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古诗词阅读障碍之比较阅读
2016-05-10蒋雯
蒋雯
【摘 要】
比较阅读是将文本共组,突破平面的阅读状态,构建立体的阅读体系,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未知问题的高层次的阅读理解方式。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阐述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在古诗词阅读中运用比较阅读来突破阅读障碍。
【关键词】
突破 古诗词 阅读障碍 比较阅读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基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想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在诗词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比较阅读的方法,在比较分析中提高自主阅读的能力,了解诗词的世界。学生在解读诗歌,遇到障碍时,可采用比较阅读的方法,运用已有的积累和认知,对解读陌生诗歌产生积极影响,实现知识迁移,降低阅读难度。
一、同一作者类似题材的比较
例如解读温庭筠的《梦江南》的时,可以与他的《菩萨蛮》比较起来阅读。
梦江南
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不少同学对这首词的解读是不准确的:认为前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故国或故乡、亲人的思念;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个孤独、寂寞、思念故国或故乡、亲人的诗人形象;结句借景抒情,借“碧云”的漂移不定来抒写诗人的羁旅之愁,思乡之情。
学生错误理解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误把词牌名当题目,误以为是思乡诗。2.解读作品不会迁移已积累的知识,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解读新的文本:在《唐诗宋词选读》中,学习温庭筠的《菩萨蛮》时,了解过他的生平、作品,他是“花间派”的代表人物,内容多写闺中女子的生活情态,抒写男女相思离别。3.没有抓住“空”深入理解这首词刻画的主人公形象。主人公望月寄相思,山月本无情,根本不能理解她满腹的心思,眼前落花白白飘落,水风全然不知,无人怜惜。与《菩萨蛮》刻画闺中女子形象是一致的:孤独、寂寞、自哀自怜。
二、同一作者不同时期作品的比较
例如赏读李煜的《长相思》,可以与《浪淘沙令》《虞美人》进行比较阅读。
长相思
李 煜
一重山,两重山, 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菊花开,菊花残, 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这样赏读这首词:1.联系学习《浪淘沙令》时,了解的有关李煜及其作品的知识来解读这首词:李煜的词,主要分为前后两个时期,以国灭为界线。前期的词主要写宫廷生活,男女情爱,也有写离别相思,题材较窄。后期主要抒写词人亡国之痛,对往事的无限留念,成就较高。2. 抓住山、水、枫叶、菊花、大雁、月等意象及直接体现情感的词语“相思”,确定主题,印证这是李煜前期的作品。这首词用远山、烟水、枫叶、菊花、塞雁等意象营造了凄清的意境,烘托内心怨苦和相思之情。
虽然一个诗人的主要创作取向和风格是固定的,但随着诗人在不同阶段人生阅历、遭遇际会、生命认知的变化,他的作品在内容、情感、风格等方面也会发生改变。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对同一作家不同时期的作品进行比较,学生自然能更准确、更深入地认知一个诗人及其作品,并且学会在广阔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生活解读诗人的作品。
三、不同作者同一题材的比较
例如阅读许浑的《金陵怀古》,可以和刘禹锡的《西塞山怀古》加以比较。
金陵怀古
许 浑
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戍楼空。
松楸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宫。
石燕拂云晴亦雨,江豚吹浪夜还风。
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
学生阅读这首诗的障碍有1.不了解与“金陵”相关的史实。2.不知玉树的典故。3.不理解“松楸”“千官冢”“六代”“ 禾黍”的意思。4.不明所用手法。5.情感解读不准确。
教师可指导学生突破障碍:1.联系刘禹锡的《西塞山怀古》中所叙之史实及补充的史实。再结合诗题、颔联可知“六代”即六朝,“松楸”“ 千官冢”“ 禾黍”可推测写的是衰败残破的景象。2.玉树的典故可联系杜牧《泊秦淮》中的“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隋军攻陷金陵,陈后主仍沉溺于自制的《玉树后庭花》的乐曲中,由此可知颈联用比兴手法,通过江上风云晴雨的变化,表现历代王朝的兴亡交替。3.结合尾联可知抒发了诗人对于繁华易逝的感慨。同为咏史怀古诗,两首诗在内容、手法、情感上有共同点,也各有侧重,对同一题材不同诗人的作品进行比较阅读,不仅可以消除一些诗词的阅读障碍,而且也会对某一题材的作品有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
四、不同作者同种风格的比较
例如将崔与之的《水调歌头·题剑阁》与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几首词放在一起,进行比较阅读。
水调歌头·题剑阁
崔与之
万里云间戍,立马剑门关。乱山极目无际,直北是长安。人苦百年涂炭,鬼哭三边锋镝,天道久应还。手写留屯奏,炯炯寸心丹。
对青灯,搔白首,漏声残。老来勋业未就,妨却一身闲。梅岭绿阴青子,蒲涧清泉白石,怪我旧盟寒。烽火平安夜,归梦到家山。
教师可以这样指导学生解读这首词:1.学生可联想《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对北方故乡的思念,“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悲愤急切,“季鹰归未”的有家难归的乡思;《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报国热情。辛弃疾的很多词都表现了他主张恢复中原,反对投降,忧国伤时、壮志难酬的情绪,抒发了他的爱国热情。2. 抓住关键句“人苦百年涂炭,鬼哭三边锋镝,天道久应还”,可联系杜甫的《兵车行》“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让学生认识到词人对战争惨烈与百姓苦难的痛心,以及词人对失地终将收复的坚定信念。“手写留屯奏,炯炯寸心丹”可联系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让学生感受到词人戍边抗敌,为国尽忠的决心。把同种风格的词放在一起比较阅读,会深化对诗词主旨内容、思想情感的理解。
【参考文献】
【1】孙绍振.月迷津渡:古典诗词个案微观分析【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
【2】周振甫.古代诗词三十讲【M】.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
【3】朱光潜.谈文学【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