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扫地僧”的故事为什么百听不厌?

2016-05-10许诗雨

第一财经 2016年17期
关键词:扫地技能

许诗雨

龙泉寺应该是近一段日子以来最火的一个佛教界IP了吧。那篇标题巨长的微信公众号文章刷爆了朋友圈,很多人会忍不住点进去看个究竟就是因为光标题透露的信息就实在太有戏了呀!

在今人创造的文化符号里,金庸大侠塑造的“扫地僧”概念无疑是最具典故气质的一个词汇。根本无需多做解释,看到这个词,多数人自动就能脑补出一幅大隐隐于市的高手画像。而且,它与带有中二气息的同义词“深藏功与名”或是有点土气的“高手在民间”不同,因为沾上了佛气,于是还自带一种超然物外的中国式审美:我牛,但是我不稀得显摆,我干着另一件你根本瞧不起的事儿。这才是牛的至臻境界。

在社交网络上,各种关于身边“扫地僧”式人物的帖子一定是最抓人眼球的。比如普通的乡村英语教师,口语流利超群,细问之下发现原来他曾经是和苏联教授一起搞材料学的博士,还是钱三强的学生。比如打篮球时遇到一打扮很农民的50岁球友,脱掉衣服后现出盔甲一样的肌肉。比如路边爆胎偶遇一大爷,会修车会组装车,还训练出3条狗给他递工具。

上面这些轶事都来自知乎上一个名叫《大家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扫地僧」式的人物?》的帖子。底下的回答有900多条,虽然有些看起来并不是很够得上“扫地僧”的级别,但大家还是乐此不疲地分享着自己的“世外高人奇遇记”。许多答主在答案投票破千后都会忍不住感叹一句,平时用心写的根本没人看,想不到随手一写能得到那么多赞。事实上,这种分享背后或许也带有对于“扫地僧”人生经历的揣测与唏嘘,这大概算是另一层加戏。

“扫地僧”为什么如此有魅力?大概是因为有一种和本人设定相去甚远的反差感存在。在戏剧世界里,有反差就有冲突,有冲突,情节就有张力。例如春季日剧《重版再来》的开头就有一个特别设置的情节:一个在招聘现场假装扫地的大叔,在被女主过肩摔之后,挑明自己就是出版社社长—这个桥段并不新鲜,但任何时候都能制造足够的戏剧张力。此处另外一个有趣的信息点是,在不知道如何让一个人看起来很普通的时候,扫地是最好的表现手法。

反差用对了地方,就有了造神的功效。当年徐静蕾因为字写得好而格外加分,这大概和公众对艺人的文化素养向来期望值较低有关系。突然发现一个女演员字好得能做字体,“字写得好”的意义也就被夸大了。

不过话说回来,“扫地僧”的high点不应该只是单纯的技多不压身,而是技高一筹,并且起码得达到专业level。所以,目前市面上流行的斜杠青年顶多只能算个兴趣爱好广泛,它就是媒体生造出来的概念,并没有太多新奇之处。

“扫地僧”效果的成立条件

有反差

成为扫地僧的第一要义就是要有突破人物设定属性的高超技能。比如有条新闻《现实版“扫地僧”白天环卫工晚上研究相对论》介绍的环卫工人吴宏毅,在《广东科技》《中国科技纵横》上发表了4篇讲暗物质、相对论和奇点的学术论文。去年美国有个叫艾伦·唐纳森的流浪汉,因为弹得一手好钢琴而瞬间成为网红。环卫工人的身份和研究相对论,流浪汉和弹得一手好钢琴,怎么看都反差有点大,于是瞬间碰撞出了惊艳的效果。反差萌,有反差才有萌点嘛。

实力

来,跟我们划一下重点。扫地僧这个人物之所以能从《天龙八部》的一众高手里脱颖而出,最关键的是他能一击秒杀慕容博和萧远山,更有三尺气墙的雄厚内力,并且能识破各人练功的破绽。所以,实力才是关键。

按这个标准再来看一下上文提到的吴宏毅大爷,他对理论物理的研究可不仅仅是爱好而已,而是达到了可发表论文级别的专业水平!扫地僧称号,值得拥有。

隐藏技能含金量高于显性技能

大家都觉得IT技术比佛法要难,于是龙泉寺才有爆点。造成反差的一个关键还在于有对比。就比如提起林徽因,是建筑大家之余还写得一手好文章,基本还只算做有才情。但反过来,如果告诉你胡适其实还是个高数天才,经常和爱因斯坦讨论相对论,是不是瞬间有种惊喜感爆棚的感觉—好啦,骗你的啦。

有一种低调的成分

上文提到的艾伦·唐纳森其实曾经在大学里主修过音乐,但他后来几乎没向别人提起过这件事,于是才有了街头钢琴演奏的惊艳感,才能激起人们挖掘他身世的好奇心。某种程度上来说,朴实无华也是一种另类的包装噱头,是惊艳感的一种铺垫。所以要成为扫地僧,还得常年坚守住一份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的低调。雷锋叔叔身后被大家传颂有一点也是基于做好事不留名的高风亮节嘛。(虽然他写日记。)

要有一个偶然爆发点

扫地僧是别人夸出来的而不是自己吹出来的。所以,虽然扫地僧低调内涵有实力,但总还得找一个适当的机会把这一手露出来。比如《天龙八部》里面的扫地僧就是在众人手足无措的情况之下迫于形势才出手救大家于危难中的,龙泉寺的IT大拿也是等贤二机器人火了之后大家顺藤摸瓜去查了他们的经历之后才被挖掘出来的。

但要注意,一定要偶然,偶然发现才能造成戏剧感和冲突。一刻意,就成了心机×了。

可称得上是扫地僧水准的技能类别

硬技能

扫地僧的典故出处就在于武功高强。所以,最直观的一种扫地僧类型就是精通类似武术、杂技等常人难以做到的、挑战身体极限的技能。当然,类似于“小时候练过几年”的那种可不算啊。要达到扫地僧的水准,修炼到化臻境界是必须的。就比如吴彦祖曾经拜在打星吴京同一门派下练过武本身其实不能说明问题—他还在北京国际武术比赛中得过长拳组第五名、太极拳组第六名,一个大隐隐于娱乐圈的高手形象这才建立起来。

艺术造诣

像是普通大叔大妈随手能画出让人惊叹的油画水墨画,或者某个修自行车的师傅其实是个不出世的萨克斯风高手,要见一面还得专门拜帖走流程。擅长一门艺术本身其实就是掌握了一项硬技能,加上人们对艺术天然的好感以及对艺术大师自发的尊敬,艺术特长应该也能列为“扫地僧”技能的快捷打开方式之一。

学术成就

书,不是那么好读的。学霸虽多,学神难得。这或许就是为什么当一个看似平凡的普通人有一天被发现其实学术成就惊人之后立马 会变成新闻的原因吧,毕竟大部分高考一过,公式古诗全都忘光的普通“学民”“学渣”可能连ta研究的课题的名字都听不大懂。通俗点儿说就是“知识就是力量”。

非凡经历

就像扫地僧不仅有理论上的高强武功,同时还得有能打倒慕容博和萧远山的实战攻击。非凡经历应该算是一种对学术成就的加成。比如在《大家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扫地僧」式的人物?》这个帖子里,有个三下五除二就能解高三物理数学难题的政治老师原来当过二炮技术兵,有个能教编程、点拨高数的北大宿管阿姨原来做了一辈子的信息安全工作,作为核心技术人员,为国家立过很多次功—背后的故事比会做题更值得献上膝盖啊。

惊人的恒心和毅力

这或许是看起来最普通,但也最重要的一种能力。毕竟在一个没有人知道的情况下依然热衷于钻研自己热爱事业,没有惊人的恒心和毅力是不可能办到的。

Legal High里面的一段在微博上广为流传的台词或许可以点出扫地僧和周围人的区别:“才能这种东西,本来就是该靠自己挖掘创造的。我不是什么天才,我只是比任何人都拼命工作,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了。等我回头一看,背后没有一个身影。那帮懒惰的人在山脚念叨着:谁叫那家伙是天才。开什么玩笑,我最讨厌优哉游哉长大的慢性子。比我有时间、有精力、感情丰富的人为什么比我懒惰!”

猜你喜欢

扫地技能
迷你扫地“机器人”
技能强国 创新有我
妈妈洗衣我扫地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扫地也能很诗意
扫地
扫地扫到树上面
画唇技能轻松
医院院长必备十大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