服畏惧心理,鼓励他们树立信心,指导他们正确对待困难,要让他们对“错误”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通过给学生讲述许多科学家在多次失败后取得成功的生动事例,让学生真正懂得“失败乃成功之母”这至理名言,指出“错误”并不可怕,在所难免,关键是吸取教训,取得经验。引导学生像对待生活中的困难一样,跌倒、爬起、再前进,只有这样,能力才能提高。
总之,解决普通高中学生学习物理心理障碍是一件非常复杂工作,因为它无论从个体间存在的差异来看,还是从目前课程内容来看,或者从生理、心理发展规律和学校家庭、社会整体来看有其潜伏性、客观性和必然性,所以我觉得要想减少学习物理困难生的数量,防止过多学习物理困难生的产生,就首先必须懂得困难生的心理特点,做到以防为主,防止和转化并举的控制措施,并给予专门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